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606A-08)
- 作品数:4 被引量:146H指数:4
- 相关作者:李先琨陆树华区智吕仕洪向悟生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喀斯特峰丛地区植被恢复与复合农林生态系统优化
- 广西喀斯特面积为9.78万km2,占全区总面积41.7%。其中,峰丛洼地总面积为49642.0km2,主要分布于桂西地区,是生态治理难度最大的地区。峰丛洼地由众多高低错落的联座尖峭山峰与其间形态各异洼地组成,常连片分布数...
- 李先琨
- 关键词: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恢复复合农林业生态建设
- 文献传递
- 西南喀斯特山区农果草系统耦合及生产效益分析——以广西平果县果化镇龙何屯为例被引量:9
- 2007年
- 本研究设计通过生态功能的转换,引入高效生态农业技术,提出了山顶优良树种封植、山腰果草+果药套种、山洼地粮果(草)结合、庭院畜牧圈养和半圈养、联动节水的水分贮存和输送灌溉网的农业生态系统空间发展的农果草耦合模式,引入地草轮作技术、果草(药)复合技术、秸草秆垫圈沤肥技术、石山人工草地的建植和管理技术、以及石山区水资源开发和节水灌溉技术等关键技术。通过家畜消耗农田输出的作物籽粒、饲草等,实现饲草生产供应与家畜生长需求的平衡配置;同时利用家畜圈肥调节玉米和果树地、草地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调控农果草地的耦合生产,最大限度提升岩溶峰丛洼地区域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以获取最佳生态和经济效益。该研究经济效益成效显著,如火龙果(投产第1年)套种板兰根收入可达44775元/hm2,比单纯种植玉米和黄豆增收260.5%,而火龙果套种牧草,再耦合养山羊,则收入可达60330元/hm2,比玉米大豆耦合养猪增收230.2%。
- 黄玉清何成新王晓英李先琨陆树华
- 关键词:喀斯特山区生产效率
- 广西岩溶植被演替过程中主要小气候因子日变化特征被引量:26
- 2004年
- 选择广西不同气候带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岩溶区作为研究区域,调查和监测了岩溶植被演替过程中主要小气候因子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石荒漠阶段和草丛阶段,群落光照强、土温和气温高、空气相对湿度低,时间波动比较明显:灌丛阶段群落冠层以下的照度、气温均较低,随时间变化的幅度不大,而冠层以上的光照强度和气温均出现了大幅上升,而且随时间变化的幅度较大;落叶阔叶林阶段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阶段群落内部的照度、气温及土壤温度均大幅降低,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较大水平,主要小气候因子的时空变化比较平缓。主要小气候因子的时空动态与群落结构和群落种类组成特征密切相关。
- 向悟生李先琨吕仕洪陆树华覃家科欧祖兰区智
- 关键词:岩溶植被演替日变化空气相对湿度
- 广西马山岩溶山地植被恢复过程的种类更替与小气候动态被引量:16
- 2005年
- 于2002年8月29~30日,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广西马山县岩溶山地封山育林过程中植被种类更替与小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封山育林初期生境条件是干燥、高温、低湿,小气候因子日变幅度大,植物群落是一些耐干旱、耐瘠薄的草本和灌木;封山育林中期,植物群落结构包括灌-草2个层次,夏季气温开始下降,湿度增大,光照度开始降低,土壤温度波动略为平缓,耐阴的灌木和草本种类增多,原生性森林群落的乔木幼树开始出现;封山育林中后期,群落的平均高度达7~15m,出现乔-灌-草3个层次的结构,逐渐形成森林小气候,群落内光照强度降低、夏季气温低、湿度增大,基本上由原生性森林群落的组成种类占主导地位,演替初期的阳性先锋草本和灌木种类基本上消失。
- 覃家科李先琨吕仕洪向悟生陆树华区智
- 关键词:植被小气候封山育林岩溶山地
- 广西岩溶植被自然分布规律及对岩溶生态恢复重建的意义被引量:105
- 2003年
- 广西的岩溶植被类型和物种多样性丰富 ,分为 5个植被型组 8个植被型共 96个群系 ,广西岩溶植被纬度分布由南至北为季节性雨林→含热带成份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生态结构复杂 ,特有成分突出 ,形成特殊的热带亚热带岩溶植物区系。岩溶区生态建设与植被恢复过程中 ,需遵循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 ,参照区域性顶极植物群落 ,进行人工群落的重建设计 ,选择优良乡土树种尤其是速生常绿阔叶树种 ,模拟天然植被构建先锋植物群落 ,乔灌藤草优化配置 ,针对生境异质性的主导因子 ,强化岩溶山地造林与封育管理技术 ,有效提高生物生产效率和植被覆盖率 ,开发特有适生的名特优产品 ,带动经济发展。
- 李先琨苏宗明吕仕洪欧祖兰向悟生区智陆树华
- 关键词:岩溶区自然植被生态重建植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