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01263)

作品数:2 被引量:79H指数:2
相关作者:历红波俞慎段雪梅蔡焕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沉积物
  • 2篇污染
  • 2篇城市
  • 2篇城市化
  • 1篇再悬浮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分析
  • 1篇土壤
  • 1篇内源污染
  • 1篇重金属污染
  • 1篇金属污染
  • 1篇环境风险
  • 1篇环境风险评估
  • 1篇公园土壤
  • 1篇分布及来源
  • 1篇沉积物再悬浮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常州市环境监...

作者

  • 2篇俞慎
  • 1篇李桂林
  • 1篇蔡焕兴
  • 1篇段雪梅
  • 1篇历红波

传媒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厦门市水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沉积物是水环境的基本组成部分,其重金属含量常被作为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以厦门市为例探讨了不同城市化区域水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采用沉积物地累积指数、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等方法对重金属Zn、Pb、Cu、Cd、Cr、As、Hg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厦门水体表层沉积物中Zn、Pb、Cu、Cd、Cr、As、Hg的含量分别为182.2、63.7、31.3、0.19、67.9、10.4、0.11 mg/kg,空间分布呈现出从城市远郊区到中心城区显著增加的趋势;依照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7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顺序依次为:Hg(Pb(Zn(Cu(Cd(As(Cr;采用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获得厦门市主要水库重金属生态风险构成危害的顺序:Hg(Cd(Pb(As(Cu(Zn(Cr;水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水平与区域城市化水平在一定时期内呈正相关关系,这为我国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水环境恶化问题的改善提出了警示。
段雪梅蔡焕兴
关键词:城市化沉积物重金属环境风险评估
城市化梯度下上海城市公园土壤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时空分布及来源
<正>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关注。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人为活动(如燃煤,交通,废弃物处置及焚烧,冶金,建筑等)排放进入大气的重金属排放量显著增加。城市土壤是重金属的一个重...
历红波俞慎李桂林
文献传递
沉积物再悬浮-重金属释放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74
2010年
水-沉积物界面重金属迁移和转化行为已成为水环境质量研究的热点。因自然、生物、人为活动等驱动的沉积物再悬浮使得沉积物颗粒吸附和结合的重金属可能通过吸附-解吸平衡和氧化还原反应而释放进入上覆水体。随着外在污染源输入逐步得到控制,沉积物再悬浮释放重金属将成为水体重要的内在污染源而对水环境质量和水生生物产生影响。本文综述了最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文献,对沉积物再悬浮的动力来源及发生机制、再悬浮-重金属释放机制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探讨了该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相关研究发现,当干扰切应力大于沉积物的临界切应力值时,沉积物再悬浮发生,且再悬浮颗粒量随干扰切应力的增强而增大;再悬浮使还原态沉积物暴露于有氧环境,有机质和硫化物的氧化是沉积物结合态重金属释放的主要机理,而沉积物颗粒电性吸附的重金属则通过解吸进入水体;切应力大小、再悬浮水体理化性质、沉积物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活性等因素调控着沉积物吸附态或结合态重金属的释放。本文指出再悬浮沉积物释放重金属的去向(再分配机理)以及再悬浮-重金属释放的动力学过程、沉积物悬浮-重金属释放复合预测模型的建立、沉积物悬浮-释放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及生物毒害评价将是本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俞慎历红波
关键词:沉积物再悬浮重金属内源污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