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C790077)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成奎桂大一海鸣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研究——城市偏好视角
- 2011年
- 在我国当前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镇的快速发展要求基础设施供给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农村因为缺少有效的利益诉求渠道导致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地方政府官员自身利益最大化取决于其经济绩效,以及其政绩经由媒介传播而被上级政府或辖区居民感知的程度。大众媒介受自身利益结构制约而形成的信息供给上的城市偏好,扭曲了地方政府官员激励机制,引致了地方政府官员在基础设施供给决策上的城市偏好。通过改变大众媒介信息供给上的城市偏好,弱化地方政府官员决策中的城市偏好,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水平的提高。
- 刘成奎海鸣
- 关键词:城市化蒂布特模型
- 财政分权、民主、媒体意识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影响分析——以我国农村公路为例被引量:11
- 2009年
- 农村公路供给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财政分权度提高将有助于地方政府增加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民主深化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具有"效率效应"和"可见效应",但是总体上仍有助于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媒体意识水平有助于提高农村公共产品可见度,进而有助于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通过我国31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表明,财政分权、民主、媒体意识对农村公路供给具有正效应。
- 刘成奎桂大一
- 关键词:财政分权民主媒体意识农村公路供给
- 媒介意识与农村公路供给的实证研究
- 2009年
- 农村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之一是农村地区受众媒介意识弱。农村地区受众因为地理位置、教育等因素导致其媒介意识不足,信息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上较差,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政策影响有限。通过我国31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表明,受众的教育水平、农村居民电视机拥有量、农村居民报纸流通量对农村公路供给具有较强的正向效应。加强受众的教育、增加接触媒介机会是增加农村公路供给的有效对策。
- 刘成奎桂大一
- 关键词:媒介意识农村公路供给公共产品
- 媒介竞争、选举竞争和公共产品供给被引量:1
- 2010年
- 不同阶层或地区之间的公共产品供给经常不均衡,媒介竞争与媒介捕获导致的各阶层、各地区之间信息分布的不均衡是重要根源。媒介声望竞争有助于媒介提供广泛与差异化的信息,而媒介经济利益竞争会引致媒介信息偏好高收入群体,特别是容易诱发媒介捕获,由此会导致媒介信息偏好特定利益人。媒介信息的失真导致政府官员偏好高可见度公共产品的供给,从而引致政府的公共产品决策偏向于高收入群体或特定利益人。大力发展媒介产业、建立媒介自律与重视声望机制、重视对官员任用的声望考评、保留或建立公益性媒介机构是扭转公共产品供给失衡的有效对策。
- 刘成奎
- 关键词:媒介竞争公共产品供给
- 媒介意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被引量:3
- 2009年
- 农村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经常脱节,显性原因是财政体制不完善、农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缺失;隐性根源是大众媒介对农民的俯视效应,农民话语权的缺失。大众媒介的利益驱动导致农村居民媒介信息上的劣势,也使得其无法有效地影响政府的经济人动机,也无法影响政府的政策,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出现不足。推进基层民主、加强受众的教育、增加接触媒介机会是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对策。
- 刘成奎桂大一
- 关键词:媒介意识农村公共产品大众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