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973155)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 相关作者:韩雪陈忠秀田俊楠徐淑臻邓少平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工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聚联乙炔囊泡负载的Bola型两亲分子识别三聚氰胺过程中Chaotrope促进型显色机制及热力学(英文)
- 2012年
- 用聚联乙炔囊泡为载体,将bola型两亲分子1,12-二乳清酸十二胺盐(DDO)对三聚氰胺的分子识别作用用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显示出来.通过比较不同碳链长度的聚联乙炔囊泡对分子识别过程的反映,发现二十三烷基-2.4-二炔酸(TCDA)囊泡的显色灵敏度较高.研究表明,TCDA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来自于DDO与三聚氰胺多重氢键的形成以及溶液环境中水结构的变化.为了更好地理解显色机理,用差示扫描量热(DSC)仪详细研究了分子识别过程中聚联乙炔囊泡的相变行为及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TCDA囊泡和带有识别分子的DDO/TCDA囊泡在三聚氰胺存在下,相变温度Tm均向高温方向移动,并且,随三聚氰胺浓度的增加,Tm值逐渐增大直至囊泡瓦解;但是Tm值的变化没有与囊泡变色必然关联,仅仅DDO/TCDA囊泡具有变色现象,而且,只有当三聚氰胺的浓度超过分子识别氢键形成所需理论量时,肉眼才能可见明显的由蓝到红的颜色变化.为了理解溶液中过量的三聚氰胺对囊泡变色的作用,选用蔗糖和尿素作为典型的水结构促进剂和水结构破坏剂(chaotrope),详细研究了它们对聚联乙炔囊泡反映分子识别过程中相变温度的影响及显色规律.结果表明,过量的三聚氰胺在溶液中起到类似尿素水结构破坏剂的作用.这种作用和分子识别过程中多重氢键的形成对聚联乙炔囊泡的变色缺一不可.本研究首次揭示了由水结构破坏剂参与的聚联乙炔囊泡变色机理,有助于理解共轭聚合物热相变过程中的Hofmeister效应.
- 陈忠秀曹晨邓少平
- 关键词:分子识别三聚氰胺差示扫描量热
- 瓜儿豆胶和刺槐豆胶抑制阿斯巴甜甜感强度的机制探索被引量:5
- 2014年
- 目前大分子水溶胶对于味觉物质的影响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胶体自身的性质以及胶体结构与味物质的相互作用.本文选择了食品中常用的瓜儿豆胶(GG)和刺槐豆胶(LBG),研究了这两种非离子水溶胶对甜味剂阿斯巴甜(APM)感官甜度的影响,并探索了其中的物理化学机制.感官实验结果表明,高浓度的瓜儿豆胶和刺槐豆胶对阿斯巴甜的甜度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水溶胶浓度的增高,达到高分子临界交叠浓度C*后,抑制作用更明显.基于人工受体模型,利用等温滴定量热(ITC)技术发现,两种水溶胶存在条件下阿斯巴甜与受体模型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急剧减小.另外,通过对甜味剂存在下非离子水溶胶的水分分布、扩散性质的考察,发现随水溶胶浓度增加,体系的结合水含量均增多,尤其是水溶胶浓度达到临界交叠浓度(C*)后增多的现象更明显;同时,分子的扩散也受到了阻碍,从而导致阿斯巴甜感官甜度的降低.本研究表明,探索大分子水溶胶对甜味剂分子与受体结合差异性的影响、溶液中水分子的弛豫性质及赋存状态、结合体系的粘度及扩散性质的研究,为理解大分子水溶胶对甜味影响的物理化学机制提供更多的信息.
- 徐淑臻韩雪田俊楠吴寨陈忠秀
- 关键词:甜味热力学阿斯巴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