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CKSQ2010079)

作品数:2 被引量:27H指数:2
相关作者:胡波张平仓任红玉罗慧敏岑奕更多>>
相关机构:长江科学院四川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地震
  • 1篇典范对应分析
  • 1篇灾区
  • 1篇植被
  • 1篇植被生态
  • 1篇植被生态学
  • 1篇三峡大坝
  • 1篇三峡库区消落...
  • 1篇生态特征
  • 1篇生态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物多样性指...
  • 1篇水土
  • 1篇水土流失
  • 1篇重灾
  • 1篇重灾区
  • 1篇汶川地震
  • 1篇消落带
  • 1篇大坝

机构

  • 2篇长江科学院
  • 1篇四川省水土保...

作者

  • 2篇张平仓
  • 2篇胡波
  • 1篇岑奕
  • 1篇赵健
  • 1篇熊明彪
  • 1篇胡恒
  • 1篇罗慧敏
  • 1篇任红玉

传媒

  • 2篇长江科学院院...

年份

  • 2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汶川地震前后重灾区水土流失变化特征初步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5.12汶川地震诱发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新生水土流失问题,具有扰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破坏程度高等显著特点,水土流失状况加剧,已严重威胁震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地震前后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水土流失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震后重灾区轻度水土流失面积比重呈降低趋势,中度和重度水土流失面积比重呈增加趋势。究其原因,震后重灾区农田、草地、森林生态系统的不同等级水土流失面积间存在一种动态转化关系,即轻度水土流失类型向中度和重度水土流失类型转化;相较于震区水土流失面积变化幅度而言,震后水土流失的程度和强度显著增加。
胡波熊明彪赵健张平仓胡恒
关键词:汶川地震水土流失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生态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0
2010年
以重庆忠县石宝寨三峡库区消落带为典型案例区,探讨了库区消落带生物多样性指数沿坡面的梯级分布格局,并通过典范对应分析探讨消落带植被生态学特征与环境要素的关联,界定三峡大坝低水位阶段影响消落带植被生态学特征与恢复能力的关键环境因子。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库区消落带植被的生物多样性指数随坡面高程变化呈现一定的空间异质性;消落带植被的分布与土壤物性、河边距以及海拔等环境要素具有一定的关联。
胡波张平仓任红玉罗慧敏岑奕
关键词:三峡大坝消落带生态特征生物多样性指数典范对应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