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703B13)
- 作品数:18 被引量:186H指数:7
- 相关作者:王辰庞宝森张超纪任华张黎明更多>>
-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的围手术期处理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肺动脉栓塞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 总结 8例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PT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近中期结果。结果 7例在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1例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 1例围手术期死亡 ,7例存活。术后 2周测不吸氧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 ,均有显著改善 (P <0 .0 5 ) ,术后 2周超声心动测肺动脉收缩压显著降低 (P <0 .0 5 ) ,术后随访 1~ 2 4个月 ,心功能提高到NYHAⅠ级 4例 ,Ⅱ级 3例 ,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术前术后积极降低肺动脉高压、纠正心功能不全 。
- 张超纪任华苏丕雄王辰朱晓东
- 关键词: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肺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
- 肺血栓栓塞症溶栓与抗凝治疗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20
- 2003年
- 目的 根据现有临床研究评价肺血栓栓塞症 (PTE)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从 196 6~ 2 0 0 3年 5月MEDLINE光盘数据库和 1978~ 2 0 0 3年 5月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 ,检索以大面积和次大面积PTE为研究对象、比较溶栓治疗与抗凝治疗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文献 ,并对RCT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 12项RCT 884例患者入选。与抗凝治疗比较 ,溶栓治疗降低PTE病死率和复发率的合并比数比 (OR)分别是 0 975 (95 %可信限为 0 5 0 4~ 1 886 )和0 6 5 3(95 %可信限为 0 378~ 1 12 7) ,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溶栓治疗增加出血并发症的OR为 2 4 6 1(95 %可信限为 1 6 36~ 3 70 2 ,P <0 0 1)。结论 与抗凝治疗比较 ,溶栓治疗不能进一步降低PTE病死率和复发率 ,且并发出血率较高。
- 秦志强王辰
-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溶栓疗法抗凝疗法有效性安全性
-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及外科治疗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肺动脉血栓栓塞(PTE)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10例肺动脉栓塞剥脱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在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取栓术,1例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1例围术期死亡,9例存活;术后2周测不吸氧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均有显著改善,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周超声心动测肺动脉收缩压显著降低,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术前明确诊断、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张超纪任华苗齐刘兴荣马国涛
-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
- 实验性肺血栓栓塞症后凝血纤溶系统及肺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7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实验性兔肺血栓栓塞症 (PTE)后凝血纤溶系统、肺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尿激酶对凝血纤溶系统及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2 4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栓塞组及尿激酶组 ,每组 8只。单纯栓塞组及尿激酶组经兔股静脉注入自体血凝块制备兔PTE模型。尿激酶组用尿激酶治疗动态观察尿激酶治疗前后兔凝血纤溶系统活性和血浆中内皮素 1(ET 1)、一氧化氮 (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的变化。结果 解剖肺脏栓塞部位肉眼观 ,见肺表面点片状出血灶 ;镜下肺动脉血管内可见注入的血凝块与继发的血栓形成 ,肺泡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肺泡和间质内有局灶出血。肺栓塞后血D 二聚体 (D dimer)、ET 1、vWF水平明显增高 ,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NO、抗凝血酶Ⅲ (AT Ⅲ )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PTE兔经尿激酶治疗后肺脏病理改变减轻 ,D dimer水平在栓塞后 1及 2h高于栓塞前 (P <0 0 5 ) ,4h后降至栓塞前水平 ;t PA、NO及AT Ⅲ在肺栓塞后低于栓塞前 (P <0 0 5 ) ;ET 1在栓塞后 2h高于栓塞前(P <0 0 5 ) ,4h降至栓塞前水平。结论 PTE对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及肺血管内皮功能均有重要影响。
- 庞宝森王辰罗琴张黎明朱敏毛燕玲黄秀霞郭文敬
- 关键词:实验性肺血栓栓塞症凝血纤溶系统尿激酶肺栓塞
-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兔TNF-α、IL-8、IL-10水平及地塞米松的影响
- 2005年
- 目的:探讨兔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时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IL-8、IL-10的水平和地塞米松(Dex)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血栓回输法建立兔急性PTF模型。36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Dex治疗组和PTE模型组。用ELISA方法检测上述细胞因子(CK)水平,术毕肺组织行病理观察。结果:栓塞后上述CK均有升高,治疗后TNF-α、IL-8均有下降,IL-10变化不明显。组织病理学可见栓塞后肺动脉内血栓形成,肺组织萎缩、出血、炎性反应明显,Dex治疗后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PTE后促炎性CK在引起肺部炎性反应和肺组织及肺动脉病损中起了重要作用,抗炎治疗可以明显减轻CK引起的这种损伤。抗炎治疗能降低PTE急性期病死率,改善远期预后,CK可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 张斗霞张丽梅张凌白明
- 关键词:急性肺血栓栓塞症TNF-ΑIL-8地塞米松肺组织病理变化自体血栓
- 慢性肺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现状被引量:4
- 2004年
- 肺动脉栓塞 (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发病率、死亡率高 ,临床上漏诊、误诊严重 ,少数患者发展为慢性肺动脉栓塞。慢性肺动脉栓塞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内科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 ,经过近 2个世纪的逐步认识及临床实践 ,认识到体外循环低流量或间断停循环下进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术后肺动脉高压、再灌注肺水肿仍是主要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的原因 ,术后积极有效地防治肺动脉高压、再灌注后肺水肿和积极抗凝 。
- 张超纪任华
- 关键词:慢性肺动脉栓塞外科治疗PTE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肺动脉高压
- 12例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治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观察急性肺栓塞不同溶栓和(或)抗凝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B超、核素灌注肺显像及螺旋CT肺动脉造影等确诊为急性肺栓塞并给予溶栓和(或)抗凝治疗,观察治疗3个月后的病情转归。结果12例患者中,溶栓+抗凝组9例,治愈3例;抗凝组3例,治愈1例;余病例好转,总有效率100%。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明确诊断并经过合理的溶栓及抗凝治疗后,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 张凌白明张斗霞金阳李一鸣
- 关键词:肺栓塞溶栓治疗抗凝治疗
- 慢性肺动脉栓塞血栓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管理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慢性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管理的方法。方法 总结 7例慢性肺动脉栓塞剥脱术 (PTE)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在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1例围术期死亡 ,6例存活。术后 2周测不吸氧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均有显著改善 (P<0 .0 5 ) ,术后 2周超声心动测肺动脉收缩压显著降低 (P <0 .0 5 ) ,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术前术后积极降低肺动脉高压、纠正心功能不全 ,术后防治肺水肿及再栓塞的形成是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管理的关键。
- 张迎黎张超纪
- 关键词:肺动脉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 兔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及尿激酶治疗中TNF-α、IL-8和IL-10的变化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 探讨兔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PTE) 时血浆和肺泡灌洗液中TNF-α, IL -8和 IL- 10的水平及尿激酶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体血栓回输法建立兔急性PTE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模型组。ELISA方法检测血浆和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 (CK) 水平, 术毕行病理分析。结果 栓塞后上述 CK水平明显升高, 治疗后再次升高。病理检查可见, 栓塞后肺动脉内血栓形成, 组织萎缩、出血、炎性反应明显。治疗后栓塞、出血、萎缩减轻, 但炎性反应有所加重。结论 急性PTE后CK在引起急性肺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溶栓治疗可以改善 PTE的供血, 但短期内对肺组织的炎性损伤没有帮助, 可能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因此, 在急性 PTE溶栓治疗的同时抗炎治疗也不容忽视。
- 张斗霞张丽梅张凌白明
- 关键词:PTE急性肺血栓栓塞症IL-8IL-10尿激酶炎性损伤
-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兔肺血栓栓塞症模型的影响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观察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ETA)PD14 5 0 6 5对家兔肺血栓栓塞症 (PTE)内皮素 1(ET 1)、一氧化氮 (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血压和血气指标的影响 ,探讨治疗PTE的新方法。方法 健康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 2 4只 ,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8只 :对照组 (NC组 )、单纯栓塞组(PTE组 )和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组 (ETA组 )。除NC组外 ,其余二组每只家兔均经股静脉注入 2 5个栓子 ,ETA组每只动物静脉注射PD14 5 0 6 5 0 1mg/kg。于栓塞前 ,栓塞后 1、2及 4h动态监测ET 1、NO、vWF、血压及血气变化。结果 (1)ETA组ET 1低于PTE组 ;PTE组NO低于NC组 ,ETA组NO则高于PTE组 (P <0 0 1) ;PTE组vWF高于NC组 ,ETA组vWF则低于PTE组 (P <0 0 1) ;(2 )ETA组PaO2 高于PTE组 ,PTE组PaO2 则低于NC组 (P <0 0 1) ;ETA组收缩压和舒张压高于PTE组。结论ETA通过阻断ET 1,可舒张肺血管 ,降低血小板黏附血管壁的能力 ,阻止血栓增大 ,改善肺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气交换功能 ,并能稳定体循环压。ETA可能为治疗PTE的一种新的、更有效的方法。
- 罗琴王辰庞宝森秦志强杨晓红黄亦芬
- 关键词:PTEETA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肺血栓栓塞症PAO2肺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