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ZD099)

作品数:31 被引量:61H指数:5
相关作者:张安福安晓平田海峰拓万亮岳丽霞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历史地理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2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军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篇屯垦
  • 6篇环塔里木
  • 5篇丝绸之路
  • 5篇屯垦戍边
  • 5篇文化
  • 5篇汉唐
  • 4篇唐代
  • 4篇农业
  • 4篇兵团
  • 3篇都护
  • 3篇社会
  • 3篇绿洲
  • 3篇烽燧
  • 2篇新疆兵团
  • 2篇遗存
  • 2篇遗址
  • 2篇商贸
  • 2篇体育
  • 2篇农业经济
  • 2篇农业现代化

机构

  • 14篇上海师范大学
  • 13篇石河子大学
  • 7篇塔里木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7篇张安福
  • 5篇田海峰
  • 5篇安晓平
  • 3篇拓万亮
  • 2篇季发展
  • 2篇岳丽霞
  • 1篇张彦虎
  • 1篇薛剑莉
  • 1篇傅永聚
  • 1篇孙传国
  • 1篇万素花
  • 1篇鲍丙峰
  • 1篇程卫宏
  • 1篇王玉平
  • 1篇王志刚
  • 1篇刘文远
  • 1篇张建军
  • 1篇胡志磊

传媒

  • 3篇中国社会经济...
  • 3篇石河子大学学...
  • 2篇中国农史
  • 2篇宁夏社会科学
  • 2篇史林
  • 2篇塔里木大学学...
  • 1篇教育与职业
  • 1篇齐鲁学刊
  • 1篇中国成人教育
  • 1篇武魂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新疆农垦经济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思想战线
  • 1篇中国经济史研...
  • 1篇敦煌学辑刊
  • 1篇青年记者
  • 1篇伊犁师范学院...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9篇2013
  • 1篇2012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然地理因素下的唐蕃边界变动被引量:3
2019年
唐蕃边界是唐朝周边关系中变化最为剧烈的边界走向,其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自然地理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唐蕃之间存在着一片半耕半牧区,双方的边界变动基本都在这片半耕半牧区。唐朝在强盛时,将边界向西推进到靠近青海日月山一带的半耕半牧区;在唐朝势力式微时,吐蕃又将边界向东、向北推进到靠近河套地区、关中盆地、四川盆地即贺兰山—陇山—大渡河一线的半耕半牧区。无论是唐朝还是吐蕃,双方边界的最大推进度都受到相应的自然环境的制约,无法进入对方的平原农业区和高原牧业区。因此,在考察唐蕃划界的因素中,既要考虑主观的军事力量、政治目的等人文因素,也要考虑客观的自然地理因素,从而更清晰地认识自然地理在唐蕃边界问题上的影响,更为全面地认识唐蕃关系变化的过程。
张安福王玉平
关键词:自然地理
唐代丝绸之路中段西州与龟兹的商贸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从长安经西州、龟兹的丝绸之路是唐代重要的商贸通道,负责唐朝西域军政事务的安西都护府先后设置于西州和龟兹,两地的商贸物流便利、交通频繁,西州成为龟兹重要的商品供给地和战略后方,龟兹成为拱卫包括西州在内的西域局势安全的战略中枢,贸易各有特色、互补性强。城市功能决定了城市商业贸易发展的方向,长时期作为唐朝安西都护府府治的龟兹,其商贸更多体现了服务于国家政治军事的特点,如军事物资粮食、马匹的周转贸易、屯戍士兵及家属的日常消费和商品交换;而西州自汉代以来一直是中原汉人迁入西域的重要地域,绿洲农业经济发达,耕织业水平较高。加之唐初就开始在西州进行大规模移民实边和屯戍活动,因此西州商品生产和交换频繁,商品市场和中转贸易更为成熟。
张安福
关键词:安西都护府龟兹商贸丝绸之路
环塔里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现状研究——兼以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为例被引量:5
2012年
塔里木盆地,历史上曾是一个中西文化交融荟萃、古老文明错综叠压的区域。环塔里木文化有自己独特的历史魅力,与其地域特点、独特与多样的地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目前新疆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60多个项目及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109个项目,环塔里木地区均有涉及,部分项目的重点研究区域就是环塔里木地区。近年,我国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能力,增强民众的保护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仍面临不少的困境。本文试图在分析环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鲍丙峰
关键词:环塔里木非物质文化遗产
墓葬遗存与环塔里木历史文化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环塔里木地区是中国最为干旱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墓葬文化遗存保存最为完好,甚至有惊艳世界的"小河公主"、"楼兰美女"等遗存。这些墓葬遗存中的葬地、葬具和随葬品等,都成为西域历史研究的重要载体,如墓葬埋藏地,葬地应该是当时适宜人们生活场所,是绿洲文明的存在地域,如果今天已经处于沙漠深处,就可以了解历史上河流改道问题、生态变化问题;其次,葬具、随葬物品都是当时人们生活的价值反映,这里既有传统的中原文化,也有典型的游牧文化特征,还有很多融合的文化现象。因此环塔里木墓葬文化遗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今天研究西域历史、探索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手材料,是西域历史文化的客观载体。
田海峰
关键词:历史文化信息
兵团红色文化遗产纪录片的社会价值——以《一师屯垦记忆》创作实践为例
2016年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历史及其历史地位、作用一直是一些研究者关注的,但对兵团文化遗产及其作用等的应用性研究为数甚少。笔者拍摄《一师屯垦记忆》系列纪录片,使文化遗产的影视阐释直接应用于边疆危机(人口外流)的社会治理工作,使学院派的理论研究转化为对社会问题的直接服务。
孙传国安晓平
关键词:红色文化遗产社会价值纪录片记忆屯垦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所见唐代西域治理被引量:2
2021年
孔雀河烽燧群一直被学界认为是汉晋时期遗存,但新近对克亚克库都克烽燧的考古发掘表明,唐代仍然继续经营沿孔雀河从焉耆到罗布泊的交通和军防体系。该烽燧出土的大量唐代军事文书、木简等,反映了唐朝在西域交通、移民屯田、军防治边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制度和措施。克亚克库都克烽燧是唐朝治理西域的具体体现,也是唐朝深入、有效治理西域的见证。
党琳张安福
儒家文化与屯垦戍边被引量:2
2013年
屯垦戍边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儒家文化积淀。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以农为本、安土重迁和修齐治平、扬名身后等观念与屯垦戍边思想一脉相承。自西汉以来,屯垦戍边思想与儒家文化紧密结合,成为激励中华民族仁人志士屯田戍边的重要推动力,也由此成为了稳定边疆、保家卫国的千古之策。
傅永聚张安福
关键词:儒家文化屯垦戍边
环塔里木丝绸之路沿线汉唐时期历史遗存调查被引量:2
2014年
环塔里木地区是西域文明的重要分布地。尤其是汉唐时期,环塔里木成为中原政权屯垦戍边与佛教向东传播的重地。至今,环塔里丝绸古道沿线仍有大量城址、烽燧、石窟、寺院和墓葬遗存,其文化底蕴深厚,研究价值重要。为此,"环塔里木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与研究"课题组对其予以调查整理,并阐释了其蕴含的价值。
张安福田海峰
关键词:丝绸之路
林则徐总办江浙水利考述被引量:2
2014年
道光癸未大水之后,林则徐受命总办江浙两省水利,得到江浙督抚和皇帝的一致认可,除了操守和能力出众之外,"谙熟两省水道"是最重要的因素。这说明在此之前,林则徐就已取得令人信服的成绩。文中通过追溯道光四年江浙两省通办水利的原委,梳理了嘉庆二十五年到道光四年数年间林则徐水利建设上的主要经历,揭示了他作为总办江浙水利独一无二的人选的原因,以及他因故未能履任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刘文远
关键词:江浙水利
哈萨克族民间“黑走马舞”的艺术人类学阐释被引量:5
2015年
哈萨克族民间舞蹈——黑走马舞作为民众广为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有着深刻的文化蕴含,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来解读"黑走马舞",认为黑走马舞是草原文化的一个镜像,是哈萨克人豪迈性格气质的书写,是对哈萨克人骏马情怀的艺术阐发。黑走马舞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愉悦与交往的本质特征体现和民族历史记忆与传统生活的展演。探寻哈萨克族黑走马舞的文化特质,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哈萨克族民间舞蹈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张建军
关键词:哈萨克族文化蕴含社会功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