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2T50429)

作品数:3 被引量:52H指数:3
相关作者:高魏刘红梅马克星熊振兴王克强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土地管理
  • 2篇工业用地
  • 1篇使用权
  • 1篇节约集约利用
  • 1篇经济社会
  • 1篇经济社会发展
  • 1篇经济学
  • 1篇空间误差模型
  • 1篇集约利用
  • 1篇计量经济
  • 1篇计量经济学
  • 1篇建设用地
  • 1篇交易
  • 1篇交易方式

机构

  • 3篇上海财经大学
  • 3篇上海市地质调...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高魏
  • 1篇王克强
  • 1篇马克星
  • 1篇刘红梅
  • 1篇熊振兴

传媒

  • 2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上海国土资源

年份

  • 3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工业用地使用权交易方式与开发区企业土地要素产出弹性研究被引量:17
2013年
研究目的:比较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和其他方式取得土地的企业其土地要素产出弹性的差别,考察招标拍卖挂牌制度安排的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土地出让制度改革。研究方法:利用工业园开发区企业微观面板数据,将土地要素引入Cobb-Dauglas生产函数,按取得土地的时间和取得的方式分别分组比较土地要素产出弹性。研究结果:招标拍卖挂牌土地的产出弹性较其他的方式高,其他方式取得土地的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规模报酬递减;2008年及以后取得土地的企业较之前的企业的土地要素的产出弹性高。研究结论:划拨交易导致土地资源粗放利用,出让交易方式有助于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2008年以来的土地使用制度激励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的效果已经显现。
王克强熊振兴高魏
关键词:土地管理工业用地
上海市建设用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被引量:16
2013年
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上海市镇域2009年建设用地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上海镇域的建设用地面积、GDP、固定资产投资额、总人口和城市化率都有显著的空间相关特征,说明传统计量分析低估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增长的作用,也忽略了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邻近区域的建设用地的增长的"溢出效应",忽略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的传统估计模型已不再适用,须考虑引入空间变量对传统模型进行修正。空间误差模型检验表明,建设用地扩张主要受GDP和人口增长的驱动,其中总人口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化水平提高对建设用地规模影响甚微。因此,合理把握人口增长节奏,促进农村建设用地集约水平提高,是当前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之一。
高魏
关键词:建设用地经济社会发展计量经济学空间误差模型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演化研究被引量:20
2013年
研究目的:梳理中国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演化过程和各阶段主要特点,分析政策有待改进的方面和改革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规范分析法,根据对国务院、国土资源部等工业用地节约集约相关政策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将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演化过程归纳为4个阶段,并总结现阶段中国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的不足。研究结果: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可分为4个阶段,总体上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管理政策不断完善;在政策不断完善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应加强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创新,探索和深化节约集约利用精细化、差别化管理,并将节约集约利用政策纳入法律体系。
高魏马克星刘红梅
关键词:土地管理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