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华医学基金(CMB-00737) 作品数:4 被引量:55 H指数:3 相关作者: 李园园 黄亨建 李萍 宋昊岚 周君 更多>> 相关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患者数据质控在定义室内质控分析批长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将传统的控制物质量控制与患者数据均值(average of norm als,AON)法质量控制结合,建立一种客观定义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分析批长度的方法。方法从我室常规生化检验项目中,选择不同性能水平的8个项目。(1)根据方法分析性能的西格玛(σ)值设计个体化的控制物质量控制方案,利用通过计算机模拟建立的AON法患者数据质控规则系统设计AON法质量控制方案。(2)选择工作量较大且较稳定的一周时间,每日8、10、12、14时各做一次控制物质控,并收集同期的患者检验结果,用AON法质控判断分析系统状态。(3)结合控制物质控与AON法质控的结果,确定分析批长度。结果对于分析性能好(>3.5σ)、控制物质控误差检出率高的项目,控制物质控与AON法质控的结果较一致,即二者误差检出效能相当。此时,主要根据控制物质控结果确定分析批长度;对于分析性能差(<3.5σ)、控制物质控误差检出率低的项目,AON法质控的误差检出效能高于控制物质控。此时,主要根据AON法的结果确定分析批长度。本文所选的8个项目的分析批长度设定如下:三酰甘油、钾、总蛋白8 h,氯6 h,镁4 h,钙、二氧化碳结合力、钠2 h。结论分析性能高于3.5σ的项目,可主要根据控制物质控结果确定分析批长度,分析性能低于3.5σ的项目,可主要根据AON法质控确定分析批长度。 李萍 李园园 黄亨建 徐克和关键词:六西格玛 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健康成人血清胱抑素C参考区间的建立 2010年 目的建立成都市健康成人血清胱抑素C(Cys C)浓度医学参考区间。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3 911名成都市健康成人血清Cys C浓度,分析测定结果的分布特点,以及不同性别、年龄对Cys C浓度的影响,建立适合本实验室的血清胱抑素C(Cys C)浓度医学参考区间。结果在不同性别的人群中,Cys C浓度平均水平的分布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成年男性各年龄段Cys C浓度平均水平都高于该年龄段女性的Cys C浓度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成年男性及女性的Cys C水平都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高,18—49岁组男性(0.65—1.11)mg/L,女性(0.55—0.97)mg/L;50—59岁组男性(0.69—1.19)mg/L,女性(0.61—1.11)mg/L;≥60岁组男性(0.76—1.36)mg/L;女性(0.74—1.36)mg/L。结论成都市健康成人Cys C水平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中的分布存在差异,在建立参考区间时考虑根据性别和年龄分别建立。 胥劲 罗柳春 余霆 吕瑞雪 安振梅关键词:血清胱抑素C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 健康成年人 应用6σ理论评价临床实验室各阶段性能及设计质控方案 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运用σ指标全面评价临床实验室检验前、中、后各阶段性能,以期发现问题,指导质量改进。方法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准确度、不精密度及总允许误差计算σ值,评价检验中阶段性能,并以此设计质量控制方案。对分析性能低于6σ的项目,计算质量目标指数(quality goal index,QGI)查找导致性能不佳的主要原因,指导质量改进。统计标本合格情况、血清钾紧急值通知情况、患者抱怨情况、标本周转时间(turn around time,TAT)等,计算上述4个指标的σ值,利用标本合格情况σ值评价检验前阶段性能,血清钾紧急值通知情况σ值评价检验后阶段性能,患者抱怨情况和 TATσ值评价检验全程性能。结果在27个检验项目中,8个项目分析性能大于6σ,所有项目的平均σ值(即检验中阶段性能)为4.44。在未达6σ的19个检验项目中,12个项目需优先改进精密度。标本合格情况、紧急值通知情况、患者抱怨情况、急诊及常规 TAT 的σ值分别是4.9、2.9、5.6、2.8、2.9。结论σ指标为临床实验室检验各阶段的性能评价提供客观的衡量标准,体现实验室目前所处的性能水平及今后的改进方向。 李园园 李萍 宋昊岚 黄亨建 周君关键词:卫生保健 临床实验室技术 应用六西格玛理论评价临床实验室检验性能及设计质控方案 被引量:36 2007年 目的:运用西格玛指标评价临床实验室检验阶段性能,以发现问题,指导质量改进。方法:收集本实验室2006年下半年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及CAP能力比对实验的数据,计算CV%及BIAS%。根据检验项目的CV%、BIAS%及总允许误差计算西格玛值,同时绘制标准化西格玛性能评价图,评价临床实验室检验阶段性能,并设计质量控制方案。计算未达6西格玛的项目的QGI值,查找导致性能不佳的主要原因,指导质量改进。结果:60%的检验项目性能大于4西格玛,所有检验项目的平均西格玛值为4.44,在未达6西格玛的检验项目中,63%的项目需要优先改进精密度。结论:检验阶段的质量控制仍不能减少,设计个体化的质量控制方案可更有效地控制质量。 李园园 李萍 黄亨建关键词:六西格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