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9072002)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9072002)

作品数:12 被引量:593H指数:11
相关作者:申玉铭邱灵任旺兵尚于力王茂军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3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服务业
  • 7篇生产性服务业
  • 3篇制造业
  • 3篇生产性服务业...
  • 2篇空间结构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中国服务业
  • 1篇中国能源
  • 1篇中国生产性服...
  • 1篇能源
  • 1篇能源利用
  • 1篇能源利用效率
  • 1篇区位
  • 1篇区位商
  • 1篇区域分异
  • 1篇利用效率
  • 1篇面板数据
  • 1篇面板数据模型
  • 1篇聚类分析
  • 1篇空间分异

机构

  • 11篇首都师范大学
  • 8篇国家发展和改...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建筑设计...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科学出版社

作者

  • 11篇申玉铭
  • 9篇邱灵
  • 8篇任旺兵
  • 3篇尚于力
  • 2篇王茂军
  • 2篇宋玉婧
  • 1篇吴康
  • 1篇张云
  • 1篇严婷婷
  • 1篇曹毅
  • 1篇高宜程
  • 1篇胡丹
  • 1篇刘希胜

传媒

  • 3篇地理研究
  • 2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人文地理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城市规划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Chines...

年份

  • 5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及其空间结构被引量:22
2009年
基于北京1997年投入产出表、2002年投入产出表和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区位商等方法,分析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对地区经济的影响,以及典型生产性服务业行业的空间结构。研究表明,北京生产性服务业明显呈现出以金融、商务和信息服务业为主的格局;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第三产业服务;服务业对金融、商务、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呈上升趋势;制造业对中间投入服务的消耗层次明显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生产性服务业既有较强的经济推动能力,又对经济发展的需求较大;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结构总体呈现圈层特征。
胡丹宋玉婧申玉铭邱灵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区位商空间结构
京沪生产性服务业比较研究被引量:28
2009年
基于产业关联与空间分布的区域比较研究,探讨京沪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①京沪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金融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是其主体;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已步入发展成熟阶段,而上海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②京沪第三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最大,且呈现上升趋势;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对服务经济的支撑作用突出,而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趋势更为明显。③京沪服务业对金融业的中间需求最大,但需求结构存在明显差异。④京沪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结构差异显著,北京制造业中间需求结构趋于高级化,而上海制造业对中间投入服务的消耗层次偏低。⑤京沪生产性服务业集中分布于中心区和近郊区,圈层衰减特征明显;不同行业乃至同一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空间分布特征均存在差异,但各行业空间集中与分散的变化趋势总体上存在一致性。
申玉铭邱灵尚于力任旺兵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4
2009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服务业中重要一支的生产性服务业正成为推动我国大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体现城市经济职能的主要方面。本文在对产业集聚和服务业区位等相关理论回顾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详尽梳理。总体来看,围绕着区域和大都市内两个尺度,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同时尚存在一些不足:①偏重于空间集聚的格局研究,对其演变过程研究相对薄弱;②空间集聚的机理研究稍显不足,缺乏规律的总结;③研究方法上大多将制造业集聚的测度模型移植到生产性服务业,其适用性和针对性尚需进一步探讨。今后应围绕"测度辨识—格局过程—作用机理",运用定性、定量与空间分析综合集成的方法,继续深化和完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地理学研究。
申玉铭吴康任旺兵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空间结构
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2
2007年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凸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是其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区位特点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提出新背景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地理学研究方向。
邱灵申玉铭任旺兵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互动发展
天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被引量:54
2009年
以天津1997、2002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法,对天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比重均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服务对象;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集中在批发零售、道路运输等行业,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其他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主要制造业的行业特点直接影响着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状况;生产性服务业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中间投入趋于上升,对资源密集型制造业的中间投入趋于下降,道路运输业、金融业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中间投入特征明显,所提供的服务涉及制造业的关键环节。
曹毅申玉铭邱灵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
城市功能定位的理论和方法思考被引量:71
2008年
从城市功能定位的角度,对城市功能、区域和定位三个概念的内涵进行深刻剖析,认为城市功能具有复合性、等级性、动态性、内部复杂性和空间具体性等特征;区域与城市腹地范围有所区别,不仅仅是一个空间范围,而是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城市功能定位过程中,要注意现状区域与定位区域两个时间层面定位。城市功能定位是在对城市自身优劣势、区位条件、外部环境等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确定城市在区域当中的区位,使城市在区域中占据一个独特的位置,获得更大城市竞争力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从城市功能定位与职能分类的区别,城市规模与城市功能定位的关系和选取定位方法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深刻理解城市功能定位的基本内涵。最后提出城市功能定位的基本原则,设计城市功能定位的技术路线,以供城市功能定位工作参考。
高宜程申玉铭王茂军刘希胜
中国服务业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与空间分异特征被引量:87
2007年
结合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深入剖析中国服务业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而运用聚类分析和Theil系数探讨中国三大地带间、三大地带内和31个省(区,市)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发展程度、市场发育程度、交通通信水平、经济全球化水平和人力资源丰度是影响中国服务业发展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根据31个省(区,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将其划分为发达、次发达、较发达、欠发达和不发达五个基本区域类型;中国服务业空间分异的基本格局总体稳定、略有波动;不同省(区,市)服务业内部结构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差异;1990年以来,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整体差异水平扩张迅速,而三大地带间、地带内的区域差异变动较为缓和,东部地带内省际差异进一步扩大,对全国总体差异的影响最大。
申玉铭邱灵任旺兵尚于力
关键词:服务业影响因素
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及空间分布被引量:115
2008年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既是全球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以北京市为案例区,运用相关分析、投入产出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变异系数、地理联系率等,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产业关联与空间分布进行实证研究,旨在为首都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调整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①生产性服务业投入与制造业效益提升呈现正相关性,但制造业服务化程度较低;②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结构不断提升,不同类型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结构存在明显差异;③生产性服务业对资源密集型制造业的中间投入趋于下降,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中间投入趋于上升,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结构存在明显差异;④制造业与配套生产性服务业均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性,但集聚与分散的空间格局存在明显差异,就业空间分布的一致性较差,进一步验证了制造业与配套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空间可分性。
邱灵申玉铭任旺兵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区域分异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2
2008年
论文采用分层聚类法对中国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地域划分,并运用Theil系数探讨能源利用效率的区域分异特征,进而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定量研究区域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十五”时期,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省际差异显著,从空间上可划分为高效区、中效区和低效区,能源高效区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2001—2005年,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但能源利用效率的总体差异、三大地域间差异和地域内差异均呈上升趋势;能源结构、技术水平、产业结构、价格水平和投资水平是影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的显著因素;以煤炭消费比重所表示的能源结构对区域能源利用效率的负向影响程度最大,以全员劳动生产率所表示的技术水平对区域能源利用效率的正向影响程度最大;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对区域能源利用效率具有显著正影响,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生产资料价格水平、高耗能投资水平对区域能源利用效率具有显著负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程度并不显著,经济增长与能源利用效率不存在同步增长关系。
邱灵申玉铭任旺兵严婷婷
关键词:能源利用效率区域分异聚类分析面板数据模型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被引量:102
2007年
以中国1997年、2002年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法,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上升;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第二产业服务,对第三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不足;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比重趋于下降,而投入到第三产业的中间服务不断上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集中在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这两个传统服务业,制造业生产过程对中间投入服务的消耗层次偏低;生产性服务业普遍具有"低附加值、高带动能力"的产业特性,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普遍大于各行业受其他部门的需求拉动作用,但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后向关联效应较弱,对国民经济的乘数推动作用不强;商务服务业具有很强的前后向关联效应,发展潜力巨大。
申玉铭邱灵王茂军任旺兵尚于力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