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2009105950805M37)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高原王成磊卜根涛申罡陈选楠更多>>
相关机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3篇等离子
  • 3篇双层辉光
  • 3篇脉冲电源
  • 2篇单电源
  • 2篇氮化
  • 2篇渗层
  • 2篇相结构
  • 2篇脉冲
  • 2篇扩散层
  • 2篇TI
  • 2篇TIN薄膜
  • 2篇沉积层
  • 1篇氮化钛
  • 1篇等离子渗铬
  • 1篇钝化
  • 1篇直流
  • 1篇渗铬
  • 1篇渗铬层
  • 1篇渗碳
  • 1篇数对

机构

  • 9篇桂林电子科技...

作者

  • 9篇高原
  • 8篇卜根涛
  • 8篇王成磊
  • 6篇申罡
  • 1篇李冰
  • 1篇黄学锋
  • 1篇陈选楠

传媒

  • 3篇热加工工艺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表面技术
  • 1篇材料导报
  • 1篇稀有金属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年份

  • 1篇2011
  • 8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碳钢渗Ti及氮化在硝酸中的耐腐蚀性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在碳钢表面实施等离子渗Ti,然后进行离子氮化。将处理试样在1 mol/L HNO3溶液中用PS-268A型电化学测量仪进行耐腐蚀实验,并采用SEM对腐蚀试样表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 mol/L HNO3酸性溶液中,渗Ti、渗Ti+离子氮化试样的致钝电位较未处理碳钢试样明显降低,钝化电位区间分别比未处理碳钢提高3.17倍和2.96倍,试样耐腐蚀性能分别比未处理试样提高7.44倍和4.54倍;腐蚀机理为:未处理碳钢腐蚀后表面形貌表现为较大的腐蚀坑且凸凹和起伏较明显,是典型的孔蚀;渗Ti试样为轻微面腐蚀;渗Ti+离子氮化试样腐蚀机理表现为典型的晶间腐蚀。
卜根涛高原王成磊申罡
关键词:离子氮化钝化
Q235钢单辉等离子表面渗Mo工艺的研究
2010年
利用辉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Q235钢表面分别进行在直流单辉电源、脉冲单辉电源两种情况下的不同工艺参数的渗Mo研究。着重研究保温时间、桶形辅助阴极等对渗Mo层合金元素含量和渗层厚度的影响,确定较合理的渗Mo工艺参数,并对渗Mo试样进行金相组织、渗层组织组成和相组成、渗层成分分布、晶体结构等检测。结果表明:在工艺相同的情况下,采用脉冲电源所得到的渗层较厚,较直流增加11.8%,渗层表面含Mo量也较高,约增加10.2%。
王成磊高原卜根涛申罡
关键词:等离子沉积层扩散层脉冲电源
采用脉冲单电源进行钨钼等离子表面共渗制备高速钢渗层的组织与性能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脉冲单电源在Q195钢表面进行了等离子钨钼共渗+渗碳、淬火、回火处理,形成了表面高速钢渗层;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硬度仪和磨损试验机对表面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脉冲单电源可以在钢表面形成了明显的共渗层;在1000℃保温8h的工艺条件下,渗层厚度约为110μm,渗层表面钨、钼含量分别约为8.4%和9.8%,表面钨当量超过20%;渗层主要由Fe_7W_6和Fe_3Mo金属间化合物相组成;经过渗碳、淬火后碳化物的主要类型是MC、M_2C和M_6C,碳化物细小且分布弥散;再经200℃回火后钢的耐磨性较经750℃水淬+200℃回火T10钢的提高了1.7倍;经过复合处理后该钢抗回火软化性与W6Mo5Cr4V2钨钼高速钢的近似,700℃回火后硬度仍达到610HV。
申罡高原王成磊卜根涛
关键词:脉冲渗碳
双辉法等离子渗镀TiN层及耐磨和耐蚀性能的研究
2010年
一种利用双层辉光等离子溅射直接复合渗镀合成TiN渗镀层的新工艺方法。该TiN渗镀层表面形貌为‘胞状’组织,颗粒致密均匀,表面为金黄色。TiN渗镀层由TiN颗粒均匀分布的扩散层及表面TiN沉积层组成,渗镀层厚度可达16μm,与基体形成固态冶金层,结合强度高,表面平均显微硬度为3120 HV。对该TiN渗镀层试样,未处理的Q235钢试样,T10淬火+回火试样和3Cr13渗氮试样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耐磨性试验;将该渗镀层试样与未处理的Q235钢和1Crl8Ni9Ti不锈钢试样在1 mo.lL-1H2SO4溶液和3.5%的NaCl溶液中,分别进行了电化学腐蚀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TiN渗镀层相对磨损速度最小,耐磨性较未处理的Q235钢试样提高7.81倍,较T10淬火+回火试样提高5.625倍,较3Cr13渗氮试样提高7倍;在浓度为1 mol.L-1的H2SO4溶液中,TiN渗镀层耐腐蚀性能比未处理的Q235钢提高了11.5倍,比1Crl8Ni9Ti不锈钢提高了2.65倍。在浓度为3.5%的NaCl溶液中,TiN渗镀层的耐腐蚀性能比未处理的Q235钢提高11.3倍,但比1Crl8Ni9Ti不锈钢耐蚀性能稍差。
王成磊高原卜根涛
关键词:双层辉光氮化钛耐磨性耐蚀性
不同电源等电位离子钨钼共渗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脉冲单电源和直流单电源,分别在Q235钢表面进行等离子钨钼共渗。通过对不同电源钨钼共渗试样的渗层组织、渗层成分分布、晶体结构、渗层硬度分布的检测和比较,分析了2种电源对等离子钨钼共渗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单一电源均可在Q235钢表面形成明显反应扩散层;在相同工艺下,采用脉冲电源所得到的试样渗层厚度较采用直流电源的渗层厚度增加了18.1%;脉冲电源试样表面W、Mo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分别约为8.4%和9.8%,直流电源试样表面W、Mo含量分别为8.2%和8.9%,可见2种电源渗层表面含W、Mo量相差不大;2种电源渗层相结构均为Fe7W6和Fe3Mo金属间化合物相;钨钼共渗后渗层硬度提高不明显。
申罡高原王成磊卜根涛
关键词:脉冲直流表面改性
Ar/N_2流量比对辉光等离子渗镀TiN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双层辉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碳钢表面合成TiN,研究不同的Ar/N2流量比对合成的TiN的影响,获得Ar/N2流量比与TiN表面硬度、表面颜色及TiN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以及Ar/N2流量比对TiN相结构的影响结果:当Ar/N2流量比较大时,以{100}择优取向生长;随着Ar/N2的降低,TiN薄膜由{100}择优取向生长向{111}择优取向生长过渡;TiN薄膜中并不一定是单一的TiN相,还有其他如Ti2N相的存在,造成TiN薄膜硬度的降低。
王成磊高原卜根涛申罡
关键词:双层辉光TIN薄膜相结构
脉冲单电源等离子表面渗铬层组织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脉冲单电源在碳钢表面进行等离子渗铬,对850℃和1100℃条件下得到的渗层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50℃所得渗层和基体之间有两条明显的分界线,说明在渗铬过程中,发生了两次反应扩散相变;在1100℃条件下,渗层和基体之间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说明在渗铬过程中,发生了一次反应扩散相变;两种工艺得到的渗层厚度分别为170μm和140μm,表面的含铬量分别为9.25%和40%(质量分数),渗铬层主要相组成为Fe-Cr固溶体;在1100℃条件下,渗层是由沉积层+扩散层组成,沉积层的形成阻碍了扩散层的进一步加厚。
陈选楠高原李冰黄学锋
关键词:脉冲电源等离子渗铬扩散层沉积层
脉冲电源辉光等离子渗Ti的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在低碳钢表面利用脉冲电源进行辉光离子渗Ti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工艺条件下,能够获得200μm以上的渗层,其组织形貌为渗层与基体之间形成一条明显的反应扩散分界线,且分界线两边均出现较为明显的柱状晶;渗Ti层的结构主要由Fe2Ti、Fe-Ti、TiC相组成;随着电压的升高,渗Ti层增加,550V时达到最厚,表面Ti含量也最高,当电压超过550V后,渗层厚度减小、Ti含量降低;随时间的增长,渗Ti层厚度增加,表面Ti的含量增加;渗层厚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厚,渗层Ti的含量也随之变大。
卜根涛高原王成磊
关键词:辉光等离子脉冲电源渗层
工艺参数对等离子合成TiN层相结构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双层辉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碳钢表面进行反应合成TiN层,研究了各种工艺参数对合成TiN层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iN层较薄时,表面能起控制作用,TiN层的生长显示出{100}取向生长趋势,使TiN层系统自由能较低;而当TiN层较厚时,应变能占主导因素,对TiN层生长起主要控制作用,使TiN层呈现出{111}择优取向,有利于TiN层系统自由能的降低。即TiN层随厚度增加,{111}择优取向生长越明显。
王成磊高原卜根涛申罡
关键词:双层辉光TIN薄膜相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