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0109)
-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荚荣杨兵杨阳甘露陈凌波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利用农业废弃物固态发酵裂褶菌F17产锰过氧化物酶的基质优化(英文)被引量:3
- 2014年
- 锰过氧化物酶(MnP)在环保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利用廉价基质生产MnP,尤其是利用工农业废弃物生产MnP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实验利用响应面方法从几种不同的农业废弃物中筛选裂褶菌F17(Schizophyllum sp.F17)产MnP的固态发酵基质。结果表明,以0.52∶0.15∶0.33的比例组成的松木屑、稻草和黄豆粉的混合基质为发酵产MnP的最佳基质,发酵第6天MnP的活力最高,达到11.18 U/g。因此,利用农业废弃物固态发酵产锰过氧化物酶在减低酶的成本和环境污染物治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 周玥杨兵杨阳荚荣
- 关键词:锰过氧化物酶固态发酵农业废弃物
- 裂褶菌F17固态发酵产锰过氧化物酶及其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 2011年
- 白腐真菌分泌的锰过氧化物酶是木质素降解酶系统的主要组分,对木质素解聚,纸浆和染料的脱色均有重要作用。利用裂褶菌F17在自行设计的通气托盘式反应器中,以松木屑、稻草及黄豆粉为混合营养基质进行固态发酵生产锰过氧化物酶。在自制通气托盘式反应器中,裂褶菌F17能够产生锰过氧化物酶,发酵96 h时,最高酶活力达到13.51 U/g;菌体生长与锰过氧化物酶的产生是正相关关系;二氧化碳释放速率可作为菌体生长预测的指标;建立了锰过氧化物酶固态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酶的产生及二氧化碳释放速率的动力学模型,并得到模型参数,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F17锰过氧化物酶固态发酵的产生过程。
- 杨兵荚荣王丹李平生
- 关键词:锰过氧化物酶固态发酵反应器动力学
- 白腐真菌总RNA提取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为寻求一种简便有效的白腐真菌总RNA的提取方法,在实验中分别采用Trizol试剂盒法、CTAB-LiCl法、硅藻土-STE法进行操作,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吸收光谱检测提取的RNA。通过对提取的总RNA实验操作过程、浓度、纯度以及完整性等方面的比较与分析,得出硅藻土-STE法是白腐真菌总RNA提取的理想方法。
- 甘露荚荣陈凌波
- 关键词:白腐真菌总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