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XZS021)
-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牛海桢李晓英更多>>
- 相关机构:兰州文理学院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论清代新疆民族地区的教育政策被引量:2
- 2014年
- 乾隆朝重新统一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以后,在新疆地区推行了以儒学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学校教育,但是始终未将边疆民众教育放在与内地同等的地位,教育规模小,还呈现出重武轻文的倾向,对当地民族教育则是放任自流。清代在西北边疆地区实行的教育政策,其根本出发点是为维护其在西北边疆地区的统治培养所需人才,因而对作为当地生活的居民的主体的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不甚重视。在整个清代,西北边疆少数民族的教育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尤其是国家认同意识的教育几乎无从谈起。但在客观上,所办的教育事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对于加强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维护多民族的统一有着进步的历史作用。
- 牛海桢
- 关键词:清代民族政策
- 明至清初青藏高原手工业发展研究——以朝贡物品为中心
- 2015年
- 由于受自然环境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青藏高原地区的手工业生产一直落后于中原地区。但是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与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其他周边民族的经济文化交往过程中,明至清初时期,青藏高原地区的手工业生产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不仅继续保持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而且手工业品的制作工艺也渐趋发展成熟,从给中央王朝的朝贡物品中,可以窥视明至清初青藏高原地区的手工业发展概况。
- 李晓英牛海桢
- 关键词:青藏高原手工业
- 明至清初青藏高原畜牧业经济初探被引量:1
- 2014年
- 文章以大量的历史文献论述了以饲养马、牛、羊等牲畜为主的畜牧业生产在青藏高原诸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明代至清前期,青藏高原地区的农业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由于自然条件的特殊性,畜牧业生产依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肩负着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任务,明清政府在高原地区和接近高原地区设置的官营茶马贸易和官办马场,客观上对民间畜牧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以史为鉴,如何在生态环境脆弱的条件下推动高原地区经济的发展,以满足当地人民日常生活所需也是我们当代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 李晓英牛海桢
- 关键词:青藏高原畜牧业经济
- 基于历史制度的比较分析(HCIA)——近代西北羊毛贸易中的回族商人被引量:1
- 2017年
- 自唐宋以来,回族先民就以商人的角色不断活跃在西北地区商业舞台上的重要地区。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西北内陆的不断拓展,以羊毛为主体的西北地区的畜牧业产品不断大量出口,回族商人更成为了举足轻重的经商大军,在西北近代羊毛出口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以比较制度分析(HCIA)理论,认为回族社会宗教文化的信仰基础所导致的回族商人的行为策略,是回族商人在近代西北羊毛贸易执牛耳作用的关键。
- 牛海桢李晓英
- 关键词:回族商人羊毛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