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2091)

作品数:16 被引量:433H指数:13
相关作者:刘大锰姚艳斌黄文辉汤达祯唐书恒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安徽理工大学山西山地物探技术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煤层气
  • 8篇储层
  • 7篇煤储层
  • 4篇煤田
  • 3篇孔隙
  • 3篇孔隙结构
  • 3篇含气
  • 2篇有利区预测
  • 2篇物性
  • 2篇煤层气储层
  • 2篇勘探
  • 2篇储层物性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震技术
  • 1篇地震勘探
  • 1篇地震勘探技术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因素

机构

  • 15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山西山地物探...
  • 2篇安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联煤层气有...
  • 1篇辽河石油职业...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13篇刘大锰
  • 11篇姚艳斌
  • 6篇黄文辉
  • 5篇唐书恒
  • 5篇汤达祯
  • 4篇常锁亮
  • 3篇车遥
  • 2篇胡宝林
  • 2篇刘洋
  • 1篇敖卫华
  • 1篇何幼斌
  • 1篇刘志华
  • 1篇杨申谷
  • 1篇杨起
  • 1篇索重辉
  • 1篇李国发
  • 1篇王明寿
  • 1篇郭广山
  • 1篇陈强
  • 1篇高远文

传媒

  • 3篇煤炭科学技术
  • 2篇煤炭学报
  • 2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Acta G...
  • 1篇中国煤层气
  • 1篇渤海大学学报...
  • 1篇资源与产业

年份

  • 1篇2009
  • 8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AVO反演技术研究沁水盆地南部主力煤层的含气性
煤层的含气性是煤层气勘探开发及资源评价的重要参数。我国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勘探开发高阶煤获得了产气突破,但由于煤层气储层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煤层气富集程度并不均匀。本文在阐述了煤层气富集对煤层弹性力学性质的影响及AVO反演...
常锁亮李国发刘洋
关键词:煤层气AVO反演沁水盆地南部AVO属性
文献传递
华北地区煤层气储集与产出性能被引量:44
2007年
对华北地区9个典型煤田(盆地)共144件煤岩样品进行块煤光片法显微裂隙测试、低温氮比表面及孔径测试和压汞孔隙结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煤的显微裂隙以宽度小于5μm、长度小于300μm的裂隙为主,裂隙密度约20~200条/9cm^2,孔隙度为2.38%~10.3%,孔隙类型以孔径小于100nm的吸附孔为主,有利于煤层气储集而不利于其产出。煤层的储集性能以焦作煤田和荥巩煤田最好,平顶山煤田、大同煤田和沁水盆地南部次之,其他地区较差。煤层气产出性能以淮北煤田、淮南煤田、平顶山煤田和安鹤煤田最好,永夏煤田和大同煤田最差。焦作煤田显微裂隙不甚发育,荣巩煤田孔隙连通性差,沁水盆地煤的微孔、小孔比例过大,分别成为制约各区煤层气产出的“瓶颈”问题。
姚艳斌刘大锰汤达祯唐书恒黄文辉
关键词:孔隙结构储集煤层气
红阳煤田煤层气赋存特征及有利区预测被引量:14
2008年
通过对红阳煤田采集煤样的煤岩显微组分、煤级、煤相、煤岩显微裂隙分析和压汞孔隙结构测试,研究了该区的煤层气赋存地质条件、煤层气生气地质条件和煤储层物性特征。并采用基于GIS的多层次模糊数学评价方法计算了该区的煤层气资源量,预测了煤层气资源分布的有利区。结果表明,该区煤层气总资源量为217.87×108m3,资源丰度平均为1.54×108m3/km2,该区具有良好的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其中,红阳矿的东南部及红菱-红阳的东南深部预测区,煤层累计有效厚度大,煤层气资源丰度高,煤储层物性较好,是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最有利目标区。
张宏姚艳斌刘大锰郭广山敖卫华
关键词:煤层气红阳煤田煤储层
地理信息系统在煤层气资源综合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26
2005年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及图形可视化表达方面的功能使其在资源综合评价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介绍了GIS在煤层气资源评价领域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次模糊数学方法和GIS多层叠加技术的新的煤层气资源综合评价方法。
姚艳斌刘大锰胡宝林罗文林
关键词:煤层气地理信息系统(GIS)综合评价
煤层气勘探开发中地震勘探技术的作用及应用方法探讨被引量:18
2008年
鉴于中国煤层气地质背景的特殊性,指出煤层气勘探开发需要地震勘探技术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讨论了目前煤层气地震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煤层气勘探地震与煤层气开发地震的概念。并结合实例提出了在煤层气勘探评价与开发的不同阶段的地震勘探思路及技术手段。对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中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常锁亮刘大锰王明寿
关键词:煤层气勘探开发地震技术勘探思路
华北安鹤煤田煤储层特征与煤层气有利区分布被引量:26
2008年
通过对安鹤煤田采集煤样的煤质、显微组分、煤相、显微裂隙分析,等温吸附、低温氮比表面及孔隙结构和压汞孔隙结构测试,研究了该区煤层气赋存的地质条件、煤层气生气地质特征和煤储层物性特征。并采用基于G IS的多层次模糊数学评价方法计算了该区的煤层气资源量,预测了煤层气有利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煤层气总资源量为1 115.73×108m3,煤层气资源丰度平均为1.18×108m3/km2,具有很好的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在煤田中部的四矿到八矿之间的地区以及北部的水冶镇附近地区,煤层累计有效厚度大、煤层气资源丰度高、煤层埋深适中、煤储层孔裂隙系统发育、渗透性高,是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最有利目标区。
刘大锰姚艳斌刘志华汤达祯唐书恒车遥黄文辉
关键词:煤层气储层物性资源量
西北地区构造活动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4
2006年
从西北地区构造背景、构造演化及构造类型等几方面探讨了构造作用对煤层气的控制。构造作用直接或间接控制着从含煤地层形成至煤层气生成聚集全过程,是煤层气控制地质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聚煤期构造控制煤系地层和煤层发育特征。聚煤期后构造控制着生、储、盖层性能及组合,并影响煤层气运、聚、保特征,从而影响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
周铁金姚艳斌
关键词:煤层气
A Comprehensive Model for Evaluating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in China被引量:19
2008年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CBMR) evaluation is important for choosing the prospective target area for coalbed methane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This study aims at identifying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and methods to evaluate CBMR.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surveys, laboratory measurements and field works, a four-level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model for CBMR evaluation is proposed. In this model, different weights are prioritized and assigned on the basis of three main criteria (including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storage capacity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15 sub-criteria, and 18 technical alternatives; the later of which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model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CBMR of the Permo-Carboniferous coals in the Qinshui Basin, North China. This GIS-based fuzzy AHP comprehensive model can be us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CBMR of medium-high rank (mean maximum vitrinite reflectance 〉0.5 %) coal districts in China.
YAO Yanbin LIU Dameng TANG Dazhen HUANG Wenhui TANG Shuheng CHE Yao
中国煤层气资源开发的关键性问题及前景被引量:8
2006年
讨论了煤层气开发的关键地质控制因素和煤层气开发新技术,分析了煤层气地质研究面临的问题。认为煤层气成藏的地质过程与动力学机制、煤层气储集系统与聚散机制、煤层气藏经济高效开发的场效应是当今煤层气资源地质研究的主要问题,今后要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
车遥黄文辉刘大锰名取尚久
关键词:煤层气能源结构煤层气产业地质因素
两淮煤田煤储层孔-裂隙系统与煤层气产出性能研究被引量:137
2006年
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显微裂隙分析、压汞孔隙分析及低温氮吸附试验等手段,研究了两淮煤田煤储层孔、裂隙系统发育情况.研究发现该区煤储层孔、裂隙系统具有如下特征:①显微裂隙非常发育,且多以宽度小于5μm且长度小于300 μm的裂隙为主体;②孔隙度较小,且孔隙类型中吸附孔(0~100 nm)远比渗流孔(大于100nm)发育;③吸附孔多为连通性较差的一端封闭的平行板毛细孔.这种两极、双峰分布的孔裂隙系统结构,有利于煤层气的聚集,但对煤层气的开采不十分有利.
姚艳斌刘大锰黄文辉汤达祯唐书恒
关键词:两淮煤田煤储层孔隙结构裂隙系统煤层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