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822)
-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赵敏吴静秦琴刘立罗丹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ResolvinE1对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17年
- 背景 以往防治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药物存在诱发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的风险,研究表明resolvinE1(RvE1)能够调节辅助性T细胞1(Th1)型免疫反应,但其对高危角膜移植术后的植片排斥反应有无抑制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局部应用RvE1对植片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BALB/c小鼠为受体、C57BL/6小鼠为供体行角膜移植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异体角膜移植组、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每组各30只。BALB/c小鼠右眼先用缝线法刺激2周以建立高危角膜移植眼模型,然后行穿透角膜移植术。异体角膜移植组和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小鼠右眼行异体角膜移植,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将右眼角膜植片旋转180°后缝合于植床上。异体角膜移植组及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术后每日用生理盐水10 μl结膜下注射1次,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小鼠术后同法注射终质量浓度为0.1 μg/μl的RvE1 10 μl,连续7 d。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角膜植片反应并对其排斥反应进行评分。术后21 d处死各组小鼠各20只,收集小鼠术眼角膜、眼球和术眼侧颈部淋巴结,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角膜植片的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眼角膜中CD4及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术眼侧颈部淋巴结淋巴细胞中Th1细胞(CD3+CD8a-IFN-γ+)比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h1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FN-γ及T-bet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小鼠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28.5±1.7)d,明显长于异体角膜移植组的(14.0±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P〈0.001),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植片在术后50 d存活率为100%。苏木精-伊红染色
- 王菡罗丹李婷赵敏
-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基因调控
- 2013年
- 近年来,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基因治疗成为新的热点,要实现成功的基因治疗,需要明确相关免疫排斥反应的基因调控机制。文中从细胞因子、信号通路及其相关信使因子、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等方面,对整个角膜移植免疫排斥的基因调控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刘立赵敏
- 关键词:角膜移植免疫基因调控
- CD25siRNA基因转染可提高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片的存活率
- 2015年
- 目的探讨CD25siRNA基因转染对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及术后植片中IL-10和FOXP3的含量变化。方法配制50μL EntransterTM-反义CD25siRNA和50μL EntransterTMCD25siRNA点眼纳米转染试剂,50μL生理盐水为对照。建立Wistar-SD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右眼为术眼,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A组)、EntransterTM-反义CD25siRNA转染组(B组)和EntransterTM-CD25siRNA转染组(C组),每组28只。术后每日对植片行临床评分并分别于3、7、14、21 d行HE染色、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结果角膜植片生存曲线显示CD25siRNA转染组角膜植片的生存率显著优于其余2组(P<0.05);HE染色显示CD25siRNA转染组较其余2组,角膜植片新生血管减少,炎症细胞渗入减少;同时,术后各时间点CD25siRNA转染组中CD25表达均低于其余2组(P<0.05),但IL-10表达均高于其余2组(P<0.05),FOXP3表达在3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25siRNA转染通过上调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进而延长角膜植片生存时间,提高植片生存率。
- 秦琴石韵洁赵青青陈元吴静赵敏
- 关键词:移植排斥反应IL-10FOXP3
- 慢病毒载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转染大鼠角膜的效率及其毒性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LV-EGFP)经不同浓度和途径转染大鼠角膜的转染效率及毒性,探讨慢病毒转染角膜的最佳途径。方法 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A组为感染复数(MOI)=5点眼组,B组为MOI=5结膜下注射组,C组为MOI=10点眼组,D组为MOI=10结膜下注射组,E组为MOI=10离体转染组,各组予以相应浓度LV-EGFP。7d后取转染后角膜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分布,并分析荧光强度;HE染色观察转染后角膜细胞病理改变。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相同MOI组之间比较,点眼方式的角膜荧光分布较结膜下注射方式均匀。各组相对荧光强度值分别为:A组0.1803±0.0440,B组0.1061±0.0434,C组0.2369±0.0157,D组0.2002±0.0307,E组0.2434±0.0173,点眼方式的角膜荧光强度高于结膜下注射方式(P<0.05),且MOI增加时EGFP表达增强(P<0.05)。E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A、B、D组(P<0.05),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各组角膜细胞形态正常,未见明显凋亡细胞。离体转染角膜经过7d培养液转染后,角膜内皮细胞生长良好,未出现皱缩、变形及缺失等病理改变。结论 LV-EGFP可在较低MOI下有效转染大鼠角膜,且持续转染的安全性良好;点眼方式的转染效率高于比结膜下注射,提高MOI能提高角膜转染的效率。
- 刘立赵敏
- 关键词:慢病毒角膜绿色荧光蛋白质类
-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细胞疗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7年
-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而临床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存在着许多不良反应。细胞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表明,在诱导、维持机体免疫耐受和免疫应答稳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调节性T细胞能直接参与角膜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形成。近年来,树突状细胞被发现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双重角色,除作为抗原递呈细胞诱发免疫反应外,不成熟或表达抑制性细胞因子的树突状细胞还可诱导免疫耐受。体内外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基质细胞,可通过对免疫细胞的影响,诱导抗炎效应和/或免疫耐受状态,有效抑制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而作为继Tregs之后的又一热点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能由多种途径抑制效应性T细胞增生,减少细胞因子的分泌,促进T细胞凋亡,抑制B细胞、NK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的活动,甚至能诱导Tregs的产生,在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以上4种细胞的免疫特点及其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罗丹赵敏
- 关键词: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细胞疗法
- EntransterTM纳米载体介导大鼠角膜CD25siRNA转染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估被引量:1
- 2016年
- 背景 基因转染是多种眼病基因治疗的有效方法,理想的非病毒载体是研究角膜基因治疗的关键因素,选择高转染率、基因高表达、低毒性的非病毒载体是成功实施基因治疗的前提. 目的 探讨EntransterTM、脂质体非病毒载体对正常SD大鼠角膜转染CD25 siRNA的转染率和安全性,筛选角膜基因转染的最佳载体.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只雄性SPF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EntransterTM-CD25 siRNA 组、脂质体-CD25 siRNA组、单纯CD25 siRNA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20只,均以右眼作为实验眼.实验眼眼表麻醉后刮除角膜上皮,按照分组不同分别用EntransterTM-CD25 siRNA、脂质体-CD25 siRNA、单纯CD25siRNA和生理盐水各50μl点眼.于点眼后12h、24 h、3d和7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眼表组织反应,检查各组大鼠角膜表面绿色荧光个数.分别于上述时间点处死各组大鼠各4只并获取角膜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行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罗丹明染色行荧光检测,评估各组大鼠角膜基因转染的转染率;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实验眼角膜细胞的凋亡情况以评估各种转染载体的安全性;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角膜组织中CD11b的表达. 结果 EntransterTM-CD25 siRNA组大鼠角膜表面的荧光染色数量及强度明显高于脂质体-CD25 siRNA组,单纯CD25 siRNA组大鼠角膜荧光染色出现早,但转染后24 h角膜荧光染色消失.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各组大鼠行基因转染后脂质体-CD25 siRNA组大鼠角膜上皮水肿和角膜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EntransterTM-CD25 siRNA组、单纯CD25 siRNA组和生理盐水组严重,角膜基质层和内皮层未发现异常,脂质体-CD25 siRNA组大鼠角膜炎性细胞数明显多于EntransterTM-CD25 siRNA组、单纯CD25 siRNA组和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TUNEL检测发现,基因转染后12h和3d,脂质体-CD25siRNA组大鼠角膜细胞凋亡数明显多于EntransterTM-CD25
- 秦琴石韵洁赵敏
- 关键词:小干扰RNA角膜
- 整合素α_9β_1对角膜缝线术后新生淋巴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整合素α9β1对小鼠角膜缝线术后新生淋巴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8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缝线对照组、α9β1组、α9β1抑制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缝线对照组、α9β1组、α9β1抑制组小鼠制作双眼角膜缝线模型,术后分别予以左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α9β1、左氧氟沙星+α9β1单抗Y9A2点双眼,2次/d,共14d。术后第3、5、7、14、21天每组分别取2只小鼠,行角膜免疫荧光淋巴管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新生淋巴管的动态变化并计数;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角膜中VEGF-C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角膜无新生淋巴管;其余3组小鼠缝线后有新生淋巴管从角膜缘发出,淋巴管计数(LVC)在第14天达峰值。缝线对照组术后第3天开始出现新生淋巴管,第14天LVC为3.27±0.25;与缝线对照组比较,在各观察时间点α9β1组LVC均增多,第14天时LVC为4.93±0.38(P<0.05),α9β1抑制组角膜新生LVC明显降低,第14天时LVC为2.25±0.34(P<0.05)。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有少量VEGF-C表达,缝线对照组VEGF-C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且在第14天达峰值(P<0.05);与缝线对照组比较,α9β1组VEGF-C表达增高(P<0.05),而α9β1抑制组VEGF-C表达降低(P<0.05)。结论整合素α9β1可促进角膜新生淋巴管发生,通过Y9A2抑制整合素α9β1可下调VEGF-C的表达并显著减少角膜新生淋巴管。
- 吴静赵敏
- 关键词:淋巴管生成角膜缝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 CD25siRNA纳米粒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的实验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EntransterTM-CD25siRNA纳米粒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及延长角膜植片存活时间的作用。方法以SD大鼠为受体(n=96),Wistar大鼠为供体(n=48)。受体右眼碱烧伤后14d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术后将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A组)、对照siRNA治疗组(B组)、治疗1组(C组,术后2h给予EntransterTMCD25siRNA复合物点眼)、治疗2组(D组,术后2h和术后第7天给予EntransterTM-CD25siRNA复合物点眼),每组24只。裂隙灯下观察大鼠角膜情况并对其排斥反应进行评分,HE染色检测角膜组织病理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植片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化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角膜CD25的表达。结果与A、B组比较,C、D两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A、B组角膜植片增厚、水肿,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大量炎性细胞浸润;C、D组植片排斥程度较A、B组明显减轻。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各组角膜上皮层、基质层、内皮层均有CD25表达,且在A、B组中的表达明显多于C、D组。透射电镜观察显示C、D组角膜植片基质层成纤维细胞凋亡及坏死较A、B组减轻,超微结构改变具有明显差异。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A、B两组角膜植片中CD25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25siRNA纳米粒可减轻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并有效延长角膜植片存活时间。
- 石韵洁秦琴赵敏
- 关键词:角膜移植移植物排斥
- 整合素α9β1对大鼠角膜缝线术后新生血管形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整合素α9β1对大鼠角膜缝线术后新生血管(CNV)形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39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3只),对照组、α9β1组、α9β1抑制组各12只。角膜行缝线术后,对照组予以左氧氟沙星点双眼;α9β1组予以左氧氟沙星+α9β1点双眼;α9β1抑制组予以左氧氟沙星+α9β1单抗Y9A2点双眼。术后每天在裂隙灯下观察CNV生长情况,并于3、5、7、14 d分别随机取3个实验组中各3只大鼠,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行角膜照相,计算CNV面积;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角膜中VEGF-A的表达。结果 3组大鼠缝线后均有CNV形成,在第7天CNV面积达最大,对照组CNV面积为3.21±0.19;和对照组比较,α9β1组CNV明显增多为4.57±0.31(P<0.05);而α9β1抑制组CNV明显降低,面积为2.03±0.26(P<0.05);第14天时CNV出现部分消退。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示:正常角膜仅有少量VEGF-A表达,角膜缝线术后,VEGF-A表达明显增加。在术后第7天CNV生长达峰值;与对照组比较,α9β1组VEGF-A表达明显增高(P<0.05),而α9β1抑制组VEGF-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角膜缝线术后,整合素α9β1可通过上调VEGF-A的表达促进CNV生成;给予整合素α9β1抑制剂可下调VEGF-A的表达和显著减少CNV生成。
- 吴静赵敏
- 关键词:新生血管角膜缝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