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9102)
- 作品数:13 被引量:64H指数:4
- 相关作者:韩惠侯文彬单淇周福军刘晓志更多>>
- 相关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药物研究院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PEG修饰多肽HM-3大鼠体内组织分布和排泄被引量:2
- 2011年
- 研究PEG修饰抗肿瘤多肽HM-3单次尾静脉注射后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点和排泄途径,为临床试验提供依据。采用ELISA方法检测静脉注射修饰产物mPEG-SC_(20k)-HM-3后各时间点大鼠组织器官生物样品中药物的含量以及尿、粪和胆汁中mPEG-SC_(20k)-HM-3的排泄情况。大鼠单次静脉给予26mg/kg mPEG-SC_(20k)-HM-3后的组织分布试验表明,药物主要分布在大鼠肝和肾组织,其药物含量均于给药后1 h达最高,分别为(25.75±5.85)μg/g组织和(25.58±5.79)μg/g组织;大鼠静脉给予mPEG-SC_(20k)-HM-3(26 mg/kg)后从(0~104 h内)尿和粪中排泄的原型药物分别占给药总量的1.5%和0.02%;从(0~44 h内)大鼠胆汁中排泄的原型药物小于给药总量的0.1%。表明PEG修饰药物mPEG-SC_(20k)-HM-3主要分布在肝和肾组织,并主要由尿中排泄。
- 刘振东常海民张奉国孙浩徐寒梅
- 关键词:PEG修饰SD大鼠排泄
- 肝络通对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内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肝络通对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内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胆总管结扎的方法制作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模型。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肝络通组。2周后灌胃给药,4周后取材。采用插管的方法测定门静脉压力和平均动脉压力。采用彩色微球技术,测定内脏各组织的血流量、内脏循环血流阻力、门区血流量。结果:治疗后,肝络通可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升高体循环平均动脉压力,降低门区血流量,提高内脏循环阻力。在降低内脏血流量方面,以降低肠系膜和小肠的血流量作用最为显著。结论:肝络通可有效缓解门静脉高压症高动力循环,这是肝络通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机制之一。
- 杜庆红韩琳李卫红李澎涛徐雅贾静贾旭
-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高动力循环
- 罗格列酮对人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罗格列酮对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系(WT9-12)细胞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罗格列酮对WT9-12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罗格列酮对哺乳类动物的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核糖体S6激酶(p70S6K)信号通路的影响.给予PPARγ特异性抑制剂GW9662及PPARγsiRNA瞬时转染WT9-12细胞,检测罗格列酮对细胞增殖及对mTOR信号通路的作用是否为PPARy依赖性的.结果 罗格列酮抑制WT9-12细胞增殖,此作用在0~200 μmol/L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作用72 h的50%抑制率浓度为100μmol/L.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罗格列酮(50、100 μmol/L)作用后,G0/G1期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增多(65.43%、64.02%比49.65%,P<0.05).50、100 μmol/L罗格列酮对细胞凋亡影响不大,高浓度(200 μmol/L)罗格列酮可使凋亡细胞达6%(正常对照组为4%).罗格列酮可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下调WT9-12细胞p70S6K磷酸化表达,而对mTOR及其另一个下游4E结合蛋白1(4E-BP1)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影响.加入GW9662及转染PPARγsiRNA阻断PPARγ表达后,可部分阻断罗格列酮对p70S6K磷酸化的影响(P<0.01).结论 罗格列酮可抑制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和阻滞细胞周期,可不依赖于mTOR途径直接下调p70S6K磷酸化表达.罗格列酮对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p70S6K磷酸化的影响是PPARγ依赖性的.
- 刘春艳梅长林袁莉张懿付莉莉蔡厚安
- 关键词:细胞周期罗格列酮P70S6K
- 肝络通对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肝络通对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探讨肝络通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取体重250±10 g的清洁级SD雄性大鼠105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心得安组、肝络通组。采用胆总管结扎的方法制作胆汁性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症模型。术后2周和4周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的含量,采用Masson染色和透射电镜的方法观察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肝络通在2周和4周均能显著抑制肝组织羟脯氨酸的合成,且心得安在4周可减少羟脯氨酸的含量。Masson染色显示肝络通显著抑制纤维增生,且缓解肝组织结构紊乱。透射电镜的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星状细胞活化、增殖,肝窦内皮细胞窗空减少,内皮细胞下纤维组织增生,肝窦毛细血管化;Disse间隙内肝细胞微绒毛减少或消失。肝络通组Disse间隙可见大量的微绒毛,肝窦内皮细胞窗空清晰可见。结论:肝络通可显著抑制胶原的合成,改善肝窦毛细血管化,阻逆肝纤维化进程,这是肝络通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机制之一,同时为开发作用靶点清晰的降低门静脉压力的药物提供了丰富的药理学资料。
- 杜庆红韩琳姜俊杰李澎涛王新月贾旭
-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肝纤维化肝窦毛细血管化
- 雷帕霉素抑制人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及VEGF表达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WT9-12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P21)、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VEGF表达。结果雷帕霉素可抑制WT9-12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期并促进细胞凋亡。雷帕霉素可下调WT9-12细胞cyclinD、上调P21表达,下调BCL-2、上调BAX表达。原代培养的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及WT9-12细胞的VEGF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P<0.05)。雷帕霉素可抑制WT9-12细胞VEGF的表达(P<0.05)。结论雷帕霉素可通过抑制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及降低VEGF表达而减少血管形成,从而抑制多囊肾病进展。
- 刘春艳梅长林袁莉张懿付莉莉蔡厚安王雪琦
-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雷帕霉素细胞周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注射用GP2毒代动力学方法学建立及其应用
- 目的 建立检测Beagle犬血浆中GP2浓度的HPLC-MS/MS法,用于研究抗肿瘤新药注射用GP2,在1个月静脉给药长期毒性试验中,药物在Beagle犬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特征,以评价其全身暴露水平,并确定暴露量与给药剂量...
- 李娟刘宏民刘丹丹丁晓明郭飞陈宇王帅亮徐洪德李寅超可钰
- 关键词:HPLC-MS/MS法毒代动力学
- 人肝癌靶向性CD80基因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构建人肝癌靶向性CD80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首先,从人基因组DNA中克隆AFP增强子、启动子,利用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和pShutte-CMV,采用AFP增强子替换CMV启动子,构建含有AFP启动子和增强子的穿梭质粒,命名为pShuttle-AFP。将人CD80基因克隆到pShuttle-AFP的AFP增强子和启动子之后,构建pShuttle-AFP-CD80质粒。再将其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转化E.coliBJ5183,利用同源重组构建腺病毒质粒pAd-AFP-CD80。以获得的重组子转染AD293细胞后制备重组腺病毒,并对重组的病毒进行鉴定和病毒滴度测定。结果:测序结果与Genebank中公布的AFP启动子、核心增强子和CD80基因序列相符。双酶切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PacI酶切结果与目的结果一致。穿梭质粒pShutte-AFP-CD80和腺病毒质粒pAd-AFP-CD80经酶切和PCR鉴定均获得期望大小的目的片段。结论:成功的构建了人肝癌靶向性pAd-AFP-CD80腺病毒载体,为CD80基因在肝癌靶向性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温银田张丙芳叶菁吴雅岚王净李勇
- 关键词:肝癌靶向治疗CD80腺病毒
- Pichia酵母宿主细胞DNA残留量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5
- 2012年
- 为检测重组人血白蛋白中外源性DNA残留量,以宿主酵母工程菌基因组DNA为模板,使用地高辛标记探针进行点杂交.结果证明:该方法检测灵敏度较好,特异性较强,操作安全简便,可用于重组人血白蛋白的检测.
- 刘晓志高健赵伟刘艳玲王志明贾茜
- 关键词:地高辛探针
- 重组截短型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1的表达及纯化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构建高效表达N端缺失的23个氨基酸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1(rhKGF1dest23)的基因工程菌,为治疗放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新药开发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利用PCR方法分别以pET3c-hKGF1及sumo-EGF为模板合成N端缺失的23个氨基酸rhKGF1dest23及sumo基因片段,构建4种原核表达载体pET22b-rhKGF1dest23、pET22b-sumo-rhKGF1dest23、pET3c-rhKGF1dest23和pET3c-sumo-rhKGF1dest23,分别转化原核表达宿主菌Rosetta(DE3)plysS、BL21(DE3)、BL21(DE3)StarplysS、origima(DE3)和BL21AI,筛选rhKGF1dest23蛋白表达的最佳质粒与宿主菌组合。CM离子交换和肝素亲和层析法纯化rhKGF1dest23蛋白,Westernblotting法鉴定rhKGF1dest23蛋白。结果:pET22b-rhKGF1dest23质粒与BL21AI宿主菌为最佳组合表达,经IPTG与阿拉伯糖诱导,SDS-PAGE电泳后表明目的蛋白大部分以可溶性形式存在,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0%,经CM和肝素两步纯化后rhKGF1dest23蛋白纯度为95%以上,Westernblotting法鉴定为rhKGF1dest23蛋白。结论:成功构建表达人KGF1dest23重组蛋白的基因工程菌,经IPTG与阿拉伯糖诱导,CM弱阳离子与肝素亲合层析后,得到了纯化的rhKGF1dest23蛋白。
- 邓林刘孝菊龚守良王会岩田海山王晓杰马吉胜李校堃
- 关键词:纯化
- 5-羟基雷公藤内酯醇不是P-糖蛋白底物或抑制剂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评价5-羟基雷公藤内酯醇(T8)是否是依赖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介导的底物或抑制剂,从而评价T8在临床上和其他药物(P-糖蛋白的底物或抑制剂)合用时发生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为临床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MDCK-MDR1细胞模型,测定T8(1μmol/L)的校正外排比(corrected efflux ratio,CER)和以罗丹明123(Rhodamine123,Rho123)和紫杉醇为底物时1μmol/L和5μmol/L的T8对P-gp的抑制率。结果:T8的校正外排比为1.07,T8对P-gp的抑制率均接近0。结论:T8不是P-gp的潜在底物和抑制剂,因此T8和P-gp的底物和抑制剂发生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很低。
- 徐佳向志雄刘海燕
- 关键词:P-糖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