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2009B140)

作品数:3 被引量:50H指数:2
相关作者:方建江周夷霞何旭娟李波李增攀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浆
  • 2篇预后
  • 2篇钠尿肽
  • 2篇急性肺栓塞
  • 2篇肺栓塞
  • 2篇B型钠尿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血
  • 1篇血浆B型尿钠...
  • 1篇血浆肌钙蛋白...
  • 1篇预后评估
  • 1篇中毒
  • 1篇栓塞患者
  • 1篇体检
  • 1篇尿钠
  • 1篇尿钠肽
  • 1篇聚体
  • 1篇后评
  • 1篇后评估
  • 1篇肌钙蛋白

机构

  • 3篇宁波市医疗中...

作者

  • 3篇何旭娟
  • 3篇周夷霞
  • 3篇方建江
  • 2篇徐少博
  • 2篇夏菁
  • 2篇周挺
  • 2篇蒋黎
  • 2篇刘雪兰
  • 2篇李增攀
  • 2篇李波

传媒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血浆肌钙蛋白I、B型钠尿肽及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肺栓塞预后评估中的意义被引量:37
2012年
目的进一步证实血浆肌钙蛋白I(cTNI)、B型钠尿肽(BNP)及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肺栓塞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所有确诊为急性肺栓塞的患者入院时均定量检测血浆cTNI、BNP及D-二聚体浓度,必要时6 h后重复检测一次,评估患者死亡与以上指标的关系。结果在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共有98例患者诊断为急性肺栓塞。随访结束时共有14例(14.3%)患者死亡。cTNI阳性组入院时心率较正常组增快,晕厥、心源性休克(即大块肺栓塞)及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年龄及入院时血压值小于正常组(P<0.05)。ROC分析提示BNP取大于226.5 ng/L作为截断点对于死亡的阴性预测值为97.1%,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95%CI 0.715~0.942)。D-二聚体的浓度为500~2499 ng/mL、2500~4999 ng/mL、≥5000 ng/mL的三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7.8%、12%和41.2%,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与患者死亡相关因素有心源性休克(OR=2.931,95%CI 0.828~12.521,P=0.000),cTNI≥0.3 ng/mL(OR=1.441,95%CI0.712~4.098,P=0.0043),BNP≥226.5 ng/L(OR=1.750,95%CI 0.690~6.452,P=0.011),以及D-二聚体≥5000 ng/mL(OR=1.275,95%CI 0.762~2.801,P=0.034)等。结论联合检测肺栓塞患者血浆cTNI、BNP及D-二聚体有助于在入院早期准确预测患者的预后,以指导进一步的治疗决策。
方建江李波何旭娟夏菁周夷霞蒋黎刘雪兰周挺李增攀徐少博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肌钙蛋白IB型钠尿肽D-二聚体预后
血浆B型尿钠肽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预后价值探讨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B型尿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以本院9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定量检测血浆BNP水平,随访至出院后6个月,分析BNP水平变化与急性肺栓塞患者危险分层和预后的关系,患者所有临床数据资料均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与BNP水平正常的患者相比,BNP升高的患者发生休克、低氧血症等不良临床事件及死亡的比例明显升高。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浆BNP水平<226.5ng/L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血浆BNP水平>226.5ng/L的患者(P=0.000)。结论:检测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BNP能在患者入院早期阶段较准确地预测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利于患者的危险分层以及指导进一步的治疗决策。
何旭娟李增攀方建江刘雪兰李波夏菁周夷霞蒋黎周挺徐少博
关键词:预后
早期动脉血碱剩余、二氧化碳分压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早期动脉血碱剩余(BE)、二氧化碳分压(PaCO2)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2年9月我院救治的67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后30 d时结局,将口服百草枯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入院时动脉血碱剩余、PaCO2的差异,高低碱剩余组、高低PaCO2组早期病死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低PaCO2组30 d病死率、乳酸值高于高PaCO2组,BE水平明显低于高PaCO2组。低BE组30 d病死率、入院时乳酸值高于高BE组,入院时PaCO2水平明显低于高BE组(P<0.05)。急性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就诊时BE、PaCO2、乳酸和入院12 h BE预测30 d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6、0.675、0.836、0.912。结论早期碱剩余、PaCO2是早期评估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周夷霞方建江何旭娟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PACO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