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2040014)
- 作品数:4 被引量:67H指数:4
- 相关作者:陈伯钧潘宗奇李志尚孟丽琴苏学旭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判别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中医辨证分型,初步探讨冠心病发生的病机。方法:通过系统聚类法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研究。结果:患者介入手术前后均以气虚证、血瘀证及痰浊证多见。结论:气虚痰瘀在冠心病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气虚、血瘀、痰浊贯穿于冠心病的始终,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病机。
- 陈伯钧原铁潘宗奇苏学旭
-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疗法围手术期辨证
- 冠心病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通过研究冠心病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探讨冠心病的症候实质。方法:对61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及证候分型,判别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的气虚证、血瘀证及痰浊证非常普遍,但均未表现出随冠脉病变程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气虚证和血瘀证的冠脉病变支数及程度显著高于非气虚证及非血瘀证(P<0.01);而痰浊证同非痰浊证的冠脉病变支数及程度比较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气虚血瘀在冠心病发生发展及冠脉病变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表现出随冠脉病变程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 潘宗奇陈伯钧冯靖禧陈慧敏李志尚高彦利孟丽琴
- 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2
- 2007年
- 目的判别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规律及探讨介入治疗对中医证型变化的影响。方法对71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后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常见有气虚、阳虚、阴虚、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热证等证型。结果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以血瘀证53例(74.6%)、气虚证46例(64.8%)、痰浊证28例(39.4%)最为常见,气滞证12例(16.9%),寒凝证12例(16.9%);介入后1周亦以血瘀证47例(66.2%)、气虚证39例(54.9%)、痰浊证23例(32.4%)最为常见,气滞证2例(2.8%),寒凝证1例(1.4%);介入后1个月则以气虚证47例(85.4%)、血瘀证40例(72.7%)、痰浊证31例(56.4%)最为常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介入术后1个月与介入术后1周比较,气虚证及痰浊证加重;介入术后1周与介入术前比较,气滞证及寒凝证减轻。结论介入治疗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标实症状,但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冠心病的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提示我们应充分关注介入治疗后继续治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陈伯钧潘宗奇苏学旭孟丽琴李志尚
-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医证型研究
- 375例胸痹心痛患者临床证型的回归分析被引量:11
- 2005年
- 目的:探索胸痹心痛各临床证型的宏观和客观辨证指标。方法:对375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通过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各证型的相关指标。结果:各证型及证型的虚实与冠心病的某些危险因素或某些客观的临床检查之间有相关性。结论:胸痹心痛的临床证型具有相关的宏观客观辨证指标。
- 陈伯钧丁邦晗张敏州
- 关键词:胸痹心痛辨证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