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290)

作品数:10 被引量:108H指数:4
相关作者:李鹏李占斌徐国策刘莹龙菲菲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土壤
  • 3篇丹江流域
  • 3篇水分
  • 3篇同位素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土壤水
  • 2篇典型小流域
  • 2篇水土
  • 2篇水土保持
  • 2篇土壤水分
  • 2篇小流域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补给
  • 1篇地形
  • 1篇洞石
  • 1篇信息系统
  • 1篇羊草
  • 1篇氧碳同位素

机构

  • 9篇西安理工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中交第一公路...
  • 1篇水利部黄河水...

作者

  • 7篇李占斌
  • 7篇李鹏
  • 5篇徐国策
  • 3篇刘莹
  • 2篇张翔
  • 2篇龙菲菲
  • 2篇刘琦
  • 2篇张铁钢
  • 1篇贾莲莲
  • 1篇黄萍萍
  • 1篇高海东
  • 1篇鲁克新
  • 1篇庞国伟
  • 1篇曹益瑰
  • 1篇汤珊珊
  • 1篇李鹏
  • 1篇刘晓君
  • 1篇王琦
  • 1篇汤静
  • 1篇李雄飞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丹江中游典型小流域土壤总氮的空间分布被引量:42
2012年
在丹江鹦鹉沟小流域,利用网格状取样和典型样地取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样采集,共计采样点268个,测定土壤0~40cm的总氮含量。应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对不同深度下土壤总氮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总氮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土层间土壤总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1),0~10cm(A1)、10~20cm(A2)和20~40cm(A3)土壤总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85、0.47和0.30g/kg。3个土层下,总氮的最优模型均为线性模型,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经Kriging插值分析,不同土层下土壤总氮的空间分布呈带状格局。ANOVA分析表明A1和A2层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总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土层下土壤总氮在不同坡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农地不同土层下土壤总氮含量与海拔、坡度和坡向均呈显著相关性(P<0.01)。研究区0~40cm土壤总氮储量为562.37t,不同土地利用下0~40cm每平方米土壤总氮含量表现为林地>农地>草地,分别为0.343、0.299和0.289kg/m2。
徐国策李占斌李鹏黄萍萍龙菲菲
关键词:地形土地利用丹江流域
白羊草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对土壤水分响应的研究
2016年
为揭示黄土丘陵区乡土草种白羊草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和其水分利用效率对土壤水分的响应关系,本研究采用盆栽控制实验,比较研究白羊草在充分供水、轻度水分胁迫、重度水分胁迫3个水分处理下的光合生理特征、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及生物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充分供水和轻度水分胁迫处理下,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并出现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2干旱胁迫对地上部分的影响显著高于地下,重度水分胁迫显著增加白羊草根冠比和细根生物量,降低粗根生物量;3水分利用效率在充分供水时受叶片温度影响最大,在轻度水分胁迫时受大气饱和水汽压亏缺的影响最大,在重度水分胁迫时受大气温度的影响最大。
刘莹李鹏李占斌常恩浩柯浩成刘琦
关键词:白羊草光响应曲线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
黄土丘陵区油松林细根在坡面的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4
2016年
以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坡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法,距坡顶10m(SP1),20m(SP2),30m(SP3)和40m(SP4)处,分9层(20cm/层)钻取土样,分析了细根形态、生物量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油松细根生物量和根长密度主要分布在0—100cm的土壤中,占0—180cm土壤的83%和81%,并随土层深度增加呈指数下降趋势,比根长则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大;(2)SP1处细根生物量(1.26 mg/cm^3)、根长密度(7.21 mm/cm^3)、根面积密度(13.28mm^2/cm^3)显著小于SP2,SP3和SP4(p<0.05),而SP1处比根长(1 099.36 mm/mg)、比根面积(1 075.48mm^2/mg)显著大于其他坡位处的(p<0.05);(3)油松细根在坡面的空间分异性,是由于不同坡位立地条件下土壤水分的显著差异导致,其影响程度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研究结果对于揭示立地条件对根系行为的影响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常恩浩李鹏刘莹徐国策柯浩成刘琦李雄飞
关键词:坡位土层深度通径分析
基于稳定同位素的土壤水分运动特征被引量:33
2015年
土壤水分受降雨和地下水的共同补给作用,是陆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通过模拟试验,结合土壤水同位素特征,以黄土高原黄绵土为研究对象,研究降雨入渗和地下水补给方式下土壤水分的运移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土壤体积含水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最终趋于稳定,土壤水分的运移有明显滞后效应;土壤水氢同位素受补给水源、交换}昆合以及蒸发的影响,随时间的延长,补给水源的影响逐渐减弱,水分的交换混合和蒸发作用逐渐显现,土壤水最终达到动态平衡状态;两种补给条件下,土壤水运移方式均为活塞式推进,降雨入渗方式土壤水δD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最终趋于稳定,表层0~5cm土壤水由于蒸发富集重同位素,5~20cm土壤水滞留时间最长,保水能力最强,地下水补给方式下土壤水δD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上层土壤水δD由于蒸发富集重同位素,下层受地下水补给影响贫化;两种补给方式下土壤水δD与δ^18O有良好线性关系,降雨入渗方式土壤水蒸发分馏作用大于地下水补给方式,地下水补给具有较好的保水效果。
靳宇蓉鲁克新李鹏王琦张铁钢刘莹
关键词:降雨入渗地下水补给土壤水分运动稳定同位素
流域侵蚀控制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以王茂沟流域为例被引量:10
2013年
文章将流域最小可能土壤侵蚀模数与实际土壤侵蚀模数的比值定义为流域侵蚀控制度,并以王茂沟流域为例说明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王茂沟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容量下的流域最小可能土壤侵蚀模数为2 573 t/(km2.a);使用王茂沟流域2004年土地利用图,计算得出王茂沟流域实际土壤侵蚀模数为7 413 t/(km2.a),王茂沟流域侵蚀控制度为0.35,造成王茂沟流域2004年流域侵蚀控制度较低的原因是王茂沟流域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坡耕地以及林地面积较少。建议将流域侵蚀控制度作为评价流域水土保持现状的指标。
高海东李占斌李鹏贾莲莲庞国伟徐国策
关键词:水土保持黄土高原
丹江典型小流域有机碳在土壤团聚体不同粒级的分布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选取丹江鹦鹉沟小流域典型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土样采集,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团聚体的粒径分布特征和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粒径的相互关系,运用情景模拟法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储量转移矩阵。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团聚体含量大致呈现伴随粒径的减小而减小的趋势,且主要集中于大粒径(2~10mm)的范围内。经ANONA检验,农地与林地,林地与草地之间土壤团聚体不同粒级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典型用地之间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粒径分布的变异性属于中等变异,且团聚体有机碳与小粒径(〈1mm)的土粒结合更加紧密,有机碳储量的粒径分布呈现出近似正态分布的状态。
龙菲菲李占斌徐国策李鹏成玉婷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土地利用丹江流域
淤地坝土壤水来源与分布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选取韭园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采样,探索流域地表径流、地下水、降水和土壤水等各种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为研究淤地坝淤积规律和坝控流域中淤积的水沙分布规律提供基础。应用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分析了淤地坝淤积体中土壤水的分布和来源:土壤水的组成中天然降水的含量始终不大;土壤水从浅到深的赋存规律由"较为平均分布、以地表径流为主",逐步变成"地下水为主、地表径流为辅"。结合在纵深方向上的土壤水份分布情况,发现土壤水含水量的变化和同位素的变化存在相同的分布特征。
张翔李占斌李鹏
关键词:水土保持
川东北宋家洞石笋氧碳同位素及锶含量突变分析
2012年
通过对宋家洞石笋SJ3的氧碳同位素及锶含量进行Mann-Kendall test突变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氧同位素值记录了末次冰盛期向Heinrich Event 1时期的转变;(2)碳同位素值和锶含量记录了由H1冷期向BФlling-AllerФd暖期的转变;(3)碳同位素值和锶含量指示了在19.8~15.3ka时当地的东亚夏季风和冬季风呈正相关关系,在15.3~14.8 ka呈负相关关系,表明石笋SJ3记录了古气候环境的冷干、暖湿变化,且不同气候指标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不同。
曹益瑰李娇汤静
关键词:氧碳同位素突变
丹江流域氢氧同位素变化特征被引量:11
2014年
沿丹江干流自上游到下游每5km采集水样,并在丹江上中下游小流域沿河采集水样的同时分别在沿岸选择林地、草地和农地,采集土壤样品。通过相关性分析和ANOVA分析等方法研究丹江流域氢氧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丹江流域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变化呈现出高度效应,高程、温度和距离对丹江流域水体的氢氧同位素特征影响较大;δD值与高程呈极显著水平负相关(P<0.01,n=25),而与水温呈极显著水平正相关(P<0.01,n=25),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蒸发分馏作用在较宽及流速小的河面更强烈;丹江干流水体中δD和δ18 O的分布范围分别为(-60.98‰)^(-53.34‰)和(-9.12‰)^(-7.89‰),其平均值分别为-56.20‰和-8.29‰。随着采样点位置到丹江源头距离的增加,δD值逐渐增大,其线性拟合方程为y=0.0268x-59.435,拟合度R2为0.62;林地和草地0-10cm土壤水分的氢氧同位素变化范围较农地大,农地0-10cm土壤水分的氢氧同位素值相对集中,ANOVA分析表明,丹江上中下游小流域0-10cm土壤水分的氢氧同位素特征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n=42)。
成玉婷李鹏李鹏徐国策李占斌张铁钢
关键词:氢氧同位素土壤水分土地利用丹江流域
内蒙古风蚀水蚀交错区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研究风蚀水蚀交错区土壤侵蚀的地貌空间分布特征,选取内蒙古十大孔兑之一的东柳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将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数据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行叠加,得到土壤侵蚀强度在坡度、坡向、起伏度、粗糙度等地貌因子上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东柳沟水土流失程度达77.54%,其中水力侵蚀占15.10%,风力侵蚀占62.44%),且风力侵蚀以中度以为主。流域风蚀和水蚀产生的水土流失面积比例最大的坡度、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并不是土壤侵蚀综合指数最大值出现的区域。坡度、起伏度、粗糙度与不同等级的水力侵蚀面积比例呈现单峰趋势;而与不同等级的风力侵蚀面积比例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且随坡度、起伏度和地表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水力侵蚀面积随坡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峰值集中在〉3°~6°范围内,而风力侵蚀面积主要集中在6°以下的区域;水力侵蚀主要集中在东北与西南2个坡向,而风力侵蚀在各个坡向变化趋势一致且东北坡向比例最大;风力侵蚀受地表起伏度和粗糙度影响大于水力侵蚀且呈现线性负相关性。该研究可为风蚀水蚀交错区水土保持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张洋李占斌张翔牛雯汤珊珊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