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0096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00966)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加勇邓坤正俞丹娜许争争傅杭飞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石蛃目昆虫的研究进展
- 2012年
- 石蛃是已知现存的最原始的无翅昆虫,处于昆虫起源的基部,保留了很多原始古昆虫的特征,是昆虫纲的活化石,对其进行研究,对了解昆虫的起源、揭示无翅类昆虫的进化以及探讨陆生的无翅昆虫如何进化到水生的古翅类群等均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旧的分类体系把石蛃和衣鱼合为缨尾目,随着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现已独立为石蛃目。综述了石蛃目昆虫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研究现状。
- 何昆张加勇邓坤正
- 关键词:昆虫
- 中国跃蛃属(石蛃目,石蛃科)一新种记述(英文)被引量:3
- 2011年
- 记述采自河南栾川龙浴湾跃蛃属1新种,即Pedetontinus luanchuanensis sp.nov.并修订跃蛃属已知种的检索表。栾川跃蛃,新种Pedetontinus luanchuanensis sp.nov.(图1~28)体长8.5~12.0mm,复眼长/宽为0.84~0.88,中连线/长为0.43~0.48,复眼中缘具浅黄色色斑,阳基侧突为1+5型,阳茎基节/端节为3.0~3.2,阳茎和阳基侧突位于第Ⅸ肢基片的2/3。新种与宋氏跃蛃P.songi Zhang&Li相似,但复眼中连线/长、阳茎基节/端节具明显区别(宋氏跃蛃复眼中连线/长为0.72,宋氏跃蛃P.songi阳茎基节/端节为2.0)。正模♂,编号ZJNUSB040,河南栾川龙浴湾,海拔1045m,2010-08-15,张加勇、李涛采。词源:新种以采集地所在的市命名。
- 程宏毅俞丹娜张加勇
- 关键词:石蛃目石蛃科
- 中国哈蛃属(石蛃目,石蛃科)一新种及赫氏哈蛃重新描述(英文)被引量:1
- 2011年
- 记述采自江苏南京栖霞山哈蛃属1新种栖霞哈蛃,即Haslundichilis qixiaensis sp.nov.,并重新描述了采自甘肃天水麦积山的赫氏哈蛃。
- 邓坤正张加勇俞丹娜
- 关键词:石蛃目石蛃科
- 中国跃蛃属(石蛃目,石蛃科)一新种记述(英文)
- 2012年
- 记述采自江苏南京跃蛃属 1 新种,老山跃蛃Pedetontinus laoshanensis sp. nov.,通过扩增其线粒体 C O Ⅰ基因,与中国已知跃蛃属其它物种进行遗传距离比较,并构建系统发生树,发现其与天目跃蛃 P. tianmuensis 和武当跃蛃较为接近,这也更加支持了基于形态证据的系统发生关系。并提供了跃蛃属已知 19 种的检索表。老山跃蛃,新种 Pedetontinus laoshanensis sp. nov. ( 图 1 ~17)体长 7. 0 ~9. 0 mm,复眼长/宽为 0. 99 ~1. 00,中连线/长为 0. 50 ~ 0. 55,复眼近中连线具浅色白斑,阳基侧突为1 + 6型,阳茎基节 / 端节为 2. 4,阳茎和阳基侧突位于第Ⅸ肢基片的 1/2,产卵管初级型,其长略超第Ⅸ腹节的刺突端刺。前产卵管,分 49 ~50 节,后产卵管,分 47 ~ 50 节。该物种C O Ⅰ基因信息见 GenBank No. EU699175 ~ EU 699177。新种与泰山跃蛃 P. songi、天目跃蛃 P. tianmuensis 和武当跃蛃 P. wudangensis 相似,但复眼中连线/长、阳茎基节/端节、阳茎和阳基侧突位置、产卵管分节具明显区别。基于 COⅠ基因序列构建 BI、MP 和 NJ系统发生树均有效证明老山跃蛃 P. laoshanensis 为单系群。基于 K2p 模型,新种与中国跃蛃属其它物种的遗传距离比较,与天目跃蛃 P.tianmuensis 遗传距离最小 9. 7 % ,与栾川跃蛃 P. luanchuanensis遗传距离最大12. 1 %。结合形态和分子数据证明该物种的有效性。正模♂ ,江苏南京老山 ( 32°07' N,118°36' E; 海拔145 m) ,2004-08-01,李鹏、张加勇采,编号 ZJNU SB050。词源: 新种种名源自采集地地名。
- 李鹏俞丹娜张加勇
- 关键词:CO
- 基于形态特征和线粒体COI基因探讨扶桑绵粉蚧物种的有效性并记述一体色变异型扶桑绵粉蚧被引量:12
- 2012年
-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于2008年首次在广东发现,到目前为止,浙江、广西、云南等10多个省市均有其入侵的报道。为探讨入侵中国的扶桑绵粉蚧是否存在两大隐存谱系或姊妹种的复合种,作者对浙江的该物种进行了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体色浅橘黄色、背部具三对黄色斑点的体色变异型个体,通过形态特征比较和线粒体COI基因部分序列的分析,证实该体色变异型粉蚧为扶桑绵粉蚧。同时对中国、巴基斯坦、美国的扶桑绵粉蚧COI基因序列进行碱基差异比较、遗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分析,发现所扩增的浙江省内6个地点7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的25条扶桑绵粉蚧COI基因(694bp)可以分成3种单倍型,这3种单倍型与中国海南、中国广州、巴基斯坦和美国加州的扶桑绵粉蚧遗传分歧较小(0–1.0%),而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遗传分歧较大(3–3.6%);但两者遗传距离小于绵粉蚧属内物种之间的遗传距离(13.0–17.2%)。综合形态特征和COI基因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扶桑绵粉蚧可能没有达到种间分化。基于碱基差异所构建的网络关系图、遗传分歧差异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扶桑绵粉蚧存在两个进化支系,至于是否是复合种,目前尚难作结论,还有待更多证据。
- 陈哲张姜傅杭飞许争争邓坤正张加勇
- 关键词:扶桑绵粉蚧生物入侵C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