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07M089)

作品数:8 被引量:136H指数:5
相关作者:邵海枫范明王卫萍黄梅蒯守刚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无锡市传染病医院江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碳青霉烯
  • 5篇青霉烯
  • 5篇杆菌
  • 5篇肠杆菌
  • 5篇肠杆菌科
  • 4篇内酰胺酶
  • 4篇耐药
  • 4篇埃希菌
  • 4篇大肠埃希菌
  • 3篇碳青霉烯类
  • 3篇内酰胺
  • 3篇青霉烯类
  • 3篇细菌
  • 3篇肠杆菌科细菌
  • 2篇碳青霉烯酶
  • 2篇耐药机制
  • 2篇耐药机制研究
  • 2篇克雷伯菌
  • 2篇基因
  • 2篇肺炎克雷伯

机构

  • 8篇南京军区南京...
  • 3篇无锡市传染病...
  • 2篇江苏大学

作者

  • 8篇王卫萍
  • 8篇范明
  • 8篇邵海枫
  • 7篇黄梅
  • 4篇史利宁
  • 4篇蒯守刚
  • 2篇施德仕
  • 2篇张小卫
  • 2篇尤金炜
  • 1篇裴豪
  • 1篇王锦娜
  • 1篇李晓军
  • 1篇王颖
  • 1篇吴婷
  • 1篇严留佳

传媒

  • 4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汶川地震伤员伤口感染细菌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汶川大地震伤员伤口感染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5月~7月地震伤患者送检伤口标本中分离的非重复病原菌共34株。所有菌株以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到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药敏试验采用K-B法,其他细菌药敏试验采用Vitek-32配套药敏卡(GP119.GN48),按2008年CLSI规定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80.0%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及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高达70%以上,但未检测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革兰阳性菌;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及碳青酶烯类药物都敏感,而非发酵菌耐药程度严重,除了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16.7%,其他均在30%以上,而且4株为多耐药菌(其中2株为泛耐药菌)。结论地震伤员伤口感染病原菌耐药较严重,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王卫萍黄梅史利宁邵海枫范明李晓军
关键词:汶川地震病原菌耐药性
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 研究我院普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出现的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碳青霉烯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分离株的抗菌药物敏感性,采用脉冲场琼脂糖凝胶电泳(PFGE)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分子流行病学机制,采用特异性PCR、DNA测序分析、接合试验、质粒提取和质粒转化试验、外膜蛋白分析等技术研究碳青霉烯耐药的分子机制.结果 我院分离的14株碳青霉烯耐药菌分别属于10个流行克隆型,均表现对包括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在内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扩增显示均携带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质粒提取与转化试验显示KPC-2定位于约56 kb大小的质粒上,SDS-PAGE分析发现耐药株多出现外膜蛋白的改变.结论 我院出现多个流行克隆型的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质粒型碳青霉烯酶KPC-2是我院泛耐型大肠埃希菌介导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原因,外膜孔蛋白改变参与介导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耐药.
蒯守刚邵海枫王卫萍范明黄梅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
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分子流行病学机制研究被引量:50
2012年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机制。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分离株的抗菌药物敏感性,采用PCR、DNA测序分析介导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基因型,采用脉冲场琼脂糖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研究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和遗传关系。结果临床分离的14株泛耐药菌株,均表现多药耐药性,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扩增显示,均带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分子流行病学分析,14株菌分别属于10个流行克隆型。结论医院出现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酶KPC-2,是泛耐药大肠埃希菌介导,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原因。
蒯守刚邵海枫王卫萍裴豪范明黄梅尤金炜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抗药性
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研究被引量:27
2010年
目的研究ICU收集的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褪色沙雷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机制。方法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性序列-PCR(ERIC-PCR)分析耐药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采用特异性PCR和序列分析、接合试验、质粒提取和转化试验、质粒消除试验、外膜蛋白分析技术来分析介导碳青酶烯类耐药的分子机制。结果 12株肺炎克雷伯菌分属2个流行克隆型、13株大肠埃希菌属于5个流行克隆型、3株褪色沙雷菌属于2个流行克隆型;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分离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MIC分别为16~128μg/ml和8~256μg/ml;所有菌株均扩增出介导碳青酶烯类耐药的KPC-2基因;3株褪色沙雷菌接合试验获得成功,部分菌株进行质粒提取、质粒分子杂交、质粒转化和质粒消除试验显示,KPC-2定位于约为56kb的质粒上;外膜蛋白比较分析显示部分耐药菌株发生外膜蛋白改变。结论医院ICU分离出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褪色沙雷菌;产KPC-2是介导对碳青酶烯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部分菌株外膜蛋白改变可能参与耐药;垂直传播以及通过质粒的水平传播可能是耐药株在ICU流行的主要方式。
蒯守刚邵海枫王卫萍范明黄梅尤金炜王颖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质粒
加硼酸或氯唑西林的改良Hodge试验检测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的研究
2011年
目的 探讨加硼酸或氯唑西林的改良Hodge试验在碳青霉烯酶类药物敏感性降低的细菌中检测碳青霉烯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2010年南京军区总医院对碳青霉烯酶类药物敏感性降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或厄他培南的MIC≥2 μg/ml)的肠杆菌科细菌65株;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测定其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MIC;通过改良Hodge试验和加硼酸或氯唑西林的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采用PCR检测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并对PCR阳性产物测序鉴定.结果 65株临床分离菌中,53株菌对亚胺培南不敏感(MIC>4 μg/ml),51株菌对美罗培南不敏感(MIC>4 μg/ml),58株菌对厄他培南不敏感(MIC>2 μg/ml).65株菌中38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包括7株弱阳性和31强阳性;33株加硼酸或氯唑西林的改良Hodge试验阳性,包括改良Hodge试验弱阳性2株和强阳性31株.经过对菌株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PCR和测序,发现加硼酸或氯唑西林的改良Hodge试验阳性菌株均携带blaKPC-2;32株阴性菌株均未携带碳青霉烯酶酶基因,但其中5株改良Hodge试验弱阳性菌株携带blampC/blaESBL.结论 加硼酸或氯唑西林的改良Hodge试验可快速、有效地区分改良Hodge试验的真、假阳性,是检测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的简便可靠方法,适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王卫萍严留佳施德仕邵海枫范明黄梅
关键词: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硼酸改良HODGE试验
用改良Hodge试验筛查低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筛查临床分离的对碳青霉烯类表型敏感但携带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的肠杆菌科细菌,分析改良Hodge试验(MHT)的筛查效果。方法用MHT筛查低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M-H琼脂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K-B)检测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度;EDTA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碳青霉烯酶;PCR检测细菌相关耐药基因。结果 203株表型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中,24株MHT阳性,EDTA双纸片协同试验均阴性;M-H琼脂稀释法结果对头孢他啶(CAZ)2株敏感,2株中介,其余均耐药;对厄他培南(ETP)、亚胺培南(IPM)和美洛培南(MEM)均敏感;碳青霉烯酶、β内酰胺酶基因特异性PCR扩增,4株扩增出KPC基因,2株扩增出CTX-M基因,13株扩增出TEM基因。结论经MHT筛检出临床分离株中存在潜在的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阳性结果需用基因检测的方法进一步确认。
施德仕邵海枫王卫萍黄梅史利宁范明吴婷
关键词:改良HODGE试验肠杆菌科Β内酰胺酶类细菌
高产AmpC酶大肠埃希菌ampC基因启动区突变的分析研究
2008年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高产AmpC酶大肠埃希菌(E.coli)中染色体ampC基因启动区突变状况。方法选择三维酶试验产AmpC酶和/或产ESBLs以及头孢西丁耐药的40株E.coli,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质粒型ampC基因和ampC基因启动区的片段,启动区扩增产物用MaeⅢ内切酶酶切。参考以上结果,选择部分菌株的启动区扩增产物测序分析。结果40株菌中,12株MaeⅢ酶不能切开启动子的-35区。21株被测序菌中,5株酶切异常的菌株,在-35区均出现-32位上T→A突变;11株在衰减区出现突变,主要突变点分布在+22位、+26位、+27位和+32位;3株出现-42、-18、-1和+584个位点突变,-42位C→T突变形成了与-35区强启动子相同的6位体序列。结论-42位、-32位和衰减区茎环位点的突变增强ampC基因的转录,在大肠埃希菌对广谱头孢菌素类药物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邵海枫王锦娜王卫萍史利宁张小卫范明
关键词:AMPCΒ-内酰胺酶启动子
肺炎克雷伯菌介导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基因型检测被引量:37
2008年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耐药基因型分析。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菌株最低抑菌浓度(MIC),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测序、脉冲场琼脂糖凝胶电泳(PFGE)、等电点聚焦电泳(IEF)和质粒分子杂交等技术对实验菌株进行基因组DNA同源性、介导耐药的基因型、耐药酶pI和耐药基因携带状态等研究。结果12株肺炎克雷伯菌的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MIC值分别为16~64μg/Inl和8—256μg/ml;对其他被测的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广泛耐药,氨基糖苷类耐药型不定。12株菌均扩增出编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blaKPC-2。和编码β-内酰胺酶的blas SHV基因;部分菌株扩增出blaTEM或/和blaCTX-M基因。IEF和分子杂交揭示KPC-2的等电点为6.8,编码基因被携带在一个约56kb大小的质粒上;PFGE结果显示12株细菌可分为2个克隆型。结论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是本院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主要原因,垂直传播以及通过质粒传递耐药基因可能是其在本医院流行的主要方式。
蒯守刚邵海枫王卫萍史利宁张小卫范明黄梅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脉冲场凝胶电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