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90101)
- 作品数:42 被引量:467H指数:13
- 相关作者:刘海洋汤二子逯宇铎孙振孔祥贞更多>>
-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盐城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集聚经济是否影响了企业生命周期--基于企业退出行为视角被引量:10
- 2013年
- 集聚经济具体划分为地方化经济(侧重同一产业)和城市化经济(侧重不同产业)两种效应,集聚经济对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集聚经济与企业退出行为的关系研究尤为必要。由于集聚经济具有时间依存性,本文运用Cox-Aalen模型估计中国工业企业1999-2009年的退出行为,结果显示地方化经济对企业生存有负向影响,以城市规模和多样化衡量的城市化经济仅在企业初建期提高了企业的生存概率。因此,中国企业可能只是地理位置上的聚集而并未充分发挥集聚经济的外溢效应,中国城市化进程应当充分注意因过度拥挤和竞争对企业产生的负影响。
- 逯宇铎于娇刘海洋
- 关键词:集聚经济地方化经济城市化经济
- 我国制造业集聚的生产率效应:1988-2009
- 2012年
- 论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了我国制造业集聚的生产率效应,并采用空间俱乐部模型区分了各种效应的地区差别。结果表明,1988-1997年和1998-2009年两个时期,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均存在显著的静态专业化效应,并且在后期东部的静态专业化效应强于中西部;在整个研究期间,东部和中西部均不存在显著的动态或静态的多样化效应;规模效应在两个时期有所差异,前期在东、中西部均不显著,后期东部存在显著的负向规模效应,而中西部存在正向规模效应,显示出过度集聚开始在东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拥塞效应。
- 袁鹏程施刘海洋
- 关键词:生产率
- 引入产品质量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及中国经验证据被引量:10
- 2012年
- 随着新新贸易理论的提出以及发展,基于异质性生产率角度研究企业出口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并且引入企业产品质量差异来重新研究生产率与企业出口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可以解释备受关注的中国出口企业所可能存在的"生产率悖论"问题。研究认为,国外市场对出口企业产品质量相对较高的要求会使得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要高于非出口企业,但是仅仅使用产出总量而忽视产品质量所计算的生产率却未必得到出口企业生产率要高于非出口企业的结论,即可能存在"生产率悖论"。应用中国制造业企业2005-2008年样本检验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发现中国制造业中大部分行业存在"生产率悖论"。
- 汤二子孙振
- 关键词:出口生产率产品质量生产率悖论
- 企业研发和培训投入对产出与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6
- 2012年
-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竞争的更加激烈,企业越来越重视其在生产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企业研发与员工培训支出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优势的重要决策,而目前都是单纯研究企业研发以及在职培训的影响,这样就会忽略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2005—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检验企业研发以及在职培训对产出和生产率的影响,结论认为:在职培训比研发更普遍;研发与在职培训的产出弹性比较小,从而在短期内对企业生产所发挥的作用不大;企业研发与在职培训对生产率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因而研发与在职培训对企业长期发展具有显著作用。
- 汤二子孙振
- 关键词:在职培训生产率
- 融资约束降低了中国研发企业的生存概率吗?被引量:19
- 2014年
- 对应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与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选取Kaplan-Meier生存与危险函数、Cox生存分析模型验证融资约束影响研发企业生存概率假说:中国研发企业通过缓解内源、外源融资约束,有助于提升自身生存概率。Weibull模型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1)不同规模企业均能通过缓解内源融资约束提高生存概率,但只有大中规模企业能够通过增强外源融资能力延长生存寿命;(2)融资能力对研发企业生存概率的正向影响效应存在于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但这一效应并不显著存在于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因此,融资能力越强的中国研发企业生存概率越高,本文结论为延长中国研发企业生存寿命提供了新的启示。
- 逯宇铎戴美虹刘海洋
- 关键词:融资约束
-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工资差异:原因及趋势被引量:10
- 2012年
- 本文运用2003-2009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在新新经济地理的理论框架下分析了城市间工资差异的决定因素,估计结果发现:(1)产业集聚效应、人才归类效应和市场选择效应显著地影响了工资水平,而新经济地理过高估计了产业集聚的作用。(2)动态角度来看,产业集聚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持续增加,这意味着城市间工资差异将加速扩大而不是收敛;但人才归类效应和市场选择效应的递减可能会弱化这一进程。(3)行政级别较高的城市,工资水平较高;社会管理人员比重较高的城市,工资水平较低。(4)港台企业对工资水平的影响逐渐变小,而外资企业的影响逐渐增加;此外金融发展、基础设施和人均资本与工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 刘海洋马靖宋巧
- 关键词:新经济地理城市工资水平
- 基于中国经验重构新新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被引量:11
- 2012年
- 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是新新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该模型从企业生产率异质性角度分析企业出口的决定因素,得到企业拥有高生产率是保证其出口的重要条件,从而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要高于内销企业的结论。不过,对中国企业的经验研究却发现,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未必高于内销企业,甚至低于内销企业,即中国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目前,对于"生产率悖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验分析,并没有提出一个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理论模型。文章从扩展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角度,建立了一个旨在解释"生产率悖论"的数理模型。尽管该模型对"生产率悖论"具有解释作用,但是并没有否定生产率对企业出口的作用。文章进一步使用较新的LP方法计算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并运用统计法检验了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存在性,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大部分行业不存在"生产率悖论"。总之,文章研究认为生产率只是企业出口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这也重新构建了新新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
- 汤二子刘海洋
- 关键词:出口生产率悖论新新贸易理论
- 创新与出口间因果关系分析——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使用1999—2009年我国18万家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微观企业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控制内生性问题,分析了企业创新与出口之间的因果关系。以产品创新衡量企业创新的估计结果表明,企业创新与出口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企业创新使其出口概率平均增加14%以上,企业出口使企业创新概率平均提升超过8%,从创新到出口、从出口到创新的因果关系方向均显著。区分出口强度和企业类型的估计结果显示:这种因果关系随着出口强度的增大而减弱;内资企业的创新对其出口的影响要大于外资企业;外资企业的出口对其创新的影响要大于内资企业。以研发衡量企业创新后也得到了类似结果。
- 逯宇铎邱东阳刘海洋
- 关键词:出口高技术产业
- 基于准实验数据的学历对企业与劳动者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培养的大量高学历人才进入社会,从而带来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就是高学历究竟有没有用以及对谁有用。本文首先通过生产率视角研究学历对于企业绩效以及劳动者工资可能产生的影响,接着运用2004年中国工业经济普查数据实证检验学历对于企业利润率与劳动者人均工资的可能影响,并且进一步检验了学历对于男女性别劳动者工资的不同影响。为了细化不同学历层次可能存在的不同影响,按照数据特点依次检验高中学历、大专学历、本科学历以及研究生学历相对于其下一层面学历的可能影响。研究结论表明:(1)高中、大专学历员工可能对企业利润率带来消极影响,本科、研究生学历员工可能对企业利润率带来积极影响;(2)高中、研究生学历对劳动者工资可能不存在影响,大专、本科学历对于劳动者工资可能具有积极影响;(3)初中、高中、大专与本科学历,男性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可能要比女性高,不过在研究生学历中,男性所获得的工资可能要比女性低。
- 汤二子孙振
- 关键词:学历利润率人均工资性别
- 融资约束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基于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的经验检验被引量:19
- 2013年
- 本文从非正规金融贸易信贷的研究视角切入,构建衡量企业融资约束的应收账款相对比例指标,研究融资约束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的影响效应。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控制样本选择偏误,本文对2004~2007年11.8万家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分析表明:融资约束制约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行为,并且这种制约作用存在显著的企业规模指向性、地区指向性、行业指向性和所有制指向性。本文的结论为我们理解融资约束与出口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中国经验。
- 刘海洋孔祥贞宋巧
- 关键词:融资约束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