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4CB643302)

作品数:27 被引量:155H指数:7
相关作者:阎逢元王建章孙润军单磊王云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金属学及工艺
  • 8篇机械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涂层
  • 7篇合金
  • 6篇磨损
  • 6篇海水环境
  • 5篇电化学
  • 3篇喷涂
  • 3篇铝合金
  • 3篇摩擦学
  • 3篇复合材料
  • 3篇复合材
  • 2篇电化学行为
  • 2篇性能研究
  • 2篇乙烯
  • 2篇润滑
  • 2篇水热
  • 2篇水热法
  • 2篇水润滑
  • 2篇热法
  • 2篇微动
  • 2篇微动磨损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宁...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上海大学
  • 2篇西安工程大学
  • 2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浙江纺织服装...
  • 2篇中北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江西理工大学
  • 1篇宁波中意液压...

作者

  • 5篇阎逢元
  • 3篇王建章
  • 2篇单磊
  • 2篇王云霞
  • 2篇刘翔
  • 2篇孙润军
  • 1篇李朋
  • 1篇刘俊友
  • 1篇李谋成
  • 1篇黄峰
  • 1篇李玉新
  • 1篇王永欣
  • 1篇孟惠民
  • 1篇黎业生
  • 1篇龙剑平
  • 1篇韩高峰
  • 1篇杨弋涛
  • 1篇梁敏洁
  • 1篇王武荣
  • 1篇高义民

传媒

  • 6篇表面技术
  • 5篇润滑与密封
  • 4篇中国表面工程
  • 2篇粉末冶金技术
  • 2篇摩擦学学报(...
  • 2篇中国腐蚀与防...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材料保护
  • 1篇电镀与环保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表面工程资讯
  • 1篇工程科学学报

年份

  • 4篇2019
  • 4篇2018
  • 8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溅射靶功率对W-C:H薄膜结构与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不同溅射功率对W-C:H涂层结构与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方法用非平衡磁控溅射(UBMS)+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以WC靶作为溅射靶,C2H2为反应气体,通过调制溅射靶功率,在316不锈钢与Si(100)基体上制备了W-C:H系列薄膜。通过场发射电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对薄膜的微观结构和成分进行了表征。用UMT-3MT多功能摩擦机对薄膜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 W-C主要以β-WC1-x纳米晶的形式均匀分布在非晶碳中,并表现出(200)面择优生长。随着溅射靶功率的上升,薄膜内W含量逐渐升高,(200)面衍射峰逐渐增强,sp2含量先降低后升高。靶功率在1.4 k W时具有较好的摩擦学性能,摩擦系数为0.15,磨损率为3.92×10-7 mm^3/(N·m)。结论随着溅射靶功率逐渐升高,柱状晶逐渐变粗,涂层的致密性逐渐降低,薄膜摩擦学性能与WC含量密切相关。
孙尚琪刘翔王永欣李金龙王立平
关键词:磨损率韧性
海水环境下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微动磨损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采用SRV-IV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在干摩擦和水溶液介质中微动振幅对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微动磨损行为的影响,利用三维轮廓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试样的磨痕深度、磨损体积和磨痕表面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摩擦下,随振幅增加微动运行区域发生了由部分滑移区向滑移区的转变,摩擦因数随振幅的增加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磨痕深度和磨损体积随振幅的增加而增大,磨损机制由局部氧化磨损、局部疲劳磨损转变为氧化磨损、黏着磨损和剥落磨损;水溶液中,海水中摩擦因数随振幅的波动较去离子水中的大,且海水中由于存在腐蚀与磨损交互作用,磨痕深度和磨损体积也都比去离子水中的略大,磨损机制主要是轻微氧化磨损、磨粒磨损伴随疲劳磨损。
王梦娇王云霞范娜王秋凤阎逢元
关键词:微动磨损
模拟深海环境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其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使用自行设计的高压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其碳纤维、玻璃纤维填充复合材料在模拟深海环境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并研究海水静压对材料吸水率、化学稳定性以及塑化作用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海水静压对边界润滑段的摩擦因数影响很小,但显著增大了弹流段的摩擦因数;吸水过程增大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其复合材料在静压下的磨损率,其原因可能在于静压增大了材料的吸水率,影响了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并加速了材料的塑化;碳纤维、玻璃纤维均有助于提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海水静压下的耐磨性能,其中,碳纤维填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海水静压下的耐磨性能优于玻璃纤维填充高分子量聚乙烯,其磨损率基本不受海水静压影响。
刘昊王建章王建章
关键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静压摩擦磨损性能
AZ31B镁合金复合镀镍层的制备及其耐蚀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在AZ31B镁合金表面以化学镀镍/电镀镍两步法制备了复合镀镍层。采用SEM、XRD、划痕仪、电化学方法对复合镀镍层的微观形貌、成分、晶体结构、结合力、耐蚀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镀镍层结构致密、表面光亮、没有明显缺陷,与基体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力,且比单一化学镀镍层具有更好的耐蚀性。
韩志月梁敏洁于全耀梁瑜曾志翔
关键词:镁合金耐蚀性
纳米锌填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材料微动摩擦磨损性能被引量:2
2019年
利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不同含量纳米锌填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复合材料,采用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干摩擦条件下纳米锌含量对复合材料微动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对复合材料断面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磨损表面及钢球进行表征,探讨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纳米Zn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当纳米Zn质量分数为1%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低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且对偶钢球表面形成连续的转移膜;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添加锌纳米颗粒,可以提高UHMWPE复合材料的微动摩擦磨损性能,当纳米锌质量分数为1%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低的摩擦因数和最优的耐磨损性能。
辛小翠王云霞王梦娇阎逢元
关键词:复合材料微动磨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纤维素/ZnO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被引量:3
2015年
为克服纳米粉体光催化剂易团聚、难回收和容易引起二次污染等缺点,采用"一步"水热法在纤维素膜表面原位生长多孔球形微纳米ZnO颗粒。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和热重分析仪(TG)分析了纤维素/ZnO复合膜的微观形貌、组成、晶体结构、热稳定性以及ZnO的负载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根据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测试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成功实现纤维素膜对ZnO颗粒的负载,且当加热时间为12h时,负载的ZnO颗粒数量多分布均匀,且为多孔球状并呈典型的纤锌矿结构。在紫外光照射下,纤维素/ZnO复合膜具有优越的光催化性能,可用于降解染料等有机物;当ZnO负载量为6 mg时,3h内亚甲基蓝的催化效率为90%。
王赫杨弋涛曾志翔王刚乌学东薛群基
关键词:纤维素光催化负载型光催化剂
镁基六铝酸镧喷涂粉末制备及其热处理工艺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热障涂层用镁基六铝酸镧(LaMgAl11O19),通过离心喷雾干燥造粒制备LaMgAl11O19粉末,并对粉末进行热处理研究,将未热处理和热处理后的粉末通过等离子喷涂制备LaMgAl11O19涂层并在1100℃高温氧化1 h。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霍尔流量计、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LaMgAl11O19粉末的微观形貌、流动性、松装密度、物相和涂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离心喷雾干燥造粒工艺获得了粒径均匀、流动性好的LaMgAl11O19球形粉末,但粉末颗粒内部结构疏松不致密;热处理能明显改善LaMgAl11O19球形粉末的流动性和致密度,并能有效的避免涂层分解、改善涂层成分、提高涂层的性能。本试验中的最佳热处理温度为1450℃,与未热处理粉末相比,经过1450℃热处理后粉末的流动性为12.1 s·50 g-1,流动时间缩短了19.9%,松装密度提高了83.4%;制备的涂层孔隙率更低,结构更为致密,有效的降低了喷涂过程中涂层非晶相的形成。
何明涛孟惠民王宇超任鹏伟
关键词:离心喷雾干燥相对密度涂层
恒电位对TiN涂层在人工海水环境中腐蚀磨损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不同恒电位对TiN涂层在人工海水环境中腐蚀磨损行为的影响。方法用多弧离子镀系统在316不锈钢上沉积TiN涂层。通过XRD测试、纳米压痕硬度测试、膜基结合力测试、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不同恒电位下磨蚀实验和涂层的磨痕截面轮廓测试,分别评价TiN涂层的相结构、硬度、结合力、电化学性能、摩擦系数、磨损率,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涂层表面形貌、截面形貌和磨痕形貌进行分析。结果在摩擦条件下,TiN涂层的开路电位随着滑动摩擦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TiN涂层在不同恒电位(-1V、-0.5 V、OCP、0 V)下滑动摩擦,平均摩擦系数分别为0.392,0.416、0.324、0.348。磨损率分别为1.8117×10-6、3.1123×10-6、4.5958×10-6、7.7724×10-6 mm3/(N·m)。在0.5 V下,涂层被磨穿。TiN涂层在人工海水环境中的主要腐蚀磨损破坏机制为磨粒磨损和疲劳点蚀。结论提高加载电位,涂层的磨损量和磨损率同步增大。在-1、-0.5 V,OCP下,由腐蚀促进磨损的损失量占TiN涂层损失总量的比重逐渐增大,依次为0%、41.78%、61.77%。在0 V时,TiN涂层产生了由磨损促进腐蚀的损失量,占TiN涂层损失总量的比例为6.1%。
汪陇亮王永欣单磊单磊
关键词:TIN涂层开路电位磨损
非晶Ti-B基涂层的力学和耐蚀性能研究
2016年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分别在康宁玻璃、硅片和NdFeB合金基材表面沉积一层非晶的Ti-B基涂层。非晶Ti-B基涂层可以消除磁控溅射常见的柱状晶结构。利用XRD,SEM,纳米压痕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涂层的结构、力学性能和耐蚀行为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工艺控制,获得了密度分别为4.04,4.27和4.61 g/cm^3的Ti-B基涂层。所获得的Ti-B基涂层呈现均匀、致密的非晶结构,消除了常见的柱状晶结构。非晶Ti-B基涂层的力学和耐蚀性能与其密度紧密相关。当密度提高14.11%时,硅片基底涂层的硬度提高了49.01%,NdFeB基底涂层的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66.67%。当密度为4.61 g/cm^3时,Si片上涂层的硬度和塑性指数分别是30.1 GPa和0.48;对于NdFeB基底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腐蚀电流密度为1.34×10^(-6)A/cm^2,约为纯基材腐蚀电流密度的1/8;腐蚀电位为-0.689 V,相对于基材正移0.220 V。说明该非晶涂层对NdFeB基材具有较好的耐蚀保护作用。
徐相英葛芳芳李朋舒瑞黄峰李谋成
关键词:非晶涂层耐蚀性能
调制比对多层DLC涂层摩擦及电化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3
2018年
研究调制比对多层类金刚石(Diamond-like carbon,DLC)涂层摩擦及腐蚀行为的影响。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成功制备了不同调制比的多层DLC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划痕仪、摩擦磨损试验机及电化学工作站等表征手段评价了不同调制比多层DLC涂层的结构特点、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涂层表面光滑、结构致密、膜基界面结合良好。其中1∶1为多层DLC涂层最佳调制比,该调制比涂层的硬度、弹性模量和抗裂纹萌生的临界载荷最大。同时,摩擦试验表明1∶1涂层具有最低的磨损率,且经720 h盐雾试验后仍然表现出较高的阻抗值。通过以上结果可以得出当调制比为1∶1时,多层DLC涂层具有良好的摩擦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
崔明君任思明樊小强张广安王立平薛群基
关键词:类金刚石盐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