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09M01)
- 作品数:7 被引量:96H指数:6
- 相关作者:刘勇程家骅李圣法纪炜炜陈雪忠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鱼类营养级在海洋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5
- 2010年
- 营养级是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的核心概念,最早用于反映食物网中生命体的位置。近年来,营养级广泛应用于群落和生态系统研究中。作者在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结合实际研究经验,分析了国内外营养级的研究现状。研究结果显示,营养级耦合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海洋生态学研究中优势明显。随着研究的深入,营养级概念的缺陷也逐渐显露,但新方法、新技术(稳定同位素方法)的产生可能为解决此问题带来帮助。在传统营养级研究基础上,近年来群落平均营养级概念的提出,扩充了营养级概念的内涵。群落平均营养级不仅可以揭示系统或群落的营养格局和结构组成特征,也能用于评估生态系统的资源利用状况和外界干扰程度,应作为群落营养动力学的主要发展方向。基于营养级的生态系统营养控制机制是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内容,是揭示系统动态变化规律的重要途径。此外,将群落大小结构和营养级相关联的新思路有效避免了营养级划分过程的局限性,是营养动力学的重要进展。
- 纪炜炜李圣法陈雪忠
- 关键词:营养级海洋生态系统
- 长江口外海域龙头鱼营养生态学特征被引量:11
- 2011年
- 利用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在东海北部、黄海南部海域获取的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样品,采用胃含物分析法,对龙头鱼的摄食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龙头鱼摄食饵料种类有39种,鱼类是其主要饵料类群,所占质量百分比为84.13%。优势饵料种类为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细条天竺鱼(Apogonichthys lineatus)、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等。龙头鱼的摄食强度秋季最高,冬季最低;食物组成季节变化明显,春季主要摄食虾类,其他季节则主要以鱼类为食;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食物组成及摄食强度具有显著差异,体长为100 mm和250 mm处存在食性转换现象,并在体长250 mm时表现为由广食性向狭食性转换的特征,摄食选择性增强。龙头鱼营养级为3.80,在东、黄海食物网中处于较高的营养层次。
- 潘绪伟程家骅
- 关键词:龙头鱼营养生态摄食强度
- 渔业多鱼种综合开捕网目尺寸和捕捞努力量管理目标确定方法探讨被引量:7
- 2015年
- 本研究基于B-H模型创建了一种多鱼种管理方法,即把针对单鱼种的"开捕年龄"和"捕捞死亡系数"管理目标替换成面对多鱼种的"开捕网目尺寸"和"捕捞努力量"管理目标,从而实现多鱼种管理。利用文献参数,对东海两种主要经济鱼种带鱼和小黄鱼的综合管理进行了尝试和探讨。结果显示,带鱼和小黄鱼由于体型和个体大小差距较大,最适产量重叠范围较小,两个鱼种不适宜综合管理;可以针对不同渔场、不同专捕渔船进行单独管理。该模型具直观、易判、及时等优点;同时存在短期有效、要求体形相近等缺点。若要推广该模型,需要积累足够的基础数据以获取必要的模型参数;另外还需要探讨捕捞努力量标准化方法,进一步提高模型准确性。
- 刘勇程家骅
- 关键词:网目尺寸
- 东海、黄海秋季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平均营养级变化特征初步分析被引量:20
- 2015年
- 为了探讨东海、黄海渔业生物群落结构长期、连续的变化特征,采取聚类和平均营养级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连续14年的底拖网秋季调查数据,对该海域主要渔业生物结构的变化阶段和规律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将主要的渔业生物进行了类群划分,并分析了渔业生物群落平均营养级与资源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时间范围内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水母暴发前期(1999—2003年),水母暴发期(2004—2007年)和水母暴发后期(2008—2012年)。暴发前期,资源量波峰与波谷变化周期为2年,后期则变为1年。水母暴发后,经过5年的剧烈波动发展,群落结构变化恢复到接近暴发前状态的趋势。此外,研究的主要渔业生物品种可以划分为暴发(沙海蜇)、优势(带鱼和小黄鱼)、异常(竹筴鱼)、常见(刺鲳、银鲳和黄鲫)、水母伴随(白色霞水母和海月水母)和偶见(日本鲭、龙头鱼等)6个物种类群。另据物种资源量在水母暴发前后的发生水平,偶见类群中的物种又可分为前期高后期低(龙头鱼、多棘腔吻鳕等)、前期低后期高(蓝点马鲛、大管鞭虾等)和没有变化(日本鲭)3个小类群,这些小类群中的物种具备了作为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指示种的特征。最后,14年的渔业生物群落平均营养级与总资源密度对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具体关系式为TL=-0.896 5·ln(CPUE)+14.142 1(TL为平均营养级,CPUE为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此结果显示在营养级降低的同时会伴随整体资源量的增加,反之亦然。
- 刘勇程家骅
- 关键词:底拖网东海北部黄海南部
- 东海区底拖网作业三类主要渔获物的时空关系被引量:6
- 2015年
- 目前海洋捕捞渔获物主要分为三大类,包括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这三类生物共存于一片水域,同处一个生态系统,相互之间存在着诸多联系,如捕食与被捕食、生存空间竞争等。基于生态系统水平的海洋生物资源管理与研究已经成为国际趋势和国内要求,将各种生物、群落和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是基于生态系统管理与研究的基本途径,而目前多数研究还是将三类生物分开,缺少三者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根据2000年东海区渔业资源大面积调查数据,就三类生物的主要分布区域水平空间关系、三类生物空间分布的距离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发现,三类生物主要分布区域存在空间分离趋势,且该趋势随着三类生物集中区域的聚集程度越高,空间分离的现象越为明显,这种分离特征可能是三类生物相互竞争、相互适应、长期演化的结果,是一种典型的生态位分化现象。四季三类生物的空间分布距离,呈现出春夏季距离远、秋冬季距离近的特点;可能是由于春夏季是多数鱼类的产卵繁殖期,其分布水域主要聚集在产卵场或育卵场,而其它生物无显著聚集或聚集水域不同,从而导致鱼类与其它生物之间的距离增加;而秋冬季是多数鱼类的索饵和越冬洄游季节,分布水域相对分散,从而导致三类生物之间的距离相对近。三类生物的空间分布距离,呈现出头足类与鱼类距离近、鱼类与甲壳类和甲壳类与头足类距离相对远的特点;可能是由于三类生物的不同活动能力所导致,甲壳类活动能力差,一般处于海洋最底水层,头足类活动能力强于甲壳类,能活跃于多个水层,但其游泳能力具有间歇性特点,而鱼类活动能力最强,能长期持续在多水层之间游动。活动能力导致鱼类与头足类的空间交叉区域较多,因而距离较近;而甲壳类与鱼类和头足类的交叉区域�
- 刘勇程家骅
- 关键词:底拖网
- 利用Bootstrap统计方法探讨体长-体重关系中的幂指数对小黄鱼产卵期的指示作用被引量:10
- 2011年
- 利用2004年在29°N以北、127°E以西海域所采集的小黄鱼近全年的生物学数据,在日、周、半月、月4个不同时间尺度下,对小黄鱼体长与体重关系中幂指数的周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Bootstrap统计方法,把小黄鱼产卵期内的幂指数与年内其他时期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全年当中,小黄鱼在产卵期内的幂指数显著偏小(P<0.05)。研究发现,根据平均b值来判断产卵期与非产卵期,采用周、或者比周更长的时间尺度所得到的数据是比较可信的;根据单个采样b值判断,采用半月、或比半月更长的尺度所得到的结果才可信。对全年各时期的幂指数进行分析发现,在4~5月份之间,幂指数出现一个低谷;在11~12月之间,出现一个高峰。且随着时间尺度的提高,这一变化特征更加显著。
- 刘勇程家骅陆健健
- 关键词:体长体重小黄鱼产卵期
- 东海中北部游泳动物稳定碳氮同位素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利用稳定同位素方法分析2009年夏季东海中北部23种游泳动物的类群差异、种间和种内变异。结果显示,东海北部游泳动物种间C、N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较大,δ15N值范围为6.9‰~13.4‰,1δ3C值为-20.7‰^-14.7‰。其中虾类生物1δ3C平均值为(-17.06±1.43)‰,δ15N平均值为(10.26±0.84)‰;头足类生物1δ3C平均值为(-16.54±0.97)‰,δ15N平均值为(11.68±0.62)‰;小型鱼类δ13C平均值为(-16.27±0.84)‰,δ15N平均值为(10.36±1.25)‰;大中型鱼类δ13C平均值为(-16.89±1.32)‰,δ15N平均值为(11.25±1.03)‰。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个类群的稳定C、N同位素比值具有显著差异(P<0.01)。种内不同个体间也存在较大差异。线性回归表明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戴氏赤虾(M etapenaeopsisdalei)、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小黄鱼(Larim ichthys polyactis)、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和黄鮟鱇(Lophius litulon)6种游泳动物体长和1δ3C值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脊腹褐虾、小黄鱼、银鲳(Pampusargenteus)和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4种动物1δ5N值随体长增加发生显著变化。此外,1δ5N值与种间大小格局也具有显著相关性。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东海游泳动物生态位重叠现象明显,种类摄食特化程度不高,营养结构正趋向简单化。
- 纪炜炜陈雪忠姜亚洲刘勇胡芬李圣法
-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营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