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225009-15)

作品数:3 被引量:37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洪洋钟丽芳刘兵蔡鸿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第20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牙周
  • 2篇牙周指数
  • 2篇牙周致病菌
  • 2篇牙周组织
  • 2篇致病
  • 2篇致病菌
  • 2篇龈沟液
  • 2篇金属烤瓷
  • 2篇金属烤瓷冠
  • 2篇烤瓷
  • 2篇烤瓷冠
  • 1篇氧化锆
  • 1篇氧化锆全瓷
  • 1篇氧化锆全瓷冠
  • 1篇全瓷
  • 1篇全瓷冠
  • 1篇全冠
  • 1篇钴铬合金
  • 1篇口腔
  • 1篇口腔材料

机构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20...

作者

  • 3篇钟丽芳
  • 3篇李洪洋
  • 2篇蔡鸿丹
  • 2篇刘兵

传媒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口腔...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同肩台设计的银钯合金烤瓷冠对牙周组织影响研究
2012年
目的评价龈上及龈下肩台设计的银钯合金烤瓷冠修复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来解放军第202医院口腔科采用银钯合金烤瓷全冠进行修复的患者39例(共83颗患牙),其中龈下肩台设计39颗,龈上肩台设计44颗。比较修复前和修复后6、12个月患牙龈沟出血指数(SBI)、龈沟液(GCF)量、GCF中IL-1β和TNF-α含量,以及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伴放线嗜血杆菌(Aa)、福赛斯坦纳菌(Tf)、具核梭杆菌(Fn)、中间普氏菌(Pi)等5种细菌检出率。结果银钯合金烤瓷冠修复后12个月,龈下肩台设计的患牙SBI和GCF量与修复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龈上和龈下肩台设计的患牙GCF中IL-1β、TNF-α含量及可疑致病菌检出率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钯合金是较为理想的金属烤瓷冠材料,但龈下肩台较龈上肩台设计的修复体对牙周组织可能存在潜在的负面影响。
李洪洋钟丽芳刘兵蔡鸿丹
关键词:金属烤瓷冠牙周指数牙周致病菌龈沟液
钴铬合金及银钯合金烤瓷冠对牙周组织的影响被引量:15
2013年
背景:金属烤瓷全冠是修复牙体缺损的最常用方法,牙周问题是导致修复失败的最常见原因。目的:评价钴铬合金和银钯合金作为烤瓷冠内冠材料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采用钴铬合金和银钯合金烤瓷冠修复患者75例,189颗患牙,其中106颗采用钯合金烤瓷冠修复体,83颗应用钴铬合金修复体。于修复前后临床对比患牙龈沟出血指数、龈沟液量、龈沟液中与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以及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嗜血杆菌、福赛斯坦纳菌等3种细菌检出率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与修复前比较,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12个月后,患牙龈沟出血指数和龈沟液量、龈沟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斯坦纳菌检出率升高(P<0.05或P﹤0.01),伴放线嗜血杆菌检出率无明显变化(P>0.05)。②与修复前比较,银钯合金烤瓷冠修复12个月后,龈沟出血指数和龈沟液量升高(P<0.05),龈沟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3种细菌检出率无明显变化(P>0.05)。表明两种材料的烤瓷冠对患牙牙周组织均有影响,其中银钯合金影响较小,钴铬合金影响较大。
李洪洋钟丽芳刘兵蔡鸿丹
关键词:金属烤瓷冠钴铬合金牙周指数牙周致病菌
氧化锆全瓷冠对患牙牙周组织的影响被引量:23
2010年
目的观察采用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对患牙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采用氧化锆全瓷冠进行修复的患者19例(56颗患牙),于修复前和修复后6个月及12个月分别进行常规龈沟出血指数检查,龈沟液称量及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检测。结果患者的龈沟出血指数、龈沟液质量、龈沟液中IL-1β和TNF-α含量在修复前、修复后6个月和12个月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采用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对龈沟出血指数、龈沟液质量和龈沟液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无影响。
李洪洋钟丽芳
关键词:全冠龈沟液IL-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