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FX002)

作品数:11 被引量:46H指数:5
相关作者:李可高其才罗昶陈笑王蕾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习惯法
  • 3篇法律
  • 2篇订立
  • 2篇司法
  • 2篇追问
  • 2篇自治
  • 2篇自治地方
  • 2篇自治地方立法
  • 2篇吸纳
  • 2篇民族
  • 2篇民族自治
  • 2篇民族自治地方
  • 2篇民族自治地方...
  • 2篇国法
  • 2篇哈耶克
  • 1篇当代法律
  • 1篇订婚
  • 1篇行政
  • 1篇行政法
  • 1篇行政法规

机构

  • 6篇东南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北京市高朋律...

作者

  • 6篇李可
  • 4篇高其才
  • 3篇罗昶
  • 1篇王蕾
  • 1篇陈笑

传媒

  • 3篇云南大学学报...
  • 3篇清华法学
  • 2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法制与社会发...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厦门大学法律...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3
  • 8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习惯如何进入国法——对当代中国习惯处置理念之追问被引量:15
2012年
在我国当代法治实践中,习惯处于国法之静态规则体系和动态运行机制上的"次选"、"末选"地位,这反映了我国当代法治理论在民间习惯与国家法律关系上坚守的"进化命题"、"分离命题"和"指向命题"等三大基本命题及其处置理念。因而,从理论上颠覆这三大基本命题并清除其制度性后果,是习惯无障碍地进入国法的必行之举。
李可
关键词:国法
当代中国法律、行政法规中的习惯--基于“为生活立法”的思考被引量:8
2012年
本文以习惯、惯例、风俗以及习俗为关键词对当代中国法律、行政法规进行检索,总结相关的69个有效法律条文并进行分析。笔者发现:我国当代法律、行政法规中的习惯在近十几年中出现了许多新的规定;在"习惯"这一概念的文字表述上存在着多种表达方式;在内容上主要集中于民商法、行政法和宪法法律部门当中。我国当代法律、行政法规中的习惯起着调整民商事关系、保护风俗习惯和规定国际惯例的适用等作用。其在最近十几年当中呈现新的发展趋势——立法对于习惯尤其是民事习惯转变为了更为尊重和认可的态度;习惯在当下的立法模式下作为一种补充性法源而存在;我国当代法律、行政法规中习惯的发展与变化代表了一种"为生活而立法"的新的立法理念。这些新的趋势为制定法中的习惯以及当下的立法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当代制定法中的习惯和社会生活一起处在不停地发展变化当中。
张哲张宏扬
关键词:法律行政法规
司法能动主义之内在悖论及其消解机制被引量:2
2013年
司法能动主义与司法本质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悖论,具体表现在反程序性、去权威性和弱公正性三个方面。司法能动主义之所以能盛行于西方各国而无多大危害,其原因在于成熟法治国内部存在着对其若干"毒性"的"解毒机制"。但是中国尚属于法治国家的初级阶段,故应构建中国式司法能动主义内在悖论的消解机制。
李可陈笑
关键词:司法能动主义司法本质内在悖论消解机制
“哈耶克反对哈耶克”:规则进化命题的内在矛盾辨识
2013年
哈耶克的规则进化命题在哲学基础上存在是与应当、相对论与绝对论、自由与功利之间的内在分裂或矛盾,在事实维度上存在形式反实证与实质实证之间的背反和严重的"事实小型化"现象,在动力机制上存在不干预与不正义、内力论与外力论之间的高度紧张,在终极趋向上存在自生自发秩序如何跨越大小社会之间的鸿沟之困局。对于这些问题的揭示,有助于中国类似问题的解决。
李可
关键词:哈耶克
尊重与吸纳: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中的固有习惯法——以《大瑶山团结公约》订立为考察对象被引量:7
2012年
1951年8月,广西金秀大瑶山各族代表大会沿用瑶族传统石牌习惯法的形式,订立了《大瑶山团结公约》。《大瑶山团结公约》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金秀瑶族自治地方各族人民共同制定和实施的得到中央、自治区认可的新石牌,具有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的性质。瑶族固有习惯法的基本精神、议订程序、某些规范在《大瑶山团结公约》订立中得到了全面的体现,这充分表明了瑶族固有习惯法具有现代价值。我国进行现代法治建设、加强民族立法需要进一步重视民族习惯法,认真发挥习惯法的积极功能。
高其才罗昶
关键词:民族自治地方
当代法律解释学的困境——反思诠释学及哲学对法律解释学的侵入被引量:6
2012年
稍经检讨即可发现,当代法律解释学已经陷入客观性破灭、解释的歧义与泛化、元规则的缺位、独白式理解等种种困境。分析表明,哲学诠释学的强势进入要为此担负主要责任,而当代法律解释学对一般哲学的过分依赖则是其自陷困局的重要原因。当代法律解释学所面临的上述困境是依靠其自身力量在短期内无法加以摆脱的,因而,发起一场悄悄的"去哲学化"运动,是当代法律解释学走出困境的必由之举。
李可
关键词:法律解释学哲学诠释学
传承与变异:浙江慈溪蒋村的订婚习惯法被引量:7
2012年
在浙江省慈溪市附海镇蒋村,订婚通常称为"过书",为婚姻成立的必要程序,村民较为严格的遵守这一历史上一直有效并传承至今的习惯法。通过对2010年11月13日蒋村戚周订婚的田野考察和访谈,可以发现,固有的订婚习惯法在蒋村仍然客观存在,仍然有其现实功能和特殊价值。蒋村订婚有自愿、必要、协商三个基本原则,相识与媒人规范、订婚程序规范、彩礼规范等为订婚的主要规范。在订婚习惯法的发展中,经济因素日益突出。
高其才罗昶
关键词:订婚习惯法
哈耶克规则进化命题中的几对矛盾
2012年
哈耶克的规则进化命题在秩序图景中存在"个人"与"社会"、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之间的内在分裂或背反,在进化判准上存在功利主义与反功利主义之间的摇摆现象,在动力机制上存在内力论与外力论之间的紧张关系,在进化形式上存在成文与未成文之间的诸多"理性未虑"之问题,在进化结果的定义上存在"进化"与"退化"之间的语义学陷阱。"哈耶克的困惑"启示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市场自发力量和国家组织力量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中各自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李可
关键词:哈耶克
尊重与吸纳: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中的固有习惯法——以《大瑶山团结公约》订立为考察对象
1951年8月,广西金秀大瑶山各族代表大会沿用瑶族传统石牌习惯法的形式,订立了《大瑶山团结公约》。《大瑶山团结公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金秀瑶族自治地方各族人民共同制定和实施的得到中央、自治区认可的新石牌,具有民族自...
高其才罗昶
关键词:民族自治地方
文献传递
法学方法论的局限:从方法的缺陷开始追问被引量:2
2013年
方法不是万能的,方法之基础——近代"唯理论"早已遭到不确定性现象的致命打击。唯理论所倡导的理性方法被证明最终是建立在非理性基础上的,这种理性方法的非理性在法律和社会生活等领域均有体现。因此谈论方法和方法论时,必须明白它们生效的条件、作用的方式和功能的边界。由此可知,方法和方法论的根本要义乃是批判和甄别,而非发现和揭示。
李可
关键词:方法论唯理论非理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