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56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567)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王伟谢晓燕吕明德徐辉雄陈立达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生成靶向微泡的鉴定及黏附实验
- 2011年
- 目的 体外评价"亲和素-生物素"法制备靶向整合素αvβ3的微泡(MBαvβ3)及其黏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效能.方法 "亲和素-生物素"法桥连αvβ3抗体于磷脂微泡,体外荧光法鉴定其表面"生物素-亲和素-生物素"结构,应用平行平板流动腔(PPFC)技术评价MBαvβ3特异性黏附HUVECs的效能.结果 加入荧光标记的亲和素后,生物素化微泡(MBB)表面可见明亮荧光,普通微泡未见荧光;MBB加入荧光标记的蛋白A也未见荧光;MBB结合亲和素后,再加入荧光标记的生物素或蛋白A,前者表面可见明亮荧光,后者未见荧光.PPFC内,MBαvβ3组和普通微泡组结合数分别为(9.9±3.1)微泡/HUVEC和(0.8±0.3)微泡/HUVEC(P〈0.05).结论 "生物素-亲和素"法能成功制备MBαvβ3,具有特异黏附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
- 王伟刘广健谢晓燕徐作峰陈立达黄光亮吕明德
- 关键词:超声检查微气泡整合素ΑVΒ3内皮细胞
- 低免疫原性靶向微泡的制备研究
- 2010年
- 目的 制备低免疫原性靶向微泡.方法 采用不同膜磷脂成份制备表面包埋或暴露生物素的靶向微泡(MBb或MBe),荧光鉴定"生物素-链亲和素"桥连技术构建靶向微泡的可靠性.以普通微泡(MBc)为参照,酶联免疫吸附法体外检测三组微泡与人血清反应后的补体3a(C3a)水平;平行平板流动腔实验检测各组微泡与包被有链亲和素培养皿的黏附力.结果 MBe及MBb均发出明亮的环形绿色荧光,而MBc未见荧光.MBb组的C3a水平[(1.037±0.047)ng/m1]明显低于MBe组[(1.326±0.042)ng/m1](P<0.05),与MBc组[(1.004±0.031)ng/m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行平板流动腔实验显示MBb组黏附的微泡数[(15.2±11.3)个/视野]少于MBe组[(103.2±28.3)个/视野](P<0.05),与MBc组[(17.8±11.9)个/视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制备屏蔽表面免疫原性物质的靶向微泡,为进一步活体实验提供了基础数据.
- 黄光亮王伟谢晓燕徐辉雄徐作峰刘广健吕明德
- 关键词:微气泡免疫活性生物学标记
- 六氟化硫脂质微泡的制备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制备六氟化硫脂质微泡,为靶向微泡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以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为膜成分,六氟化硫为气体核心,薄膜-超声法制备微泡。以SonoVue作对照,观测自制微泡的形态、粒径、浓度、pH值、渗透压等各项理化参数。在二次谐波模式下观察微泡显影体外水囊及兔肾实质,测量分析增强图像峰值灰度。结果自制微泡和SonoVue均大小均匀,圆形,中空透亮,平均直径分别为2.25μm和2.50μm,粒径分布分别为0.4~10μm和0.2~10μm,90%微泡直径分别控制在6μm和8μm以内,初始浓度分别为5×10^8~10×10^8/ml和1×10^8~5×10^8/ml,配置后的稳定性均为6h。显影水囊灰度值分别为121.67±6.76和122.33±4.53(P〉0.05),兔。肾造影增强峰灰度分别为72.00±7.21和74.65±10.93(P〉0.05)。结论脂质微泡制备成功,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及显影效果。
- 王伟吕明德谢晓燕徐辉雄陈立达周路遥黄敏菊袁秦
- 关键词:超声检查微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