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504503)
- 作品数:33 被引量:382H指数:16
- 相关作者:朱江任晓暄张露芬郭孟玮赵雅芳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基于正常人的经穴脏腑相关临床研究情况分析
- 经穴-脏腑相关是经络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反映了体表经脉穴位与五脏六腑之间的一种双向性联系。针灸体表不同穴位对相应脏腑器官有调节作用,而内脏器官疾病可在相应体表穴位上有反应。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的这一经验奠定了针...
- 嵇波李晓泓张露芬
- 文献传递
- “病、穴、刺、时”与针刺疗效关系刍议被引量:9
- 2011年
- 朱江教授在多年临床和科研的反复实践中感有诸多体会,认为针灸治疗的对象、载体、方法和时机是影响针灸疗效的主要因素,总结出"针因病而效、穴因人而异、刺因证而定、效因时而变"4个观点。笔者通过研习教授多年的论文论著,并结合科研、临床实例,对朱江教授所提出的4个观点逐一进行阐述,望同道共飨。
- 苑鸿雯马良宵朱江
- 关键词:针刺疗效疾病穴位刺法
- 传统针刺助产处方对孕晚期大鼠子宫收缩影响的电针参数优化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电针参数组合传统针刺助产处方合谷-三阴交穴对孕晚期大鼠子宫收缩的影响,筛选该处方最佳电针参数组合,为提高助产效果、增强可操作性以及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鼠108只,分批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与妊娠组。妊娠组大鼠采用自由合笼托盘阴栓观察法制备妊娠模型,受孕后随机分为6个电针组(应用2×3析因设计,频率刺激方式为连续波、疏密波,频率选择15、30、50Hz)和妊娠模型组。电针组均先电针双侧合谷穴20min再加刺双侧三阴交穴5min,共针刺25min,电针的同一对电极一端连接穴位,另一端连接穴位旁开2~3mm近心端的非穴点,电流强度0.2~0.3mA。于大鼠子宫下段连接肌肉张力换能器及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大鼠子宫收缩张力变化幅度、收缩频率及收缩波时间。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电针组的子宫收缩张力变化幅度、收缩频率及收缩波时间均显著增加(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1、6组的子宫收缩张力变化幅度显著增加(P<0.01或P<0.05);电针6组子宫收缩频率显著增加(P<0.01或P<0.05);电针1、5、6组子宫收缩波时间均显著增加(P<0.01或P<0.05)。电针6组与各电针组比较,除电针1组外,电针6组子宫收缩张力变化幅度、子宫收缩频率较其他电针组显著增加(P<0.01或P<0.05),电针6组与电针1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电针6组均值均大于电针1组;除电针1组和5组外,电针6组子宫收缩波时间较其他电针组均显著增加(P<0.01或P<0.05),电针6组与电针1、5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电针6组均值均大于电针1组和5组。结论:2Hz和50Hz交替的疏密波(电针6组)的组合方式可显著增加孕晚期大鼠子宫收缩张力变化幅度、收缩频率及收缩波时间,建议作为传统针刺助产处方的电针参数推荐组合方式,并建议�
- 陈滢如苑鸿雯舒福政任晓暄马良宵刘仁权朱江
- 关键词:电针子宫收缩合谷穴三阴交穴
- 基于女大学生问卷调查的中重度原发性痛经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 目的:对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原发性痛经的中医病因病机。方法:以连续3个月经周期的平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40mm的中重度原发性痛经女大学生为调查对...
- 刘玉祁佘延芬宋佳杉陈寅萤郑媛媛马增斌陈旭杨欢解秸萍苑鸿雯朱江
- 关键词:中医病因病机问卷调查女大学生
- 文献传递
- 胞宫相关经穴体表温度反应月经来潮的研究
- 目的:通过观察与胞宫密切相关经脉的经穴、非相关经穴及非穴体表温度在经期第1d和月经结束后第3d的表现,探寻特异性反应月经来潮的穴位。方法:本研究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进行,招募正常女大学生49人。...
- 佘延芬齐从会马良宵王燕霞汤玲解秸萍苑鸿雯朱江
- 关键词:胞宫月经特定穴
- 文献传递
- 电针介入对痛经模型大鼠子宫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1年
- 目的:观察电针即刻介入对痛经模型大鼠子宫微循环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针刺缓解胞宫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动情间期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盐水组、模型组、三阴交组、悬钟组、非穴组,每组6只。除盐水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连续10 d给予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末次给药1 h后,腹腔注射缩宫素2 U/只,制备痛经大鼠模型。于第10日各治疗组给予即刻电针20 min。采用XW-B-3冷光源微循环显微检查仪观察各组大鼠子宫微循环不同时段的变化。结果:与盐水组比,模型组微血管、毛细血管(cap)条数减少(P<0.05,P<0.01),微血管、cap粗细不均,管径收缩(P<0.01),血流减慢或停滞(P<0.01);与模型组比,即刻电针"三阴交"穴20 min时,微血管、cap条数均明显增多(P<0.05),微血管、cap管径均明显扩张(P<0.05),血流状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电针"悬钟"穴、非穴各时段各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穴组比,电针"三阴交"20 min时,cap管径明显扩张(P<0.05)。结论:"三阴交"穴电针即刻介入可缓解子宫血管的痉挛状态,改善子宫微循环,缓解疼痛,且穴位之间存在差异性。
- 李春华赵雅芳嵇波任晓暄郭孟玮丁喜艳孙琳琳张露芬朱江
- 关键词:痛经电针三阴交悬钟
- 三阴交穴-原发性痛经的即刻镇痛效应特点被引量:16
- 2016年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调控胞宫的经穴效应特异性"对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即刻镇痛效应及其机制、相关特点分别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分别针刺三阴交穴和相同脊髓节段支配的血海穴、悬钟穴、非经非穴,均有即刻镇痛效应.三阴交穴的效应优于血海穴(相同经脉的非特定穴)、悬钟穴(与病位非相关经脉经穴)、非经非穴.针刺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是通过激活外周与中枢的相关镇痛通路而实现的.在外周通过调节靶器官痛相关物质的代谢,进而抑制子宫过度收缩、改善子宫微循环状态、增强靶器官抗氧化应激的能力;在中枢通过激活各级水平的内源性痛调制系统,促进了相关镇痛物质的合成与释放,最终调节靶器官的失衡状态,缓解疼痛.三阴交穴的即刻镇痛效应会受到患者证型和针刺介入时机的影响.针刺三阴交穴不仅对原发性痛经具有治疗效应,其穴区的电阻失衡还具有反应该疾病变化的特点.研究结论有助于较为全面地揭示单穴的经穴效应特点,进而为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理论内涵提供依据.
- 林驰张露芬马良宵任晓暄解秸萍齐丹丹王亚峰朱江
- 关键词:三阴交穴原发性痛经镇痛单穴
- 性周期筛选合笼与非筛选合笼制备大鼠妊娠模型的比较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比较制备大鼠妊娠模型时在合笼前进行阴道涂片性周期筛选与不筛选两种方法对大鼠受孕率、受孕速度(合笼次数)的影响。方法 26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阴道涂片性周期筛选合笼组(涂片组)、不筛选合笼组(自由组),筛选组雌鼠在合笼前进行阴道涂片性周期筛选,筛选处于动情期或动情前期的雌鼠进行合笼;自由组不进行性周期筛选,直接合笼;实验中大鼠分组、合笼均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方法。结果两种合笼方法对大鼠受孕率和受孕速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鉴于两种合笼方法在制备大鼠妊娠模型的受孕率及受孕速度方面无差异,同时为了减少人为干预对雌鼠的刺激和影响,建议在制备大鼠妊娠模型时考虑采用自由合笼法。
- 陈滢如朱江苑鸿雯舒福政马良宵任晓暄
- 关键词:阴道涂片性周期
- 生理与疾病状态下人体穴位温度及温差值变化的研究概况被引量:6
- 2011年
- 为探讨人体不同状态下经脉穴位温度及温差值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检索并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关于穴位温度及温差值相关文章34篇。发现:人体在生理状态下,穴位温度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即越接近头面躯干,温度值越高,呈向心性升高趋势;穴位不同,左右两侧的温度差值也各不相同。在疾病状态下,穴位温度及温差值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有的表现为升高,有的表现为降低,但以升高者为主;所患疾病不同,升高和降低的幅度也不同。
- 齐丛会佘延芬解秸萍朱江
- 关键词:穴位温度
- 针灸治疗胞宫相关疾病取穴规律探究被引量:22
- 2008年
- 检索42部针灸古代文献及1979-2007年CNK I期刊数据库的294篇针灸治疗胞宫相关疾病的现代文献,统计归纳出针灸治疗胞宫相关疾病的取穴规律,以期利于临床的规范用穴。
- 陈旭朱江解秸萍杨欢刘存志郑媛媛马增斌
- 关键词:针灸取穴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