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1153G007)
- 作品数:17 被引量:33H指数:3
- 相关作者:宋铭忻韩彩霞路义鑫李晓云王守育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 旋毛虫致小鼠心肌损伤的试验
- 2012年
- 本研究旨在对重度感染旋毛虫后小鼠心肌损伤的研究。通过对小鼠接种旋毛虫,1 000条/只,分别于不同时间对血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H-FABP、CK-MB和cTnT进行动态检测,以及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显示,H-FABP比CK-MB、cTnT敏感性高(P<0.05),出现及达到高峰的时间最早;感染旋毛虫后19d~24d,心肌组织损伤最为严重。H-FABP可用于早期旋毛虫病患者心肌损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赵风强韩彩霞路义鑫徐佳张子群谢晓峰宋铭忻
- 关键词:旋毛虫心肌损伤H-FABP
- 旋毛虫ES抗原P49基因的体外表达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克隆和表达旋毛虫ES抗原P49基因,并分析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方法以重组质粒pCDNA3.1-P49为模板,PCR扩增旋毛虫ES抗原P49基因,将扩增片段双酶切产物连接到质粒pEGFP-N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P49,利用脂质体法将其转染哺乳动物细胞COS-7。于转染24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绿色荧光的转基因细胞;通过Western-blot分析证实P49基因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结果成功构建旋毛虫ES抗原P49基因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EGFP-N1-P49,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了目的蛋白,并且表达的蛋白可被感染旋毛虫小鼠阳性血清特异地识别。结论成功获得了重组蛋白,并证实该融合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其结果为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 韩彩霞路义鑫李晓云朱艳梅宋铭忻
- 关键词:旋毛虫真核表达
- 不同发育时期旋毛虫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 为探讨旋毛虫生长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组分的变化及外界环境对其影响,本研究采用贝尔曼氏装置分别收集旋毛虫肌幼虫和成虫,同时,将少量骨骼肌和肠黏膜进行酯化处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肌幼虫和成...
- 赵风强路义鑫韩彩霞张晓波兰静宋铭忻
- 关键词:旋毛虫脂肪酸GC-MS
- 文献传递
- 东北地区华支睾吸虫ITS1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为研究我国东北地区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ITS1基因的变异情况及多态性,本研究以采自宾县、大庆、海伦、双城、泰来、同江和长春7个地区的华支睾吸虫为研究对象,PCR扩增ITS1基因,并与GenBank登录的麝猫后睾吸虫、猫后睾属吸虫、东方次睾吸虫、广西株华支睾吸虫、沈阳株华支睾吸虫和韩国株华支睾吸虫的ITS1基因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华支睾吸虫样品ITS1基因大小均为661bp,同源性在99.4%~100%之间。构建的系统发生树显示,分支情况与地区距离呈正相关,广西株与其它地区华支睾吸虫所属分支相隔较远,韩国株与东北地区各株相隔较近,海伦株与泰来株,大庆株与沈阳株,长春株与同江株,双城株与宾县株分别位于同一分支。结果显示,ITS1片段除了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以鉴定华支睾吸虫科内属间遗传关系,还可以区分属下种间的遗传关系。
- 唐颖路义鑫韩彩霞李晓云宋铭忻
-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ITS1系统进化分析
- 旋毛虫28S rRNA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其在分类学上的应用被引量:1
- 2011年
- 为了探讨所采集旋毛虫的分类,利用PCR方法克隆了猪旋毛虫黑龙江隔离种核糖体28S rRNA序列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猪旋毛虫黑龙江隔离种与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T1)的进化关系较近,确定为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结果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为传统的分类学方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 李成魏颖袁金钱宋铭忻
- 关键词:旋毛虫RRNA隔离种
- 东北虎源等孢球虫在猫体内的卵囊排出规律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为研究猫体内的卵囊排出规律,本研究分离的东北虎源等孢球虫纯种卵囊,在猫体内多次传代后获得充足的卵囊。对猫进行人工感染30、103和104个孢子化卵囊,观察猫的卵囊排出规律,包括潜隐期、显露期、排卵囊高峰期及每克粪便中卵囊数(OPG值)。通过对比,验证了潜隐期、显露期、OPG值与感染剂量存在相关关系,即感染剂量越小,潜隐期越长,显露期越长,OPG值越小,反之亦然。
- 张靖伟路义鑫张子群韩彩霞王守育宋铭忻
- 关键词:单卵囊分离
- 旋毛虫43ku ES抗原基因表达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被引量:4
- 2009年
- 根据GenBank中旋毛虫43 ku ES抗原基因(Ts43)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以管家基因18 SrRNA为内参基因,对旋毛虫总RNA进行归一化处理,根据循环阈值(Ct值)的变化计算Ts43基因的表达量,建立检测旋毛虫Ts43表达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用该方法测定旋毛虫不同寄生时期Ts43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旋毛虫Ts43基因在各寄生时期均有表达,成虫和新生幼虫Ts43基因的表达水平相对于其他寄生时期的虫体低,该基因表达量在感染后第18 d开始逐渐上升,于感染后第30 d达到高峰,而后开始逐渐下降,但感染后第58 d的虫体Ts43基因表达水平仍高于成虫和新生幼虫。结果表明,Ts43基因的表达与保姆细胞的形成有较大关系。
- 王守育路义鑫张子群韩彩霞宋铭忻
- 关键词:旋毛虫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 P49重组抗原检测旋毛虫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建立被引量:6
- 2011年
- 以纯化的本地毛形线虫P49排泄分泌(ES)重组蛋白包被微量反应板,建立检测旋毛虫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确定了最适反应参数:抗原包被浓度4μg/mL;血清稀释度1∶100,作用时间90min;酶标二抗稀释度1∶10 000,作用时间60min;最适封闭液为5g/L聚乙烯醇(PVA);最适稀释液为含20g/L PEG6000的PBS;底物最佳显色时间15min。ELISA体系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且可用于不同种株旋毛虫感染的P49血清抗体检测。
- 李晓云路义鑫韩彩霞朱江巍宋铭忻
- 关键词:本地毛形线虫间接ELISA
- 不同发育时期旋毛虫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 2010年
- 为探讨旋毛虫生长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组分的变化及外界环境对其影响,本研究采用贝尔曼氏装置分别收集旋毛虫肌幼虫和成虫,同时,将少量骨骼肌和肠黏膜进行酯化处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肌幼虫和成虫的脂肪酸组分涵盖了C12~C22的22种,主要为16、18和20碳脂肪酸,但旋毛虫肌幼虫与成虫的各脂肪酸相对含量有明显差异(p<0.05)。分别对旋毛虫肌幼虫和成虫及其各自寄生部位骨骼肌和肠黏膜中的脂肪酸成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各脂肪酸组成相似,但在相对含量上却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不同发育时期旋毛虫的脂肪酸组成在种类和相对含量上均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与其所处的不同宿主环境和不同发育时期虫体的特殊生理结构有关。
- 赵风强路义鑫韩彩霞张晓波兰静宋铭忻
- 关键词:旋毛虫脂肪酸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 感染旋毛虫昆明小鼠心肌中的脂肪酸组分及其相对含量的变化被引量:2
- 2009年
- 为探讨旋毛虫致心肌炎的发生机制以及宿主抗旋毛虫感染的机制,分别取感染旋毛虫5、7、35 d后的小鼠心肌和健康小鼠心肌组织,利用AIB法提取心肌中总脂类,并经14%三氟化硼甲醇溶液进行甲酯化,做GC-MS分析。结果显示,感染旋毛虫的小鼠与健康小鼠心肌中主要脂肪酸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P<0.05)。感染后的心肌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及总n-6脂肪酸明显减少,主要是亚油酸的含量明显减少,由正常的17.23%±2.10%下降至9.21%±1.25%(P<0.05)。饱和脂肪酸则高于健康心肌的36.93%±2.53%,主要是因棕榈酸和硬脂酸的含量增加所致。受感染的心肌中C18:2和C20:4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先减少后恢复正常,而C22:5和C22:6的含量则先增加后降至正常水平。
- 赵风强张子群路义鑫韩彩霞宋铭忻
- 关键词:旋毛虫心肌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