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70420301) 作品数:4 被引量:44 H指数:4 相关作者: 谭建伟 葛蕴珊 韩秀坤 王猛 何超 更多>> 相关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 西南林学院 中国汽车技术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非道路车用柴油机排放颗粒粒径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2010年 通过非道路车用柴油机台架试验,利用静电低压撞击器(ELPI)对其排气颗粒粒径分析后发现:非道路车用柴油机排气颗粒物主要集中在粒径为0.05-1μm的累积模式;高负荷、中高转速下颗粒浓度最大,低负荷低转速时粒径尺寸最小;一定转速下,较低负荷时颗粒浓度及粒径都比较小,随着负荷的增加粒径增大。对于非道路车用柴油机,控制微小颗粒生成是控制颗粒物排放的主要研究方向。 王猛 谭建伟 韩秀坤 葛蕴珊关键词:内燃机 柴油机 非道路 颗粒物 基于尺寸分布的生物柴油排气微粒组分研究 被引量:8 2010年 使用电子低压撞击仪(ELPI)分级粒径采集了柴油机的排气微粒,应用热重分析(TGA)方法研究了发动机燃用柴油和两种生物柴油时,排气微粒中挥发性物质(VOF)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燃用生物柴油,排气微粒VOF含量高于纯柴油,排气中小粒径微粒的VOF质量百分比均高于柴油,与总微粒的排放规律相同;超细微粒(d<0.100μm)具有较高的VOF质量百分比。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后,总微粒中VOF质量百分比从44.917%上升到70.767%,在0.100μm 谭建伟 葛蕴珊 何超 尤可为 韩秀坤关键词:内燃机 生物柴油 柴油机 热重法 挥发性物质 风冷非道路柴油机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2009年 利用车载排放检测仪(SEMTECH)和电子低压冲击仪(ELPI)进行了某非道路风冷非增压柴油机的气态污染物的测量和排放颗粒物粒径及质量分布特征研究。试验按照非道路柴油机排放标准规定的工况进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用非道路柴油机气态污染物中NOx的排放较差;微粒数量排放均成单峰对数正态分布,积聚模态微粒数浓度随负荷增加而增大,随负荷的减小积聚模态的粒径分布向小粒径方向移动,变化规律与车用柴油机相似,但粒径整体要大于车用柴油机;不同粒径微粒的质量呈双峰分布,分别对应积聚模态和粗粒子模态,积聚模态微粒对总质量排放的贡献较大,但与车用柴油机相比分担率有所不同。 刘志华 何超 谭建伟 葛蕴珊关键词:非道路柴油机 气态污染物 微粒 粒径分布 甲醇燃料车醛酮类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8 2009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PLC)对甲醇车的醛酮类污染物进行了定量定性研究.结果发现,瞬态时,安装三元转化器后燃烧汽油和甲醇车辆的总醛酮排放量转化效率分别为22.53%和48.95%.燃烧甲醇时,排放的主要是甲醛、乙醛和丙烯醛+丙酮,占总排放的97.18%,占燃烧汽油时排放的39.07%.未装三元催化器时,甲醇车的醛酮排放量高于汽油车,有三元催化器时甲醇车的醛酮排放量低于汽油车排放.稳态工况时,安装和未装三元催化器的甲醇车,在60 km/h工况下醛酮类污染物排放量最高,甲醛的平均转化效率最高,为88.50%.无论装载三元催化器与否,甲醇车的甲醛排放量均高于同工况的汽油车,在60、90和120 km/h 3个工况下,甲醇车的甲醛排放量分别比汽油车高332.94%3、74.47%和357.58%. 谭建伟 葛蕴珊 王军方 刘志华 韩秀坤 王猛关键词:醛酮 三元催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