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K12B06)
- 作品数:32 被引量:567H指数:13
- 相关作者:孟兴民陈冠郭鹏熊木齐王思源更多>>
-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教育部国家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生物学更多>>
- 基于InSAR技术的白龙江中游滑坡地表形变监测与成因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地表形变监测与成因分析是预防滑坡灾害的关键过程,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在此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InSAR一维视线向的形变结果难以分析滑坡成因.本研究利用升降两轨InSAR形变数据集,基于数据几何参数,分解得到垂向和东西水平向形变结果,探究白龙江中游滑坡地表形变及成因.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滑坡水平向形变普遍大于垂向形变,以浅表层破碎岩体堆积物迁移形变为主;区内滑坡发育受活动断层、降雨、人类活动的影响,活动断层对滑坡发育起控制作用,根据两种作用方式将滑坡分为近平行构造带滑坡和近垂直构造带滑坡;降雨和人类活动都为滑坡的诱发因素,降雨引起的形变加速时间在雨季,人类活动引起的形变突变时间与工程建设时间相符.
- 彭思佳陈聪白艳萍马金辉
-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滑坡
- 逻辑回归与支持向量机模型在滑坡敏感性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30
- 2014年
- 白龙江流域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四大高发区之一,进行该区域滑坡敏感性评价,能够为决策者在灾害管理和设施建设规划方面提供帮助,对区域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采用边坡单元为基本研究单元,在野外调查及前人研究基础上,选择控制该区域滑坡发育的19个要素作为影响因子;经过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性检验得到该区域对滑坡形成贡献最大的6个因子:高程、坡度、坡向、岩性、断裂距离和人口密度;分别使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LR)和支持向量机模型(SVM)对该区域进行滑坡敏感性评价;最后,采用ROC曲线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两模型各能将38.76%、14.48%、9.40%、11.28%、26.07%和13.49%、21.61%、8.17%、26.70%、30.04%的边坡单元分别预测为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度危险区、低危险区和极低危险区;精度验证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能有效地进行该区域滑坡敏感性评价,并且支持向量机模型具有更好的分类能力、预测精度和稳定性。
- 谭龙陈冠王思源孟兴民
- 关键词:白龙江流域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滑坡
- 基于TRMM卫星的近10a甘肃临夏降水变化特征被引量:11
- 2014年
- 基于2001~2010年TRMM 3B43降水资料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采用回归模型+残差的方法,对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近10 a的TRMM 3B43降水数据进行降尺度运算,并结合研究区6个雨量站的观测值,对TRMM 3B43降尺度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在此基础上定量研究了临夏回族自治州近10 a的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TRMM 3B43降尺度降水量数据整体上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比地面台站的观测值偏小;甘肃临夏州年降水量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趋势,且降水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两者相关系数为0.82;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基本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其中6月降水量最大,12月降水量最小。
- 杨文月马金辉杨文凯
- 关键词:降水特征TRMM降尺度
- 基于地质灾害的陇南山区生态风险评价——以陇南市武都区为例被引量:24
- 2012年
- 陇南山区地质构造活动强烈,频繁的地质灾害对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分别以陇南市武都区的主要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和地震)和景观类型为风险源和受体,以景观结构指数和易损性指数作为评价指标,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进行生态风险特征评估。结果表明:武都区生态风险特征的分布主要受地质灾害风险分布和景观格局的影响,人类活动、植被覆盖度和海拔梯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极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分布在东江镇以东的白龙江沿岸及整个白龙江南岸、安化、马街、汉王和两水镇北部等地;低风险区和较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武都区东部和南部以及西部和西北部区域。基于景观结构的多风险源生态风险评价对于区域生态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 巩杰赵彩霞王合领孙朋谢余初孟兴民
- 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价地质灾害
- 基于优势分析法的泥石流影响因子相对重要性分析——以白龙江流域为例被引量:5
- 2014年
- 将白龙江流域划分为1 412个流域单元,以单一子流域为单元,基于前人研究结果与逐步回归法筛选出主沟高差、主沟坡度、距断层距离、滑坡点密度、10 min降雨量、松散堆积物指标、土地利用等7个因子作为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的影响因子,以此建立了对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灾害与影响因子之间的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优势分析方法计算得出白龙江流域主沟高差、主沟坡度、距断层距离、滑坡点密度、10 min降雨量、松散堆积物指标、土地利用的相对权重分别为22%,20%,17%,14%,11%,8%,7%,得到了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灾害影响因子的作用强度排序,说明白龙江流域地形因子和地质构造因子对泥石流的发生和空间分布起主控作用.基于优势分析相对重要性结果,以及利用泥石流危险性综合指数所得到的研究区泥石流易发性区划图,结果与实际勘察相一致,间接验证了此方法的可靠性.
- 马金辉田菲陈璐
- 关键词:LOGISTIC回归白龙江流域
- 基于ASTER遥感影像武都区松散堆积物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以甘肃南部白龙江流域武都区段为例,判识孕育松散堆积物的特殊地层岩性,遴选出对地层岩性敏感的波段,并采用最大似然分类方法,解译、提取松散堆积物.结果显示:风化基岩、黄土的面积分别为657.48,1 180.95 km2,两者占武都区总面积的39.68%;在松散堆积物密集分布区,已发生灾害272处,灾害点占武都区总灾害点的54%,在强降雨条件下,灾害易发性较大.
- 崔志杰郭鹏熊木齐庆丰张毅曾宇桐孟兴民
- 关键词:ASTER泥石流地层岩性
- 白龙江流域滑坡泥石流灾害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86
- 2013年
- 白龙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交接处,我国东西南北向地震带从此交汇通过,此处构造复杂、山高坡陡、沟谷深切、软岩广布,且多暴雨,是我国四大滑坡、泥石流灾害高发区之一。基于实地调查研究、并结合现有资料和研究成果,总结分析了白龙江流域滑坡、泥石流的分布特征、形成条件、成因机理、监测预警、防治措施等多方面进展及不足,推进该流域地质灾害研究,支持当地防灾减灾建设。
- 孟兴民陈冠郭鹏熊木齐Janusz Wasowski
- 关键词:滑坡泥石流
- 基于景观格局的甘肃白龙江流域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被引量:116
- 2014年
- 流域生态风险评价是流域生态保护与环境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开展以人类活动为风险源的生态风险评价,揭示流域生态风险的空间变化规律,对于促进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环境脆弱度构建了流域生态风险综合指数,以甘肃白龙江流域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以ArcGIS和Fragstats软件为平台,通过空间采样和地统计空间插值得到白龙江流域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白龙江流域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总体而言,白龙江流域西北部和北部的生态风险高于流域的西部和南部山区;在白龙江流域各县区中,武都和宕昌县的生态风险较高,迭部县和文县的生态风险较低.今后应加强流域土地利用综合管理和人类活动调控,开展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降低不合理人为干扰的生态风险和危害,实现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保护的"多赢",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 巩杰赵彩霞谢余初高彦净
- 关键词:生态过渡带生态风险评价风险管理
- 甘肃南部滑坡多发区居民对滑坡灾害的认知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以甘肃南部武都区滑坡多发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了案例区居民对滑坡发生原因、预防和治理措施、伤害、宿命论等的认知和个人防治行为等,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个人防治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受访者认为滑坡主要由自然原因造成;认为工程措施和植树种草是防治滑坡的主要措施;滑坡对受访者住房、农田、身体及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受访者很少主动采取措施防治滑坡.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受访者防治行为受教育程度、滑坡对农业伤害、宿命论等因素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滑坡防治的对策建议.
- 张文侠常跟应孟兴民刘靖朝
- 关键词:滑坡灾害问卷调查
- 甘肃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技术方法探讨被引量:7
- 2014年
- 在简要分析国内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根据甘肃省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项目开展的情况,重点探讨了大比例尺风险评估工作部署、技术思路和评价方法,尤其是对地质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评估量化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特点,指出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一个递进性的过程.其中致灾体识别是风险评估的核心内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关键环节,易损性评价是在危险性评价的基础上得出的结果,风险区划则是危险性和易损性的综合结果.
- 郭富赟孟兴民张永军李松谢正团熊木齐郭鹏
-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