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11JK0235)
-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方蕴华魏敏李浩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诗经》中马意象的宗教与文学情结
- 2014年
- 马在周人的社会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诗经》对其进行了详细地记载。本文通过对周人的历史和现实生活的考查,探讨马在西周社会倍受尊崇的原因以及《诗经》中马意象所隐含的周人的文化观念和审美心理。
- 方蕴华
- 关键词:《诗经》
- 关中地区的学术文化生态与西汉关中籍文士的文学影响力
- 2014年
- 关中文学的提法,自2002年曹道衡《关中地区与汉代文学》始,但关中文学的文学品格自周人建都丰镐就已奠定。历史的因缘际会,帝都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四方文人的介入,使关中文学既具鲜明的地域特征,又屡具处于政治文化中心的主流文化特征。西汉时期是关中文学发展的承前启后期,这一时期,关中本籍文士以群体姿态入主文坛,在文学范式、风格体式、创作手法等方面都具示范性、引领性,其隐性效果不容忽视。
- 方蕴华
- 关键词:西汉文学风格
- 东汉三辅“世家好礼文”现象的内因外缘
- 2020年
- 东汉三辅地区包括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以及弘农郡西部。在都城他移、政治文化中心变化的情况下,三辅大族以其特殊的政治文化身份、良好的家学家风,使三辅文学文雅尤盛,班氏、傅氏、窦氏、马氏、韦氏及弘农杨氏交相辉映,形成了“三辅多士”“其世家好礼文”的风尚。
- 方蕴华
- 关键词:家族文学
- 新时期以来商山四皓研究述评被引量:3
- 2015年
- 商山四皓的出处行止等,为汉代以来文人士子不断讽咏品评。改革开放后,四皓研究逐渐从附庸于其他论题中独立出来,并褪去强烈的政治色彩,高贤隐逸、升仙等主题也得到重视;21世纪以来学理化的研究成为重心,围绕四皓仕与隐的原委,四皓题材的诗歌、绘画、碑刻作品的内容,地方文化建设及域外四皓文化传播等,产生了一批含金量较高的研究成果。今后的四皓研究需在补足文献、加强宏观考察、揭示四皓文化价值与时代意义及四皓精神的传播与接受等方面进行开掘与深化。
- 魏敏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