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656)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卢泰祥黄莹韩非白守民梁碧玲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脑损伤
  • 2篇放射性
  • 2篇放射性脑损伤
  • 2篇鼻咽
  • 1篇调强
  • 1篇调强放疗
  • 1篇咽肿瘤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原发灶
  • 1篇增强磁共振
  • 1篇增强磁共振成...
  • 1篇照射
  • 1篇生长因子受体
  • 1篇受体
  • 1篇逆转
  • 1篇逆转录
  • 1篇逆转录聚合酶...
  • 1篇全身
  • 1篇全身照射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作者

  • 4篇卢泰祥
  • 3篇黄莹
  • 2篇梁碧玲
  • 2篇韩非
  • 2篇白守民
  • 1篇黄劭敏
  • 1篇廖承德
  • 1篇林桐榆
  • 1篇罗容珍
  • 1篇何洁华
  • 1篇苏胜发
  • 1篇沈君
  • 1篇郭若汨
  • 1篇李志伟
  • 1篇陈春燕

传媒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鼻咽癌调强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初步探讨鼻咽癌根治性调强放疗(IMRT)后放射性脑损伤(REP)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病理确诊、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870例接受根治性IMRT。治疗完成后第3个月进行第1次鼻咽部+颈部MRI复查,3年内每6个月复查1次MRI,3年以后每年复查1次MRI。中位随访时间为40个月(6~104个月)。分析MRI诊断发生REP患者的临床特征。将首次诊断为REP的鼻咽+颅脑MRI图像与原IMRT计划的CT模拟扫描图像进行MRI-CT融合。结果经MRI检测出REP发生率为4.83%(42/870)。单纯颞叶病变39例(双侧6例),单纯脑干病变2例;脑干+单侧颢叶病变1例。颞叶REP的潜伏期为6—56个月(中位时间30个月;单纯例脑干REP的潜伏期均为14个月;脑干+单侧颞叶病变的潜伏期为18个月。22例诊断REP后进行了复查,其中,14例REP患者药物治疗后,7例稳定,6例好转,1例进展;1例手术治疗后病情稳定;7例进行观察,5例稳定,2例进展。T1-2期患者未观察到REP发生,T3、T4发生率分别为3.09%和14.35%。对29例患者共计32侧发生REP的颞叶进行剂量学分析,发现27侧颞叶的最大剂量点出现在增强扫描的强化区域,5侧颞叶的最大剂量点出现在强化灶周围的水肿区域;同一患者健侧颞叶的最大剂量均小于患侧颞叶。结论鼻咽癌IMRT后REP发生率较高,尤其是T晚期患者,积极处理可以使多数病情稳定或好转,REP的发生与脑组织较高剂量照射有关。
苏胜发黄莹韩非谢传淼黄劭敏卢泰祥
关键词:鼻咽癌调强放疗放射性脑损伤
GadofluorineM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大鼠放射性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新型对比剂GadofluorineM(Gf)在MRI早期诊断大鼠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应用。方法66只大鼠随机分为25、35、45、55和65Gy组,各12只,对照组6只,X射线照射构建大鼠放射性脑损伤模型,照射后1~8周行MRI平扫及Gf增强扫描,每周1次。另取12只大鼠分为55及65Gy组,每组6只,照后3—8周行钆喷酸葡胺(Gd—DTPA)增强及Gf增强扫描,每周1次。比较损伤显像时间、MRI参数和病理学改变评价放射损伤。结果25及35Gy放射组在观察2个月内MRI未发现异常信号改变,45、55及65Gy组在放射后4~6周内,T1WIGf增强扫描中逐渐出现强化改变,信号强度与对照组、25和35G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P〈0.05),出现时间与剂量成反比(r=-0.62,P〈0.05)。Gd—DTPA增强及Gf增强扫描对比结果显示,Gd—DTPA增强扫描未发现明显改变时Gf增强可见损伤改变,Gf增强信号强度较平扫及Gd—DTPA增强明显强化(F=2.74,P〈0.01)。病理检查示65Gy组病理学检查发现部分区域出现毛玻璃样变性,其余各组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GadofluorineM增强改变出现在病理改变之前,可用以早期发现放射性脑损伤,较常规扫描序列及Gd—DTPA增强扫描具有明显优势。
白守民廖承德郭若汨黄莹梁碧玲沈君卢泰祥
关键词:放射性脑损伤磁共振成像M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鼻咽癌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间的表达差异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鼻咽癌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之间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6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鼻咽原发灶和相应颈部淋巴结转移灶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EGFR在鼻咽癌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和60.5%(P=0.001);EGFR在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之间总的变化率为29.1%。结论临床上对于鼻咽癌,尤其是局部晚期鼻咽癌进行EGFR靶向治疗时,应考虑EGFR在原发灶和转移灶的确切状况。
黄莹卢泰祥何洁华罗容珍林桐榆
关键词:鼻咽肿瘤淋巴结转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全身照射大鼠体内分布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经过全身照射后其体内分布的状况,为进一步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正常组织器管放射性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培养MSCs细胞,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分别对大鼠行全身照射及全身照射+全脑照射,经尾静脉注入标记的MSCs,荧光显微镜观察MSCs在各器官的分布,荧光定量RT-PCR检测MSCs在不同组织器官的分布。结果获得绿色荧光标记MSCs,经尾静脉注入各实验组大鼠体内后显示,未行照射时MSCs仅少量分布在肺、骨髓、脾中;6Gy全身照射后各器官MSCs的分布明显增加,小肠、骨髓等早反应组织增加的更显著;7Gy全身照射进一步增加了各器官MSCs数量;6Gy全身照射+全脑照射20Gy后MSCs在大脑的分布明显增多,在其他器官的发布也明显增加。结论放射损伤可诱导MSCs产生趋化作用;MSCs在各器官分布随照射剂量及放射损伤程度增加而增多;局部照射可增加局部及其他器官MSCs分布。
白守民梁碧玲李志伟韩非陈春燕卢泰祥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照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