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1028-02)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石小涛陈求稳刘德富黄应平庄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三峡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摄食
  • 1篇游泳能力
  • 1篇幼鱼
  • 1篇鱼类
  • 1篇水流
  • 1篇偏好
  • 1篇昼夜节律
  • 1篇瓦氏黄颡鱼
  • 1篇节律
  • 1篇黄颡
  • 1篇黄颡鱼
  • 1篇活率
  • 1篇过鱼设施
  • 1篇放流
  • 1篇捕食
  • 1篇存活
  • 1篇存活率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三峡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3篇陈求稳
  • 3篇石小涛
  • 2篇黄应平
  • 2篇刘德富
  • 1篇庄平
  • 1篇白艳勤
  • 1篇罗佳
  • 1篇黄瑶
  • 1篇路波

传媒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鲢幼鱼通过水流速度障碍的模拟被引量:5
2015年
鱼类能否通过水流速度障碍直接影响过鱼设施的过鱼效果。利用计算机技术,综合水力因素、鱼类行为、地理特征及环境因子,展开鱼类通过水流速度障碍的模拟,有助于过鱼设施的优化设计。以国外涵洞式鱼道模拟软件Fish Xing为切入点,结合主要模块和关键因子,对我国特有鱼类鲢幼鱼进行模拟,得到鲢通过不同水流速度障碍的成功率;对比鲢在物理模型中的游泳表现,从模型主要模块和影响鱼类游泳表现的关键因子角度,分析影响鱼类通过水流速度障碍模拟的因素。结果表明,Fish Xing软件不能精确模拟鲢通过水流速度障碍的表现。分析表明,该软件在地理要素、管道特征和水力信息等参数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但对我国鱼类有一定局限性,主要体现在鱼类的生物学信息如鱼类游泳特征等方面存在不足;进行鱼过障碍的模拟需要深入研究目标鱼类的生理特征、游泳能力及其与水力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
胡运燊石小涛陈求稳黄瑶
关键词:过鱼设施游泳能力
提高摄食-反捕食能力导向的鱼类野化训练方法述评被引量:16
2012年
鱼类的人工增殖放流未达到预期效果,原因之一是人工放流的鱼在放流后死亡率很高。鱼类在放流前的野化训练可能对提高其成活率有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增殖鱼类放流后成活率低的原因,指出摄食-反捕食能力是影响鱼类放流后成活率的关键要素之一;探讨了影响摄食-反捕食能力的重要因素,包括认知食物和捕食者信息、社会学习经验、环境的复杂程度和鱼类的游泳能力等;展望了鱼类野化训练技术的发展方向。
石小涛陈求稳庄平刘德富黄应平
关键词:存活率放流
葛洲坝下游中华鲟产卵场瓦氏黄颡鱼摄食活动的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研究了中华鲟卵敌害鱼类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的摄食偏好、游动和摄食的昼夜节律,拟为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卵的自然补充资源量维持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葛洲坝下游江段的瓦氏黄颡鱼(体长14.34±5.16 cm,体重为61.29±23.62 g)为试验对象,在自然昼夜和水温为20.6±0.5℃条件下进行。结果表明:试验鱼对蚯蚓、人工饲料、豆干、麦穗鱼、河虾、红薯等饵料的趋向平均百分比不存在差异,但试验鱼对各种饵料的摄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摄食蚯蚓、麦穗鱼和河虾的摄食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饵料;未放置饵料下瓦氏黄颡鱼的游动活跃程度分为游动活跃期(18:00—22:00)、游动次活跃期(22:00—翌日7:00)、游动非活跃期(7:00—18:00)3个阶段,且各阶段差异极显著;放置饵料下瓦氏黄颡鱼的游动活跃程度分为游动活跃期(18:00—次日5:00)和游动非活跃期(5:00—18:00)两个阶段,且两阶段差异极显著;试验鱼摄食活跃程度分为摄食时期(17:00—翌日5:00)和非摄食时期(5:00—17:00),且两阶段差异极显著。试验表明:瓦氏黄颡鱼偏好摄食蚯蚓、麦穗鱼和河虾等活性生物饵料,且其游动和摄食属于夜间型鱼类,其游动活跃程度受饵料干扰。
路波白艳勤罗佳刘德富石小涛陈求稳黄应平
关键词:瓦氏黄颡鱼昼夜节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