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1A01-4)

作品数:8 被引量:159H指数:5
相关作者:李金华廖亦龙刘振荣朱满山黄慧君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水稻
  • 5篇杂交
  • 4篇稻瘟
  • 4篇稻瘟病
  • 4篇杂交水稻
  • 4篇瘟病
  • 3篇恢复系
  • 3篇分子标记
  • 3篇分子标记辅助
  • 3篇分子标记辅助...
  • 3篇标记辅助选择
  • 2篇选育
  • 2篇育种
  • 2篇杂交籼稻
  • 2篇水稻恢复系
  • 2篇籼稻
  • 2篇抗稻瘟病
  • 2篇抗性
  • 2篇基因
  • 2篇基因改良

机构

  • 6篇广东省农业科...
  • 2篇福建省农业科...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王丰
  • 6篇柳武革
  • 6篇黄慧君
  • 6篇朱满山
  • 6篇刘振荣
  • 6篇廖亦龙
  • 6篇李金华
  • 4篇符福鸿
  • 3篇黄德娟
  • 2篇游晴如
  • 2篇朱小源
  • 2篇陈建伟
  • 2篇涂诗航
  • 2篇郑轶
  • 1篇刘宜柏
  • 1篇谢华安
  • 1篇肖汉祥
  • 1篇杨健源
  • 1篇周鹏
  • 1篇黄炳超

传媒

  • 4篇杂交水稻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稻米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5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杂交水稻特优航2号高产制种技术被引量:3
2010年
特优航2号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龙特甫A与恢复系航2号选配而成的杂交晚稻组合,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组合亲本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郑轶游晴如董瑞霞涂诗航谢华安
关键词: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技术
优质超级杂交稻新组合五优308被引量:17
2010年
五优308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恢复系广恢308与不育系五丰A配组育成的中早熟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丰产性突出,米质达国标优质1级,抗稻瘟病。2006年12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2008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适宜广东省中北稻作区和粤北稻作区早晚造种植,以及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黄慧君王丰吴玉坤符福鸿朱满山黄德娟刘振荣廖亦龙柳武革李金华
关键词:杂交水稻高产抗稻瘟病选育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恢复系的稻瘿蚊抗性被引量:7
2010年
以含有华南4种稻瘿蚊生物型显性抗性基因Gm6的籼稻材料KG18为供体,三系优质恢复系广恢998为受体,通过杂交、多次回交和自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Gm6基因导入广恢998中。综合目标基因的分子检测、田间农艺性状表现以及遗传背景的回复率,筛选获得6个株系。采用稻瘿蚊生物型1和生物型4对这些改良株系进行人工接虫鉴定,6个改良株系的标葱率为0,表现免疫,而对照标葱率均在98%以上,表现高感;由改良株系组配的杂种F1标葱率在10%~20%,表现中抗。农艺性状分析表明,除1个株系在千粒重方面与对照广恢998有显著差异外,其余改良株系性状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柳武革王丰肖汉祥刘振荣李金华廖亦龙朱满山黄慧君黄炳超张扬
关键词:恢复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水稻育种
杂交水稻稻瘟病抗性鉴定及其与父母本抗性的相关性被引量:16
2010年
对9个水稻不育系与12个恢复系及其配制的53个杂交水稻组合在福建省将乐县黄潭、上杭县茶地的稻瘟病重病区进行了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筛选出22个抗稻瘟病组合。对杂交组合与父母本的稻瘟病抗性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杂交组合的叶瘟和穗瘟与母本叶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父本叶瘟相关不显著。因此,在杂交水稻抗瘟性育种中,选用抗瘟性好的不育系作亲本配组尤为重要。
郑轶涂诗航周鹏游晴如张水金郑家团
关键词:杂交水稻稻瘟病抗性鉴定育种
抗稻瘟病杂交籼稻新组合天优382
2009年
天优382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该所选育的不育系天丰A与恢复系广恢382配组育成的中熟感温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丰产性较好、适应性广、米质较优和抗稻瘟病等特点,2008年6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朱满山符福鸿黄慧君王丰刘振荣李金华柳武革廖亦龙黄德娟陈建伟
关键词:抗稻瘟病选育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Pi-1和Pi-2基因改良两系不育系稻瘟病抗性被引量:114
2008年
以含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1和Pi-2的BL122为供体,温敏核不育系GD-7S为受体,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Pi-1、Pi-2基因导入温敏核不育系GD-7S中,获得5个携带两个抗性基因的纯合改良不育株系。利用34个广东代表性稻瘟病菌株接种鉴定,5个改良株系的抗性频率为94.12%-97.06%,而对照GD-7S抗性频率仅为17.65%;自然病圃诱发鉴定5个改良株系的叶瘟和穗颈瘟均为0级,表现高抗。经自然条件和人工气候箱育性鉴定,改良株系与对照均为无或少花粉败育类型,自交结实率为0,说明不育起点温度与对照基本一致。统计分析表明,除剑叶长和每株穗数外,改良株系与对照在其他农艺性状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与恢复系L38杂交,改良株系的杂种F1与对照的F1大多农艺性状无显著差异,说明改良株系基本保持了GD-7S的农艺性状和配合力。
柳武革王丰金素娟朱小源李金华刘振荣廖亦龙朱满山黄慧君符福鸿刘宜柏
关键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聚合两系不育系稻瘟病抗性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Pi-1和fgr基因改良水稻恢复系被引量:8
2010年
以含有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1的籼稻品系BL122为稻瘟病基因的供体,籼稻恢复系香型中间材料XH74为香味基因的供体,三系优良恢复系R290为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多次回交、基因聚合和多次自交,并同时利用与Pi-1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RM144以及香味基因fgr的功能标记GRFM04在不同世代分离群体中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最终筛选获得6个双基因纯合的改良株系。利用30个广东代表性稻瘟病菌株接种鉴定,6个改良株系的抗性频率为100%,而对照R290抗性频率仅为66.67%;自然病圃诱发鉴定6个改良株系,其叶瘟和穗颈瘟均表现高抗。检测表明6个改良株系叶片和米粒均具有较浓的香味。统计分析表明,除1个株系结实率稍低与对照差异显著外,其余改良株系与对照相比,在所有农艺性状上均差异不显著。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稻瘟病基因Pi-1和香味基因fgr聚合到恢复系R290中,不仅显著地提高了恢复系的稻瘟病抗性,而且稻米有了较浓的香味,利用这批改良株系育成杂交稻新组合荣优633和五优633已参加省区试。
王丰柳武革刘振荣朱小源李金华廖亦龙朱满山黄慧君杨健源
关键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聚合香味基因恢复系
杂交籼稻恢复系稻米淀粉RVA谱特征相关及聚类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测定早造种植收获的42个恢复系和7个不同蒸煮及食味对照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对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研究杂交籼稻恢复系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表现及类型,为恢复系及其杂交稻组合蒸煮及食味品质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如下:(1)恢复系RVA谱特征值变异系数最大是消减值,依次是崩解值、回复值、冷胶粘度、热浆粘度,最小是峰值粘度。(2)各RVA谱特征值表现较好相关性。RVA谱特征值3个基本粘度间,热浆粘度与冷胶粘度表现极显著正相关。峰值粘度与崩解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消减值和回复值均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热浆粘度、冷胶粘度与崩解值分别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热浆粘度、冷胶粘度分别与消减值和回复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崩解值与消减值和回复值均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而消减值和回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3)RVA谱特征值可分为3大类型,区分主要依据消减值,Ⅰ类型消减值最高(37.4RVU~156.8RVU),Ⅱ类型消减值最低(-141.2RVU~-86.0RVU),而Ⅲ类型消减值介于两者之间(-83.6RVU~23.7RVU);在两极端类型Ⅰ类型和Ⅱ类型之间区分还可依据崩解值和回复值指标。Ⅰ类型亚类间区分主要依据峰值粘度和冷胶粘度,Ⅱ类型亚类区分依据峰值粘度,Ⅲ类型亚类区分则比较复杂,依据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崩解值、消减值和回复值指标组合。因此利用RVA谱特征值间接评价稻米蒸煮及食味品质时消减值作为第一和主要鉴定指标。
朱满山符福鸿黄慧君王丰柳武革刘振荣李金华黄德娟廖亦龙陈建伟
关键词:杂交籼稻恢复系聚类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