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LQG1013)
-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1
- 相关作者:温小浩郑琰明李保生杨庆江孟洁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师范大学韩山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150~20ka BP福建东部平潭岛海岸风成沉积的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12
- 2015年
- 福建东部平潭岛白青乡剖面由一套白-灰黄色风成砂(简称"风成砂")和红色风成砂("老红砂")互相叠覆构成,其时代为150~20ka BP。粒度分析结果显示,剖面中的风成砂和老红砂都以砂粒级为主,次为粉砂,最少为黏土。这两者的粒度参数特征与当地现代海滩沙存在显著差别,与现代风成沙相似,但这两者均比现代风成沙具有较高含量的粉砂和黏土。这些粒度及其参数特征揭示出150~20ka BP福建东部海岸地区经历了4个暖湿亚段"W"和4个冷干亚段"C",分别为W4(133~117ka BP)、W3(108~99ka BP)、W2(84~67ka BP)、W1(50~20ka BP)和C4(150~133ka BP)、C3(117~108ka BP)、C2(99~84ka BP)和C1(67~50ka BP)。这些"W"和"C"亚段与LR04深海氧同位素、65°N夏季太阳辐射和相对海平面变化在气候波动性质和相位上相对应。150~20ka BP在万年尺度上,中国东南沿海海岸风沙沉积受到诸如太阳辐射、东亚季风和海平面波动等全球大背景因素控制。
- 温小浩李保生孟洁杨庆江郑琰明牛东风王丰年蔡瑜杭
- 关键词:粒度特征古气候
- 2011年春季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冷凝水的化学成分特征及其来源被引量:1
- 2013年
- 为深入研究广州城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于2011年春季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采用人工冷凝方法采集了33个冷凝水样品,对其进行pH和阴阳离子分析,以探讨这些冷凝水的化学成分特征.结果表明,石牌校区绝大多数冷凝水样品的pH值分布范围为5.65~7.11(个别样品pH值为5.06),平均值为6.45,显示其已不属于酸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过去10多年特别是广州为迎接2010年亚运会在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冷凝水的阴阳离子总浓度(TDS)介于195.96~1267.76μeq·L-1之间,平均为395.46μeq·L-1;各离子浓度高低依次为Ca2+、SO2-4、NH+4、Cl-、Na+、NO-3、Mg2+、K+、NO-2、F-.石牌校区冷凝水的这种离子浓度分布特征指示,其清洁程度差于香港、广东鹤山、云南丽江、青海瓦里关山等地的大气降水,而优于同期采集的石牌校区大气降水;其污染来源除部分属自然源外,还主要与建筑活动、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等人类活动等有密切关系.
- 沈慧温小浩李保生周厚云郑佳丽郑琰明郭静怡李嘉欣
- 关键词:污染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