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KLME05011)

作品数:4 被引量:64H指数:3
相关作者:魏鸣陈鲍发秦学王啸华蒋维楣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局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多普勒
  • 2篇多普勒雷达
  • 2篇雷达
  • 2篇回波
  • 1篇章动
  • 1篇湍流
  • 1篇强对流
  • 1篇强对流天气
  • 1篇晴空回波
  • 1篇热带
  • 1篇转速
  • 1篇最小二乘
  • 1篇最小二乘法
  • 1篇涡旋
  • 1篇线性回归模型
  • 1篇回波演变
  • 1篇加权
  • 1篇加权最小二乘
  • 1篇加权最小二乘...
  • 1篇降水

机构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大连市人工影...

作者

  • 4篇魏鸣
  • 1篇蒋维楣
  • 1篇李红斌
  • 1篇王啸华
  • 1篇欧阳首承
  • 1篇濮文耀
  • 1篇张殿刚
  • 1篇秦学
  • 1篇陈鲍发

传媒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暴雨灾害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线性回归模型的最小二乘法基本假设在Z-I关系拟合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8年
由于Z-I关系的非线性,线性回归模型中常规最小二乘法的一些基本假设在拟合过程中无法满足。研究表明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同样的数据可能得到差异明显的A、b值。本文从常规最小二乘法基本假设入手,通过2006年大连地区两次降水过程的回波和雨量资料,对不同Z-I回归模型中关于误差项的物理意义、期望和方差进行比较,提出在Z-I拟合中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
濮文耀魏鸣李红斌张殿刚方德贤
关键词:多普勒雷达估测降水加权最小二乘法
南京地区大气边界层晴空回波研究被引量:24
2007年
以2005年6月23日南京多普勒雷达探测的晴空回波演变为例,分析了回波反射率与径向速度从夜间至上午的演变规律,利用实际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比了折射指数、地面温度、露点温度、水汽压和气压与回波强度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了边界层晴空回波与湍流混合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夜间大气的温、压、湿梯度使湍流出现,但湍流未充分混合使梯度维持,并导致折射指数的梯度增加,出现晴空回波;白天升温后湍流的增强使近地层大气充分混合,温、压、湿梯度减弱导致折射指数梯度减小,回波减弱消失。
魏鸣秦学王啸华蒋维楣
关键词:多普勒雷达晴空回波边界层湍流
地球的章动和转速与副热带高压和高温干旱被引量:2
2007年
鉴于近10多年来运用地球转速的变化做长期灾害天气预测取得的较好效果,试图运用地球的章动、地球转速和大气变化的关系,探索重大灾害天气的深层次原因。仅就2006年发生在四川、重庆的高温干旱问题,讨论了副热带高压与东风层的关系,进而对地球的章动、转速的变化做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地球大气的重要灾害天气的发生,不只限于大气本身的原因,而确有可用于天气预测的星体运行的变化信息。
魏鸣欧阳首承
关键词:章动副热带高压干旱
逆风区的回波演变与强对流天气的结构分析被引量:31
2008年
为研究逆风区回波结构的演变与中尺度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关系,分析了2005年4月30日和6月22日在江西省境内有逆风区现象的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对逆风区的回波强度与速度的演变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逆风区不仅是暴雨判据,也是强对流天气的判据。逆风区的伸展高度一般较高,有逆风区的存在基本上都伴有剧烈的天气过程,只要逆风区的结构一直存在,强回波的反射率因子就不会减弱。本文提出了一种逆风区的三维结构模型,逆风区回波反映了强对流的生消结构,逆风区实为前方辐合上升、后方下沉的涡管结构,它是认识强对流天气系统三维结构的重要信息。
陈鲍发魏鸣柳守煜
关键词:涡旋辐合辐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