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Y20090356)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夏哲人许琛琛余野张佳王勤美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生物力学
  • 1篇生物力学改变
  • 1篇术后
  • 1篇术后角膜后表...
  • 1篇磨镶术
  • 1篇近视
  • 1篇近视眼
  • 1篇激光
  • 1篇激光角膜磨镶...
  • 1篇角膜
  • 1篇角膜后
  • 1篇角膜后表面
  • 1篇角膜后表面高...
  • 1篇角膜磨镶术
  • 1篇后表面
  • 1篇后角
  • 1篇SBK

机构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篇王勤美
  • 1篇张佳
  • 1篇余野
  • 1篇许琛琛
  • 1篇夏哲人

传媒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近视眼SB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及其与角膜生物力学改变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近视眼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ub-Bowman's keratomileusis,SBK)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量及其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变化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SBK术的近视眼患者44位(共88眼),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3个月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后表面高度值,取中央点数值。应用眼反应分析仪(ocular response analyzer,ORA)测量角膜生物力学参数角膜滞后量和角膜阻力因子。结果近视眼SBK术后与术前角膜后表面高度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角膜滞后量、角膜阻力因子术后较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1、3个月的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量分别为-0.91±2.04、-0.85±1.92、-0.98±1.65μm。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量与角膜滞后量、角膜阻力因子变化量的相关性也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视眼SB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角膜后表面中央形态尚未受到影响并保持稳定。
张佳夏哲人许琛琛余野王勤美
关键词:角膜后表面高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