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GK201301003)

作品数:26 被引量:182H指数:8
相关作者:殷淑燕庞奖励黄春长查小春殷方圆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华阳中学西安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汉江上游
  • 8篇降水
  • 6篇气候
  • 6篇气候变化
  • 5篇灾害
  • 4篇涝灾
  • 4篇黄土
  • 4篇极端降水
  • 3篇灾害研究
  • 3篇剖面
  • 3篇气温
  • 3篇历史时期
  • 3篇明清
  • 3篇明清时期
  • 3篇降水量
  • 3篇古土壤
  • 3篇洪涝
  • 3篇洪涝灾害
  • 2篇冬季气温
  • 2篇疫灾

机构

  • 26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华阳中学

作者

  • 18篇殷淑燕
  • 6篇查小春
  • 6篇庞奖励
  • 6篇黄春长
  • 5篇殷方圆
  • 4篇任利利
  • 4篇周亚利
  • 3篇王蒙
  • 3篇靳俊芳
  • 3篇李慧芳
  • 2篇郑树伟
  • 2篇王学佳
  • 2篇徐兆红
  • 2篇毛沛妮
  • 1篇刘建芳
  • 1篇卢越
  • 1篇史兴民
  • 1篇杨建超
  • 1篇周亮
  • 1篇鲍小娟

传媒

  • 4篇中国沙漠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软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河南科学
  • 1篇山地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年份

  • 9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52a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26
2015年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主要农业区,同时也是降水异常,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之一,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降水变化的研究,可以为该区农业生产及防洪减灾提供参考依据。利用1961~2012年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84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基于年最大日降水(AM)序列与超门限峰值降水(POT)序列,通过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法、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长江中下游地区近52a来极端降水量呈现为较明显的增加趋势,且极端降水量速率为9.3mm/10a,存在较为明显的年代际波动变化特征,1990年以后进入极端降水量偏多的时期;(2)AM与POT序列多年平均值大值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大部、湖北东南部以及安徽南部;AM与POT序列多年标准差大值主要分布江西东南部与北部,湖北东南部以及湖南西北部;AM序列多年平均值与标准差均高于POT序列,AM序列年际间振幅要明显强于POT序列,极端降水年际变化幅度大于年内变化;(3)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年最大日降水量主要表现为增加趋势,长江以北的西部地区则主要表现为减少趋势;长江沿岸地区以及中东部地区的极端降水量主要表现为增加趋势,西部地区则主要表现为减少趋势。
王蒙殷淑燕
关键词:极端降水
我国秦汉时期疫灾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通过对各种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及统计分析,利用最小二乘法、小波分析和空间Kriging插值等方法,对秦汉时期(221BC^220AD)共441年疫灾的等级、发生频率、时空分布、成因等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秦汉时期,共记载疫灾66次,平均6.68年发生1次。其中,疫灾以中度疫灾为主,占疫灾总数的40.9%;其次是特大疫灾和轻度疫灾,分别占疫灾总数的27.3%和22.7%;大疫灾发生的频率较低,占疫灾总数的9.1%。疫灾在8年时间尺度上显示出较强的周期性。在空间分布上,北方地区疫灾次数明显多于南方地区。疫灾发生的频率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在波动中有上升的趋势,东汉后期是秦汉时期疫灾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期。秦汉时期发生疫灾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其他灾害相伴而生,战争、社会动乱等。
徐兆红殷淑燕
关键词:秦汉时期疫灾
汉江上游归仙河口剖面地球化学特性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对汉江上游谷地归仙河口剖面的常量元素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归仙河口剖面风成黄土的化学成分以SiO2、Al2O3和Fe2 O3为主,Ca、Na、Mg、Si相对于K表现为迁移淋失,Fe、Al相对富集,元素的活动性及迁移序列为Ca>N a> Mg> Si> K> Al> Fe,Ca、Na、K的迁移特征说明其达到中等风化阶段.化学蚀变指数、K2O/Na2 O、SiO2/Al2O3、(CaO+K2O+Na2 O)/Al2O3和(Al2O3 + Fe2O3)/(MgO+ CaO+ Na2O)等地球化学参数,说明古土壤S0形成时期的化学风化最强烈,黄土L1、Lt和L0形成时期的风化作用相对较弱;揭示汉江一级阶地抬升(18.0 ka B.P.前后)以来气候干冷,11.5 kaB.P.开始气候转向暖湿,8.5 kaB.P.开始气候最为暖湿,3.0 kaB.P.开始气候骤然恶化;并记录到4次洪水事件,分别发生在12.5~12.4 kaB.P.、7.5~7.0 ka B.P.、3.1~3.0ka B.P.和1.0~0.9 ka B.P.期间.
毛沛妮庞奖励黄春长查小春周亚利郑树伟周亮
关键词:黄土化学风化汉江上游
ENSO事件对汉江上游暴雨洪水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对汉江上游1951~2010年降水量、洪水与ENSO事件进行χ2检验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在El Nino事件年,汉江上游年降水量显著减少;与非La Nina年相比,La Nina年降水量略有增多,但没有达到显著变化水平;汉江上游洪水与ENSO事件关系密切:在上一年年底或本年年初有较强El Nino,且当年为El Nino向La Nina转换的年份,发生洪水的概率最大,相关性超过极显著水平,且洪峰大,成灾重,可能会发生最大流量20 000m3/s以上的大洪水甚至超过30 000m3/s(安康站)的特大洪水;在非El Nino也非La Nina事件发生的年份,大洪水的发生概率较低;发生El Nino事件或La Nina事件的当年,发生大洪水的频次也不高,相对于El Nino事件年,La Nina事件年,尤其是连续发生La Nina事件的年份,发生洪水的概率略大。这些结果对于指导汉江上游农业生产、水资源开发和防洪减灾具有重要的意义。
殷淑燕任利利黄春长
关键词:ENSO事件降水量暴雨洪水气候变化汉江上游
陕南汉江上游气温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以陕南汉江上游汉中、石泉、安康观测站1960-2010年的逐日、逐月平均气温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法、滑动平均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了该区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趋势、突变特征,以及季节气温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自1960年以来,陕南汉江上游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呈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递增速率分别为0.107℃/10a(P<0.01)、0.16℃/10a(P<0.01),而年平均最高气温呈不显著递增趋势,三者发生突变的时间分别为2001、2000和2001年;各季节的变化特征表现为冬季增温速率最高(P<0.01),对年平均气温增加的贡献最大;夏季气温变幅较小,变化趋势不显著;春、秋季气温分别呈极显著、显著上升趋势,但日波动性较大;倒春寒天气发生时间推迟,发生频率、强度增大;秋封(冷害)发生频率虽然有所下降,但持续时间较长,强度较大,对该区的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深入了解汉江上游气候变化规律及成因,对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任利利殷淑燕
关键词: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倒春寒
近54年来晋陕蒙地区降水变化特征被引量:8
2016年
以晋陕蒙地区60个气象站点1960—2013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晋陕蒙地区近54年来年均降水量和极端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研究发现,近54年来,晋陕蒙3个省(区):(1)年均降水量都在波动中呈缓慢的减少趋势,减少趋势均不显著,晋陕蒙三省(区)减少趋势分别为14.014、10.706 mm·10a-1和0.76 mm·10a-1;空间上内蒙古年均降水量呈现出明显的东西差异,由东部400~500 mm向西减少到200 mm以下,山西年均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晋东南在500~800 mm,而晋西北在400~500 mm,陕西年均降水量表现为南多北少的特点,陕南地区大于800 mm,陕北下降到400~500 mm。(2)从变化趋势上来看,从东南向西北,降水出现由减少到增多的变化趋势,原来降水多的地区趋于减少,降水少的区域趋于增多,晋陕蒙地区内部降水量差异趋于减小。内蒙古东部减幅为0~1 mm·a-1,而西部增幅为0~1 mm·a-1。山西省南部最大减幅1~3 mm·a-1,而在晋东北减幅在3 mm·a-1以上。陕北和陕南地区减幅较小为0~1 mm·a-1,陕西中部大部分地区减幅较大为1~3 mm·a-1。(3)200 mm和400 mm降水等值线呈明显年代际波动,1970年代和1990年代偏西偏北,1980年代和2000年代偏东偏南。近年来夏季风影响范围缩小,内蒙古降水趋于减少,晋陕南部略有增加。(4)年均极端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变化幅度大部分在0~1 mm·a-1,此时段内极端降水量未发生突变,极端降水量的增加,使本地区降水处于不稳定状态;极端降水强度方面,山西和陕西的极端降水强度明显大于内蒙古,山西和陕西极端降水强度由南向北依次递减,陕西南部大于50 mm·a-1,而北部降低到30~40 mm·a-1,山西省大部分地区在40~50mm·a-1,只有在北部为30~40 mm·a-1,内蒙古极端降水强度由东向西逐步减少,东部为30~40 mm·a-1,西部在20 mm·a-1以下,极端降水强度的变化趋势内部差异不大;极端降水日数�
殷方圆殷淑燕
关键词:年降水极端降水
近60a来汉江上游极端降水变化研究——以安康地区为例被引量:15
2014年
基于安康地区近60 a的逐日降水和历年最大洪峰流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检验、百分位阈值、滑动平均、相关性分析以及趋势分析方法,并结合世界气象组织(WMO)提供的降水指数,对安康地区1953—2011年极端降水的时序特征、突变特点以及降水与洪涝灾害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0 a来,安康地区年最大日降水量、极端降水日数、极端降水量以及极端降水强度都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年最大日降水量在1974年发生了增多突变,1983年达到显著增多水平;极端降水日数在2002年发生了增多突变,2011年达到显著增多水平;极端降水量和极端降水强度在1997年之后一直呈上升趋势,但没有发生突变现象。1997年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安康地区极端降水日数、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强度明显上升,在总降水量减少的情况下,降水时间分布更加不均匀,降水集中度增加,极端降水事件增多。因此,必需高度重视汉江上游安康地区潜在的洪涝灾害,增强应对和抵御灾害的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
靳俊芳殷淑燕庞奖励
关键词:极端降水洪涝灾害汉江上游
汉江上游北宋时期洪水事件的沉积记录和文献记录对比被引量:4
2016年
根据汉江上游洪水事件的地质沉积记录和历史文献记载,统计分析了北宋时期汉江上游地区的洪水发生频率及其影响,并对该历史时期气候变化进行分析。通过对汉江上游安康东段立石村(LSC)剖面、郧县西段五峰段李家咀(LJZ)剖面、郧县西段尚家河(SJH)剖面的洪水沉积剖面分析,判定在950—1050 A.D.的北宋时期汉江上游地区确有特大古洪水事件的地质沉积记录。根据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说明北宋时期确实为洪水灾害频发时期。对洪水灾害的气候背景分析表明:在950—1050 A.D.间气候发生恶化转折,气候状态不稳定,降水变率增大,导致了汉江上游的特大洪水事件的发生。
靳俊芳殷淑燕王学佳
关键词:洪水事件北宋时期汉江上游
明清时期陕南汉江上游山地灾害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根据陕南汉江上游明清时期山地灾害史料,统计分析了1368—1911年陕南汉江上游地区山地灾害发生频率,并对发生的时空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明清时期研究区山地灾害主要有河谷洪水、山坡重力作用和泥石流,灾害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2.9年发生一次。山地灾害可分为4个阶段:1368—1467年呈减少趋势,1468—1567年呈上升趋势,1568—1717年呈下降趋势,1718—1911年为高频时期。研究区山地灾害季节分布不均,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的6—9月。山地灾害发生频次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安康盆地的安康市和旬阳,汉中盆地的勉县、南郑为高频中心;而大巴山地的岚皋、镇坪,秦岭南麓的洛南、商南、山阳、丹凤为低频中心。研究区地质地貌是山地灾害发生的基础,气候水文是主导,人类活动是山地灾害的致灾因子。
党群殷淑燕殷方圆李慧芳王蒙
关键词:明清时期山地灾害
1960-2012年我国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15年
基于1960—2012年我国8个区域310个站点的夏季逐月降水数据,采用趋势特征指数、M-K检验和空间差值等方法,分析我国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从时空分布看,1960—2012年,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夏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其中,长江中下游和西北西部地区夏季降水量显著增加,两个地区均在1990年代夏季降水量增加最多;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夏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从东北到西南一线,夏季降水出现了一条明显的倾向率负值带,其中,东北和华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减少最显著,东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在2000—2010年减少最多,华北地区在1980年代减少最多;区域内部安徽省夏季降水量增加最多,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云南省和四川省夏季降水量减少最明显。长江中下游和西北西部地区夏季降水量变化达到突变水平,突变点分别发生在1986年和1989年,均表现为降水量由少到多的变化。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夏季降水量增多,华北和东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减少可能是东南夏季风减弱造成的;西南地区夏季降水量减少可能与西南季风减弱有关,西风气流对流活动加强可能是造成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增多的重要原因;青藏高原地形复杂,降水量受地形的影响较大。
殷方圆殷淑燕
关键词:夏季降水突变检验夏季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