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31-3-03)
- 作品数:27 被引量:174H指数:8
- 相关作者:彭福田肖元松颜克发罗静静蒋晓梅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桃树淹水及不同时间喷布水杨酸的生理响应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桃树是不耐水涝的果树树种之一,探索水涝胁迫的生理响应对桃树抗涝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桃幼树淹水胁迫不同时间喷布水杨酸(SA)的方法研究其生理反应。【结果】桃树在淹水环境中,叶片净光合速率等光合参数明显下降,根系活力显著降低,叶片脯氨酸含量和MDA含量升高,根系及叶片中乙醇脱氢酶活力与叶片POD活性均呈现高活性状态。桃树淹水胁迫期间喷布SA,短期内可延缓根活力的下降,明显增加桃树叶片脯氨酸含量、叶片及根中乙醇脱氢酶活性、叶片保护酶POD及CAT活性;喷布SA可提高和稳定叶片净光合速率等光合特性。在淹水第1天喷布水杨酸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根系活力、脯氨酸含量、乙醇脱氢酶及POD、CAT活性均增加最大,而叶片中MDA的相对含量明显降低。【结论】桃树淹水期间喷布水杨酸有助于提高其抗涝能力,保护叶片和根系胞膜免受损伤,稳定叶片光合能力和根系活性,利于缓解涝害,在淹水当天喷水杨酸的效果更明显。
- 王桂林范伟国彭福田
- 关键词:桃树水涝水杨酸抗逆性
- 袋控缓释条件下硝态氮、铵态氮对桃尿素吸收、分配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采用15N示踪技术,在袋控缓释条件下,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对当年生毛桃尿素态氮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尿素处理、尿素与硝态氮混施、尿素与铵态氮混施,尿素与硝态氮、铵态氮按1∶1∶1混施4个处理15N利用率分别为13.81%、10.92%1、5.53%和15.78%,尿素与铵态氮混施、尿素与硝态氮、铵态氮1∶1∶1混施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均能提高植株对尿素态氮的吸收利用;而尿素与硝态氮混施,15N利用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降低了植株对尿素态氮的吸收利用。从15N在植株不同器官的分配来看,各处理植株叶片的15N分配率最高,均占植株总吸收量的60%以上,其它依次为根>主干>枝梢。植株总吸氮量以尿素与铵态氮混施处理最高,但该处理表观生长量低于尿素与硝态氮混施处理。
- 杨乐彭福田史祥宾李民吉房龙
- 关键词:尿素硝态氮铵态氮
- 硫酸锌袋控缓释对桃幼树锌素营养状况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袋控缓释肥是根据果树个体较大的特点,结合果树养分需求特性,改变一般控释肥颗粒包膜的设计思路,利用控释袋包装达到控制养分释放的一种肥料。本试验研究了5排孔、20 g/袋的硫酸锌袋控缓释肥的田间养分释放规律和桃园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硫酸锌袋控缓释肥在105 d养分释放量达到80%以上,可以在1个生长季内稳定、持续地为桃树提供锌素;对鲁星1号幼树进行施肥,与不施肥处理G及分两次散施处理D(ZnSO440 g/棵)、E(ZnSO460 g/棵)、F(ZnSO480 g/棵)比较,不同施肥梯度的袋控缓释处理A(2袋/棵)、B(3袋/棵)、C(4袋/棵)不同程度提高了根区土壤有效锌的含量,并且土壤有效锌含量波动小,能够维持较稳定状态,同时叶片全锌、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在生长末期也维持较高水平,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较高。袋控缓释处理A、B和C之间进行比较,各指标均差异不显著。
- 王苗苗彭福田颜克发房龙张华美
- 关键词:幼树锌
- 桃PpSnRK1α在番茄中过表达对营养胁迫下植株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以番茄(Solanum lycopericum)超表达桃SnRK1(蔗糖非发酵蛋白激酶–1)基因PpSnRK1α的株系及野生型为试材,研究在养分供应不足时SnRK1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营养条件下,转基因番茄叶片和根系中的Sn RK1酶活性比野生型高41.55%和39.46%;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平均比野生型高18.98%;低营养胁迫12 d的叶片SOD、POD、CAT活性比野生型高35.56%、28.85%和14.90%;根系活力比野生型高26.39%;茎和叶中氮磷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钾含量两者差别不大,在根系中氮磷含量差别不大,而钾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且氮素向地上部茎和叶中的分配比率增加。上述结果说明,在营养缺乏条件下,超表达PpSnRK1α可以提高番茄功能叶净光合速率,促进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从而延缓叶片衰老。
- 罗静静张亚飞彭妍彭福田赵永飞于雯
- 关键词:营养胁迫番茄净光合速率养分含量抗氧化酶
- 增氧栽培对桃幼树根系构型及氮素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4年
- 【目的】探讨增氧栽培对桃幼树根系构型及根系氮素代谢的影响,为探明氧气在桃树根系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2年生桃品种‘春美’为试材,试验采用的增氧栽培装置为硬质塑料盒,底部有大小均匀的小孔。设置每3 d通气增氧1次,以不通气为对照,共2个处理。每隔20 d测定不同处理桃幼树生长期土壤氧气含量的变化,同时测定桃幼树根系活力、根系全氮含量以及根系转氨酶活性;新稍停止生长后,使用专业版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测定根系构型参数。分析增氧栽培对土壤氧气含量、桃幼树根系构型、根系活力以及根系氮素代谢的影响。【结果】增氧栽培显著提高了土壤氧气含量;增氧栽培桃幼树根系总长度、总表面积、一级侧根数、二级侧根数、根尖数、总体积、分枝数、交叉数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0.53%、42.66%、13.64%、18.51%、44.94%、5.48%、37.01%和54.41%;一级侧根长度和根系平均直径减小;一级侧根与垂直向下方向的夹角整体上减小,小夹角数量增多,根系趋向于垂直分布;直径小于2 mm的根系干重显著高于对照的,直径大于5 mm的根系干重减少;增氧栽培的根系活力、根系硝酸还原酶(NR)、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04%、29.80%、6.56%和19.91%;根系全氮含量较对照提高了18.90%;另外,增氧栽培的桃幼树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干茎均高于对照。【结论】增氧栽培可较有效地提高土壤氧气含量,土壤氧气浓度的增加可促进桃幼树根系的发生与生长;提高桃幼树根系活力和氮素代谢水平,利于桃幼树植株干物质积累,促进桃幼树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
- 肖元松彭福田张亚飞齐玉吉王贵芳王新亮束怀瑞
- 关键词:根系构型根系活力氮素代谢
- 桃PpSnRK1α基因调控植株的生长发育进程被引量:2
- 2018年
- 为探讨桃Sn RK1蛋白激酶对植株生长发育进程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从毛桃[Prunus persica (L.) Batsch]叶片中克隆到Sn RK1蛋白激酶α催化亚基编码基因Pp Sn RK1α,并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获得超表达PpSnRK1α的拟南芥株系4-1、4-2和4-3。研究发现,在MS培养基中,转基因株系幼苗的平均真叶数比野生型(WT)增多,平均鲜重约是WT的2倍,侧根数显著增加,而主根的长度明显变短,约是WT主根长度的1/2。在营养钵中,超表达PpSnRK1α的拟南芥株系4-2和4-3的花期及衰老进程比WT延迟,与衰老相关的基因SEN1和SEN5的表达量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表明,桃PpSnRK1α基因促进拟南芥幼苗的生长,延缓植株的花期及衰老进程。
- 王贵芳于雯罗静静王文茹张淑辉肖元松彭福田
- 关键词:超表达花期衰老
- 不同养分供应方式对盆栽桃树生长及其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氮素分配随生长中心转移而转移,生长中心器官和非中心器官间差异较大。控释肥、滴灌施肥等技术在果园中的应用使果树养分稳定供应成为现实。研究等氮量施肥条件下不同养分供应方式对桃树生长及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探讨吸收的氮素在生长中心器官和非中心器官之间分配差异的原因,以期为桃树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1年生桃树幼苗为试材,利用沙培盆栽,设袋控缓释施肥(养分稳定供应,SS)和分次撒施施肥(养分非稳定供应,n SS)以及对照(不施大量元素,CK)3个处理,将桃树新梢按照在主干上着生位置分为上部和下部,调查分析施肥后不同时期桃树的生长状况;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养分供应方式对氮素吸收和上、下部新梢间分配的影响。【结果】SS处理后30 d、150 d桃树生物量分别为63.49 g/plant和160.74 g/plant,上、下部生物量之比分别为1.8和1.3,新梢长度分别为169.73 cm/plant和306.55 cm/plant,处理后150 d各处理之间生物量差异显著,新梢长度差异极显著。各处理新梢生物量在两次取样间隔内上部增量分别为对照42%、养分非稳定供应93%、养分稳定供应98%;下部增量分别为8%、45%和177%。在此期间上、下部新梢生物量的差异对照处理由5.0变化为6.6、养分非稳定供应处理由2.8变为3.7、养分稳定供应处理由1.8变为1.3。氮素吸收量随处理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养分稳定供应处理在施肥后30 d、150 d分别为12.7 mg/plant和76.9 mg/plant,养分非稳定供应处理在施肥后30 d、150 d分别为4.0 mg/plant和27.3 mg/plant。处理后150 d的氮素利用率以养分稳定供应处理最高,达12.96%,养分非稳定供应处理只有4.6%。处理后150 d养分稳定供应处理和养分非稳定供应处理的上、下部梢叶氮素浓度、Ndff%(来自肥料中的氮占总氮的比率)、Ndff(来自肥料中的氮)差异极显著,各处理同一植
- 张守仕彭福田齐玉吉李勇
- 关键词:油桃氮吸收氮分配
- 过氧化尿素对桃幼树淹水胁迫的缓解效果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研究过氧化尿素对淹水胁迫下桃幼树生理特性和光合荧光参数的影响,旨在探明施用过氧化尿素对淹水胁迫下桃幼树胁迫伤害的缓解作用,为人为减轻或克服涝害对桃树的伤害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方法】以1年生春美/毛桃[Prunus persica(Carr.)Franch.]嫁接苗为试材进行了盆栽试验。首先进行了淹水处理,观察树苗的生长状况;然后进行使用过氧化尿素肥料盆栽试验。试验共设4个处理,袋控过氧化尿素处理(T1),撒施过氧化尿素处理(T2),撒施普通尿素处理(T3),不施氮肥对照(CK)。肥料全部基施后进行淹水处理,于处理0、1、3、5、7天测定了过氧化尿素在土壤中的氧气释放特征,树苗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和地上部生理生化指标,第5天测定了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施用过氧化尿素可提高土表水体溶氧量,处理后7天内,袋控过氧化尿素处理水体溶氧量始终维持较高水平。淹水胁迫下,施用过氧化尿素处理桃幼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对照。处理5天后,施用过氧化尿素处理桃幼树叶片光合性能指标(PIABS),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单位面积有活性反应中心的数量(RC/Cso)均高于对照,单位面积的热耗散(DIo/Cso)低于对照,差异显著;施用过氧化尿素处理(T1和T2)桃幼树叶片的Chl a、Chl b和Chl(a+b)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72%、10.86%、10.87和5.71%、4.78%、5.57%,差异显著。施用过氧化尿素处理大大提高淹水胁迫下桃幼树叶片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减少叶片MDA含量的增加幅度。淹水胁迫下施用过氧化尿素处理桃幼树根系活力、根系脯氨酸(Pro)含量高于对照,根系相对膜透性(RMP)和乙醇脱氢酶(ADH)活性低于对照,差异显著。【结论】施用过氧化尿素可提高土表水体溶氧量,提高淹水胁迫下桃幼树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植株抗逆性,有效缓解淹水胁迫
- 肖元松彭福田束怀瑞沈光业王娜娜罗静静赵永飞
- 关键词:过氧化尿素淹水胁迫
- 桃树枝条还田对土壤自毒物质、微生物及植株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6年
- 以一年生盆栽‘春美/毛桃’(Amygdalus persica"Chunmei/Maotao")为试材,研究了桃树枝条还田对土壤酚酸类物质、苦杏仁苷、微生物、酶活性和桃幼树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桃树枝条还田可行性提供依据。试验进行了以下处理:1.5 g·kg–1枝条剪碎还田处理、22.5 g·kg–1枝条剪碎还田处理、1.5 g·kg–1枝条浸提液还田处理、22.5 g·kg–1枝条浸提液还田处理,以无枝条添加为对照。运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生物高通量测序测定土壤自毒物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加量枝条(每1 kg土壤中枝条含量为22.5 g,相当于15倍的正常修剪量)还田剪碎处理和浸提液处理土壤中酚酸类物质和苦杏仁苷含量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伞菌纲、毛筒腔菌属(Tubeufia)和银耳亚纲Cystofilobasidiaceae增多,真菌比例升高,细菌比例降低;土壤蔗糖酶活性始终显著高于对照,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处理前期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后期显著低于对照,加量枝条浸提液处理前期对土壤酶活性变化的影响大于加量枝条剪碎处理;桃幼树叶绿素含量、地径(苗木距离地面5 cm处的直径)生长量和净光合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新梢停长期提前。常规还田量枝条(1.5 g·kg–1)处理对土壤酚酸类物质和土壤酶活性变化有影响,但对桃幼树生长无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加量枝条还田会使土壤苦杏仁苷和酚酸类物质大量积累可能对桃树根系造成直接毒害,同时还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酶活性,间接抑制桃幼树的生长。
- 张江红彭福田蒋晓梅李民吉王中堂
- 关键词:自毒物质微生物群落桃树植株生长
- 中国北方桃园的施肥状况及钾素营养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对中国北方桃园的施肥及钾素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施入的化肥以多元复合肥、碳酸氢铵和尿素为主;85%的农户施用了以畜禽粪为主的有机肥,化肥和有机肥中的钾素总量为每公顷1399kg;有67.35%的桃园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缺乏状态,仅有12.24%的桃园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丰富状态;90%的桃园钾素处于盈余状态,每公顷平均盈余量为625.05kg。随着钾素投入量的增加,桃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每公顷施钾量超过700kg的农户,应减少钾肥的用量,以提高经济效益。
- 林英彭福田肖元松
- 关键词:施肥状况钾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