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6JA760014)
- 作品数:1 被引量:16H指数:1
- 相关作者:刘正国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樂”之本义与祖灵(葫芦)崇拜被引量:16
- 2011年
- "樂"字见于殷墟甲骨卜辞,字之成形比"礼"早,是承载着中华远古文化信息的重要文字。先秦宗周之"樂",用于祭祀、诉诸鬼神,通伦理而达教化,本义尚有存。然自春秋而下的"礼崩乐坏","樂"字的本义渐趋消解乃至完全寂灭。至东汉许慎《说文》,业已不解古"樂"之本义,遂以后起"音乐"之义、后起增"白"之形释说"樂"。时至今日,探赜"樂"字本义仍为当代音乐学者及文字学家的孜孜以求。本文以大量的民族、民俗学的材料,论证了"樂"字的构形与祖灵"葫芦"崇拜之关联,对消解久远的"樂"之本义作一全新的钩玄。
- 刘正国
- 关键词: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