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33026)

作品数:31 被引量:355H指数:11
相关作者:张耀存钟中蒋小平黄安宁张金善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气候
  • 7篇热带
  • 6篇气候模式
  • 6篇区域气候
  • 6篇降水
  • 5篇数值模拟
  • 5篇区域气候模式
  • 5篇西风
  • 5篇西风急流
  • 5篇急流
  • 5篇海温
  • 5篇值模拟
  • 4篇副热带
  • 4篇副热带西风急...
  • 4篇P-
  • 3篇东亚副热带
  • 3篇东亚副热带西...
  • 3篇中尺度
  • 3篇区域海气耦合...
  • 3篇季风

机构

  • 21篇南京大学
  • 9篇解放军理工大...
  • 4篇南京水利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广...
  • 1篇空军装备研究...
  • 1篇广州军区气象...
  • 1篇气象灾害重点...
  • 1篇南通市气象局

作者

  • 20篇张耀存
  • 8篇钟中
  • 4篇蒋小平
  • 4篇黄安宁
  • 4篇张金善
  • 2篇姚素香
  • 2篇胡轶佳
  • 2篇钱永甫
  • 2篇陈红梅
  • 2篇况雪源
  • 2篇卢伟
  • 2篇郭兰丽
  • 1篇刘健文
  • 1篇陆艳艳
  • 1篇张录军
  • 1篇曾强
  • 1篇沈玉伟
  • 1篇刘辉志
  • 1篇郭维栋
  • 1篇王倩怡

传媒

  • 5篇南京大学学报...
  • 5篇高原气象
  • 4篇热带气象学报
  • 3篇气象科学
  • 3篇Advanc...
  • 3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气象学报
  • 2篇Journa...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海洋预报
  • 1篇Scienc...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09
  • 7篇2008
  • 11篇2007
  • 9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模式垂直分辨率对梅雨锋暴雨数值模拟的影响被引量:15
2006年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对2003年7月7日~8日发生在武汉地区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经过简化处理的基于矢量模的双参数最优化处理方法,对模式大气进行了垂直分层。在水平分辨率不变的情况下,数值模式的垂直分层分别采用25层和36层进行了对比模拟试验。模拟结果表明,水平分辨率达到较高的精度后,粗的垂直分辨率会放大模式中地形的作用,造成数值模拟雨带落区的偏差;要得到比较好的模拟结果,需要相应的提高数值模式的垂直分辨率。水平分辨率与垂直分辨率的不协调,会在水平方向上产生虚假的重力波,影响数值模式的模拟结果。
鞠永茂钟中卢伟
关键词:MM5梅雨锋暴雨垂直分辨率重力波
上海气温与太平洋海温的相关关系及年代际差异被引量:5
2005年
利用上海1873—2001年的冬、夏季平均温度和太平洋海温资料,通过计算两者之间的同期和超前相关以及滑动相关系数,讨论了上海冬(夏)季温度与太平洋海温场相关关系的年代际差异。结果发现,上海冬(夏)季温度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和总体增暖的趋势,而且与太平洋海温场在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区域的相关关系差异显著,这种相关关系的差异可能是造成用统计方法做短期气候预测产生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用太平洋海温场进行统计预报的过程中,适当考虑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相关差异,将有利于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减少统计预测方法中的不确定性。
陈红梅张耀存何凤翩
关键词:太平洋海温年代际差异
热带气旋大风核形成和加强的可能原因探讨
本文利用多重嵌套中尺度模式对Winnie(1997)在中国沿海登陆前后的模拟结果,分析了热带气旋大风核形成的原因,并分别揭示了大风核快速旋转和稳定少动两个阶段对应的热带气旋增强过程中围绕中心的非对称扰动风速对大风核增强的...
王晓婷钟中卢伟张金善
关键词:热带气旋
文献传递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mulated East Asian westerly jet biases and seasonal evolu-tion of rainbelt over eastern China被引量:17
2005年
A possible reason for the unreasonable simula- tion of maximum rainfall location, intensity and seasonal evolution over eastern China in CCM3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analyses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mulated East Asian subtropical westerly jet biases and the seasonal evolution of rainbelt over eastern China. Comparisons of the simulated and observed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s indicate that the simulated maximum rainfall location, intensity and seasonal evolution are inconsistent with reality. The simu- lated westerly jet center is located to the north of 40°N, which shifts eastward and northward and strengthens, com- pared with NCEP/NCAR reanalysis.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exist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 tween the maximum rainfall amount and zonal wind at 200 hPa over the Great Bend of the Huanghe River. Thus the simulated unrealistic heavy precipitation in the inland area of western China is related to the biases in the location and intensity of the East Asian subtropical westerly jet. Furthe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from south to north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and the larger sensi- ble heating over the southeast Tibetan Plateau are responsi- ble for the westerly jet location and intensity biases. There- fore, much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accurate simulation of the surface heating nea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location and intensity of the East Asian subtropical westerly jet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recipitation simulation over East Asia.
ZHANG YaocunGUO Lanli
关键词:温度分布
长江中下游梅汛期强降水过程非均匀特征被引量:21
2007年
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205站1960—2004年的逐日降水量和梅雨期的特征参数,计算并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梅汛期暴雨降水过程降水量、集中度和集中期的时空非均匀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梅汛暴雨降水量、暴雨日数显著增加,而集中度和集中期无明显变化;暴雨降水量和暴雨降水集中程度在时空上的叠加是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旱大涝趋势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杜银张耀存谢志清杨红梅
关键词:梅雨气候趋势系数
陆面过程模型CLM3.0在半干旱区的模拟性能检验
半干旱区是我国干旱化表现最为剧烈的地区。同时,作为气候和生态系统的过渡带,该地区气候干燥、植被覆盖率低、地表景观梯度大、水土保持能力差,具有对人为扰动和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的特征。此外,作为农牧活动的交错地带,半干旱区具...
宋耀明郭维栋张耀存刘辉志
关键词:半干旱区陆面过程模式陆-气相互作用
文献传递
春夏季转换期东亚地表热通量对温度月际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利用1948-2003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亚地区春夏季节转换期间地面气温变化趋势以及地面热通量对温度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地区4~7月地面气温月际变化存在明显的与纬度有关的南北向差异、与海陆分布有关的东西向差异以及大陆上中低纬地区以90°E为分界线的东西向差异,大陆上温度月际变化比海洋上显著。通过对月际变温指数的研究发现,中南半岛以及高原东侧在4~5月月际变温明显,印度半岛及高原西侧6~7月月际变温明显,表明月际最大变温有从90°E以东地区向90°E以西地区推进的过程。研究月际变温与地面热通量关系发现,高纬地区大陆上月际温度变化主要与太阳辐射以及潜热变化关系较大,而中低纬地区大陆上月际变温与感热、潜热以及辐射关系都比较密切,且90°E以东的中南半岛及邻近地区的4~5月的月际变温与地面热通量的相关关系最为显著,90°E以西的印度半岛及邻近地区6~7月的月际变温与热通量相关关系最为明显,此时青藏高原西侧辐射以及感热加热作用显著。对于热通量与地面月际变温显著相关区域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地面热通量对于温度场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近地层,在高层,两者之间相关关系复杂。
姚素香张耀存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的建立及模拟SST误差成因的分析
基于区域气候模式P-σRCM9和区域海洋模式POM,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并利用NCEP/NCAR1958-1997年月平均资料,检验该耦合模式对中国近海海温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区域海气耦合模式较好地模拟...
林惠娟钱永甫张耀存
关键词:区域海气耦合模式海温感热通量潜热通量
文献传递
中国东部地区NCEP/NCAR再分析地表能量平衡资料的检验被引量:2
2008年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东部6个观测站1958-1960年连续3年的地表热量平衡观测资料与相同时段的NCEP/NCAR再分析地表热量平衡资料在逐日、候、旬、月、季节、年等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差异,检验了20世纪60年代以前NCEP/NCAR再分析地表热量平衡资料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可信度,结果表明:各站的NCEP/NCAR再分析地表热量平衡资料基本上能够较好地反映实际地表热量平衡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随着时间尺度从日增大到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的误差逐渐减小,再分析资料的可信度随时间尺度的增大而逐渐提高.低纬地区的NCEP/NCAR再分析地表热量平衡资料与观测资料之间的误差较小,再分析资料的可信度较高,对于同一测站而言,再分析的辐射平衡和潜热通量资料比感热通量资料的可信度大,精度较高.与冬季相比,夏季再分析地表热量平衡资料更接近观测.在目前我国地表热量平衡观测资料相当缺乏的情况下,NCEP/NCAR再分析地表热量平衡资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用于研究气候变化的补充代用资料.
黄安宁张耀存高国栋
关键词:NCEP/NCAR再分析资料地表能量平衡
南海夏季风对强热带风暴Bilis(0604)引发暴雨的影响被引量:20
2008年
Bilis(0604)是一个登陆后长久维持并造成了特大暴雨的强热带风暴。通过对常规观测资料、雷达资料和红外卫星云图的分析,发现暴雨过程中不断有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产生和发展,这些MCSs是造成强暴雨的主要中尺度系统。在此基础上用中尺度模式MM5对Bilis登陆后66h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的雨带和雨量与实况较符合。利用模拟结果,对MCSs的发展过程和特征作了分析,发现Bilis的低压环流和南海夏季风在华南一带交汇,使得华南一带多中尺度涡旋、辐合中心和中尺度辐合线发展,这些系统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生成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敏感性试验表明,南海夏季风输送暖湿气流为暴雨区补充不稳定能量和水汽,对暴雨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蒋小平刘春霞费志宾赵思楠罗万军
关键词:BILISMM5中尺度对流系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