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24207009)

作品数:3 被引量:39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加纳殷家明谌利周清元陶澜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甘蓝
  • 2篇油菜
  • 2篇羽衣甘蓝
  • 2篇甘蓝型
  • 1篇多基因
  • 1篇油菜种
  • 1篇油菜种子
  • 1篇杂交
  • 1篇同工酶
  • 1篇同工酶比较
  • 1篇皮壳
  • 1篇皮壳率
  • 1篇人工合成甘蓝...
  • 1篇种间
  • 1篇种间杂交
  • 1篇种子
  • 1篇主基因
  • 1篇主基因+多基...
  • 1篇酯酶
  • 1篇酯酶同工酶

机构

  • 3篇西南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李加纳
  • 2篇陶澜
  • 2篇周清元
  • 2篇谌利
  • 2篇殷家明
  • 1篇段有德
  • 1篇吕俊
  • 1篇唐章林

传媒

  • 3篇西南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04
  • 1篇200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甘蓝型黄籽油菜种子皮壳率的遗传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的主-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甘蓝型黄籽油菜(GH06)与甘蓝型黑籽油菜(A800)杂交组合(GH06×A800)的P1,F1,P2,B1,B2和F26个世代群体种子皮壳率进行了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该组合种子皮壳率受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遗传。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1.0483,多基因加性效应为-1.2001,显性效应不明显,为-0.0580,表明主基因和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对种子皮壳率性状的表现起主要作用。该杂交组合的B1,B2和F2群体种子皮壳率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2.34%,44.77%和66.64%,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6.82%,47.76%和22.54%,表明该组合种子皮壳率主要是由1对主基因+多基因相互配合控制遗传的,环境对种子皮壳率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较小。选择种皮颜色纯黄的种子有望得到低皮壳率的甘蓝型黄籽油菜。
段有德李加纳
关键词:甘蓝型黄籽油菜皮壳率主基因+多基因
羽衣甘蓝与其几个近缘种的酯酶同工酶比较被引量:2
2004年
对不同类型的3个羽衣甘蓝和4个芸苔属近缘种,1个羽衣甘蓝和白菜型油菜的人工合成油菜品系进行酯酶同工酶比较,结果表明:3个羽衣甘蓝材料间酯酶主要酶带相差较少,相似系数介于0.6~0.875间,羽衣甘蓝和其他4个近缘酶带差异较大,相似系数介于0.2~0.5间;对甘蓝型油菜中油821和人工合成油菜的比较中可以看到,二者主要酶带差异少,相似系数较大。
周清元李加纳殷家明吕俊谌利陶澜
关键词:羽衣甘蓝酯酶同工酶近缘种
白菜型油菜和羽衣甘蓝种间杂交的初步研究 Ⅰ.取材时间对子房离体培养结籽率的影响被引量:31
2003年
黄籽白菜型油菜和黄籽甘蓝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是解决现有甘蓝型油菜黄籽不稳定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以黄籽白菜型油菜和黄籽羽衣甘蓝进行种间杂交,通过子房离体培养克服种间杂交的不亲和型,并对授粉后取材时间和子房培养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羽衣甘蓝和白菜杂交结籽率有一定差异;授粉后10~17d取材进行子房培养都是有效的,其中15d左右效果较好。
周清元李加纳殷家明唐章林谌利陶澜
关键词:羽衣甘蓝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结籽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