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4Z119)

作品数:21 被引量:174H指数:6
相关作者:林逸陈潇凯李邦国赵迁陈勇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机械工程
  • 16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汽车
  • 6篇车辆
  • 6篇车辆工程
  • 5篇电动
  • 5篇电动汽车
  • 5篇多学科设计优...
  • 2篇弹簧
  • 2篇优化设计
  • 2篇气弹簧
  • 2篇汽车工程
  • 2篇吸能
  • 2篇吸能部件
  • 2篇抗撞性
  • 2篇空气弹簧
  • 2篇罚函数
  • 2篇复杂系统
  • 2篇刚度
  • 1篇代理
  • 1篇代理模型
  • 1篇弹性特性

机构

  • 17篇北京理工大学
  • 9篇北京汽车研究...
  • 2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石家庄铁道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北京金万安汽...

作者

  • 17篇林逸
  • 17篇陈潇凯
  • 5篇李邦国
  • 4篇赵迁
  • 3篇陈勇
  • 1篇赵红伟
  • 1篇郑明军
  • 1篇郑明军
  • 1篇夏群生
  • 1篇卜建清
  • 1篇张承宁
  • 1篇张红
  • 1篇甄子健
  • 1篇王文伟
  • 1篇夏超英
  • 1篇陶润
  • 1篇王海花

传媒

  • 5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北京理工大学...
  • 2篇高技术通讯
  • 2篇计算机工程与...
  • 2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汽车技术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汽车工程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1
  • 7篇2010
  • 10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型重载多连杆压力机性能优化设计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
2009年
大型重载多连杆压力机主要适用于薄板件拉伸、成形、弯曲、校正、冲裁等各种冷冲压工艺,是制造汽车覆盖件等的关键冲压设备,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器等工业部门及国防工业。经过多年技术引进和改进创新,我国大型机械压力机的产品品种和质量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结合我国锻压机床行业的实际需要,本课题开展大型重载多连杆压力机性能优化设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大型重载多连杆压力机杆系性能分析和优化设计的技术与方法,开发大型重载多连杆压力机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软件,为我国企业自主开发大型重载多连杆压力机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优化设计技术引进性能分析重载汽车覆盖件冷冲压工艺
改进的解析目标分流法被引量:1
2010年
针对最初的解析目标分流(ATC)法存在只适用于层次型多学科设计优化(MDO)问题和设计目标只能在第一级设置的问题,在非层次型MDO问题的每个子系统都引入设计目标,利用分解协调策略,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解析目标分流(IATC)法。IATC是一种两级MDO方法,通过交替求解系统级和子系统级问题达到子系统间的一致性。通过两个典型解析算例的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且发现随着步长加大,误差变大、计算花费变小。
赵迁陈潇凯林逸
关键词:复杂系统多学科设计优化分解协调
协同优化方法在电动汽车多学科设计优化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9年
根据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的思想,运用协同优化方法将电动汽车经济性优化问题分解为1个系统级优化问题和若干个子系统级优化问题。以电动汽车经济性最优为目标,协调其动力性能和续驶里程,利用多学科设计软件iSIGHT建立仿真优化模型,并采用自适应模拟退火和广义简约梯度算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利用协同优化方法在满足电动汽车动力性能和续驶里程的前提下使经济性能达到了最优目标。
陈勇陈潇凯林逸
关键词:电动汽车多学科设计优化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 with a New Effective Method被引量:1
2010年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 (CO)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methods in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 (MDO), which is an effective methodology to solve modem 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 CO consists of two-level optimization problems which are system optimization problem and subspace optimization problem. The architecture of CO can reserve the autonomy of individual disciplines in maximum, while providing a mechanism for coordinating design problem. However, CO has low computation efficiency and is easy to diverge. For the purpose of solving these problems, the former improved methods were studied. The relaxation factors were used to change the system consistency constraints to inequality constraints, or the response surface estimation was used to surrogate the system consistency constraints. However, these methods didn't avoid the computational difficulties very well, furthermore, some new problems arose. The concept of optimum constraint sensitivity was proposed, and the quadratic constraints in system level were reformed. Hence, a new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 was developed, which is called system level dynamic constraint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 (DCCO). The novel method is able to increase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system level and disciplinary level. 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of each 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 can be feedback to system level with the optimum constraint sensitivity. On the basis of the information, the new system level linear dynamic constraints can be constructed; it is better to reflect the effect of disciplinary level optimizations. The system level optimizer can clearly capture the boundary where disciplinary objective functions become zero, and considerably enhance the convergence. Two standard MDO examples were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DCCO. The results show that DCCO can save the solving time, and is much better in terms of convergence and robustness, hence, the new method is more efficient.
CHEN Xiaokai LI Bangguo LIN Yi
电动汽车驱动工况下纵向冲击问题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针对电动汽车在驱动加速工况下存在纵向冲击的问题,进行了整车纵向动力学特性分析和电机驱动特性分析,找出了引起电动汽车在驱动工况下的纵向冲击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整车多体动力学和电机驱动控制进行机电耦合仿真,开展了电动汽车整车在起步阶段和加速过程控制策略转换阶段的纵向冲击研究,提出了抑制电动汽车纵向冲击的方法。该方法能在保证整车驱动性能的前提下,减小了纵向冲击度,提高了平顺性和舒适性。
甄子健陈潇凯夏超英林逸
关键词:电动汽车电机控制
目标分流法理论及其在汽车开发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针对汽车开发工作特点,提出采用目标分流法进行汽车总体方案优化.某电动汽车总体设计被考虑为两个层次的优化问题:整车和子系统层次.在整车层次,电机参数、动力电池组参数、变速器速比及主减速器速比等设计变量通过求解一个针对整车动力性和能耗经济性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得以确定;在子系统层次,主减速器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有关参数得以优化设计,以实现其所构成的主减速器速比与整车层次所需最佳主减速比尽可能一致.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满足各种约束条件前提下,整车层次所期望性能指标及子系统层次设计方案可行性均能得以保证.
陈潇凯陈勇林逸
关键词:汽车
异步驱动电机扭矩波动对电动汽车纵向冲击影响的仿真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对电动汽车异步驱动电机在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中因电机参数变化导致磁场解耦不完全,致使电机输出扭矩波动和扭矩及速度跟踪可能失效,进而带来纵向冲击和影响乘坐舒适性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电机控制策略的仿真分析.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建立了整车纵向动力学模型,并与控制系统一起建立了耦合仿真模型.利用所建立的耦合模型进行了电动汽车美国联邦循环工况(UDC)的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矢量控制方法是可行的,能够有效改善电动汽车的纵向冲击问题.
甄子健陈潇凯林逸张承宁
关键词:电动汽车
目标分流法理论及其关键技术被引量:2
2009年
介绍了目标分流法的理论及特点,探讨了目标分流法在汽车产品开发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归纳总结多学科可行法、单学科可行法、并行子空间法,以及协同优化法等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指出各种方法的特点、适用对象。针对汽车开发问题的特点以及传统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对其局限性,提出采用目标分流法进行汽车开发中总体方案优化设计工作。介绍目标分流法的基本思想,给出一般形式的目标分流法公式,总结目标分流法的特点,并对其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最后重点介绍目标分流法在汽车产品开发过程中应用的关键技术。
陈潇凯林逸
关键词:汽车工程
车用吸能部件吸能特性的改进被引量:19
2009年
为了改进汽车上吸能部件的吸能特性,提高汽车正面抗撞性,对常用的圆形截面和矩形截面吸能部件的变形模式和轴向压皱刚度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拓扑优化的方法,从调整吸能部件轴向压皱刚度观点出发,建立拓扑优化模型进行优化分析。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碰撞吸能部件,该吸能部件侧壁上沿轴向方向布置了中凹凹槽。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增加部件质量、不占用更大空间的条件下,该新型吸能部件具有良好的变形模式,在变形吸能的过程中能够提供较为平稳的轴向反作用力;与圆形截面和矩形截面吸能部件相比,新吸能部件吸收冲击能量的能力显著提高。
李邦国陈潇凯林逸
关键词:车辆工程吸能特性
多曲囊式空气弹簧非线性弹性特性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分析了多曲囊式空气弹簧的材料、几何和接触等非线性力学特性,提出采用非线性有限元研究空气弹簧非线性弹性特性的方法。根据有限元方法建立了空气弹簧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和试验研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充气压力、胶囊参数及附加气室容积对空气弹簧弹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弹簧的承载能力和刚度随充气压力增加而增大;胶囊的帘线角和附加气室容积对空气弹簧弹性特性有较大的影响;帘线网格间距、帘线层间距、帘线层数及帘线材料对空气弹簧弹性特性影响不大。
郑明军林逸王海花卜建清
关键词:非线性弹性特性有限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