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7-0882)

作品数:6 被引量:283H指数:6
相关作者:谭劲松谭燕陈艳艳吴立扬宋顺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中国电信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经济影响力
  • 2篇公司治理
  • 1篇代理
  • 1篇代理理论
  • 1篇代理问题
  • 1篇地方政府
  • 1篇董事
  • 1篇独立董事
  • 1篇信号
  • 1篇信号传递
  • 1篇信号理论
  • 1篇信息披露
  • 1篇政府
  • 1篇政企
  • 1篇政企关系
  • 1篇政治联系
  • 1篇制度环境
  • 1篇制权
  • 1篇上市公司
  • 1篇上市公司重组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电信

作者

  • 5篇谭劲松
  • 2篇陈艳艳
  • 2篇谭燕
  • 1篇宋顺林
  • 1篇彭松
  • 1篇简宇寅
  • 1篇周繁
  • 1篇郑国坚
  • 1篇吴立扬
  • 1篇张育强

传媒

  • 2篇会计研究
  • 2篇管理世界
  • 2篇中国会计评论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地方上市公司数量、经济影响力与过度投资被引量:47
2011年
本文以地方上市公司数量、上市公司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力作为政企关系的替代变量,探讨上市公司的政企关系如何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结果表明,在控制企业内部因素与其它政企关系变量的影响后,地方上市公司数量越少,上市公司的经济影响力越大,上市公司越容易过度投资,过度投资程度越高。
谭燕陈艳艳谭劲松张育强
关键词:经济影响力政企关系过度投资
地方政府公共治理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1996~2004年深圳市属上市公司重组案例研究被引量:39
2009年
本文通过对自1996~2004年①深圳市属上市公司重大重组案例的讨论,主要从地区公共治理的角度分析深圳市政府参与地方上市公司重组的动因以及制度环境对政府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重组方式的根本影响。研究发现,从重组对象来看,深圳市属上市公司的重组主要经历了针对亏损企业的被动型重组和产业主导下的主动型重组两个阶段;而从控制权的受让方来看,则大概可以分为市属企业内部、地方民营企业、企业管理层和员工以及外地企业四个阶段。进一步分析发现,分权化改革后地方政府实现地区良好公共治理的责任从而地方官员的主要政绩表现方式及其变化,是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地方企业重组行为的直接原因,而政治气候、政策法规、市场环境以及地方企业资源等制度环境和施政约束条件的变化,则是导致地方政府不同重组行为的根本原因。
谭劲松郑国坚彭松
关键词:地方政府公共治理控制权转移制度环境
公司透明度的决定因素——基于代理理论和信号理论的经验研究被引量:112
2010年
信息披露透明是资本市场的基石,本文探讨中国上市公司透明度的决定因素。根据我们的分析框架,公司透明度由内部激励因素和外部压力因素共同决定。借鉴信号传递理论和代理理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深市上市公司2001-2008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透明度的决定因素。结果发现,内部激励因素(信号传递激励与代理问题)和外部压力因素(市场监管力度)对透明度均有较强的解释力,实证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另外,我们还发现,内部激励因素较好地解释了公司透明度的变化,也是长期透明度的主要决定因素。
谭劲松宋顺林吴立扬
关键词:信息披露公司治理信号传递代理问题
地方上市公司数量、经济影响力与企业长期借款——来自我国A股市场的经验数据被引量:37
2010年
本文以地方政府、辖区企业与商业银行的三角关系构建理论框架,探索上市公司政治联系的产生及其对企业长期借款的影响。我们构建了政治联系的两个替代变量:地方上市公司数量与上市公司的经济影响力。以2002—2006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作为样本,实证研究表明,地方上市公司数量越少,上市公司的经济影响力越大,则企业政治联系的程度越紧密,长期借款比例越高。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上市公司的经济影响力与获得长期信用借款的可能性、长期信用借款比例正相关。
谭劲松陈艳艳谭燕
关键词:经济影响力政治联系
控股股东性质与公司治理结构安排——来自珠江三角洲地区非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被引量:16
2008年
与备受瞩目的上市公司相比,占我国企业主体绝大部分比例的非上市公司的治理状况很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基于对珠三角地区268家非上市公司的调查问卷数据,本文研究了非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性质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经验关系。本文的研究发现,私有产权控股的非上市公司,其治理结构明显好于国有产权控股的非上市公司;但在国有控股的非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控股的与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股的相比,二者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上述发现与已有的针对上市公司的相关经验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为此,我们给出了制度层面的分析、比较和解释,并具体讨论了上市所可能带来的公司治理效应。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课题组
关键词:珠三角股权性质
声誉激励还是经济激励——独立董事“跳槽”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6
2008年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改善公司治理机制的一项重大举措引入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作为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代言人,曾被誉为"名利双收"的阳光职业。但是,在上市公司纷纷聘请独立董事满足监管者要求的同时,我们却发现部分独立董事提出辞职,并且这种趋势愈演愈烈。更为有趣的是,很多独立董事在一家上市公司辞职后又到另外一家上市公司去任职,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独立董事"跳槽"究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激励,还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声誉激励?本文以2001年至2005年75个独立董事的"跳槽"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独立董事任职选择的真实动机。首先,我们回顾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一个基于经济激励和声誉激励的分析框架。经济激励包括薪酬收入和现实成本付出,声誉激励包括企业知名度、企业隶属层级和任职风险。接着,我们对独立董事"跳槽"的真实动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独立董事"跳槽"主要考虑的是上市公司知名度和任职风险等声誉因素,而不是薪酬收入和现实成本因素。最后,我们得出结论,片面地强调独立董事的薪酬并不能达到对独立董事的激励效果,声誉机制更能实现对独立董事的激励约束作用。独立董事制度要更好地发挥治理效果。首先要解决独立董事任职并改善公司治理的原动力问题,这就要求形成配套的独立董事绩效评估机制以及声誉激励约束机制,这样才会有培育独立董事市场、改善公司治理绩效的可能。本文的研究不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丰富了公司治理的文献,而且对完善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周繁谭劲松简宇寅
关键词:独立董事经济收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