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A880025)
- 作品数:6 被引量:108H指数:4
- 相关作者:刘燕楠刘亚敏李太平彭静雯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太原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中美高等教育哲学研究的差异——兼论彰显“生命性”的高等教育哲学被引量:3
- 2013年
- 本文通过对中美高等教育哲学的比较,发现二者在研究路径、逻辑起点以及对高等教育的属性的认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就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高等教育哲学研究的性质是作为行事依据的事理研究,需要同时肯定逻辑与经验的双重作用;应该在知识与人的双重关照下建构真正的高等教育哲学;应该同时兼顾高等教育的共相与殊相,努力将高等教育的教育性、学术性、职业性融为一炉。在此基础上,期待一种彰显"生命性"的高等教育哲学。
- 刘亚敏
- 关键词:高等教育哲学高深知识
- 教育研究的转向:从理论理性到实践理性——兼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被引量:79
- 2014年
- 教育研究是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统一,描述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行为、改进教育实践是教育研究的三项基本功能。描述教育现象即回答教育"是什么"、解释教育行为即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以及"何以如此",改变教育实践则需要回答教育"应该怎么做"。"是"属于理论理性,"应该"与"做"属于实践理性。长期以来,教育研究在理论的层面仅回答"是"的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实践,不能满足实践者对"应该"与"做"的迫切需求。因此,教育研究需要从理论理性上升到实践理性,从对"是"的认识延伸至对"应该"与"做"的全面把握,实现与教育实践和谐、理性地统一起来,构建出真、善、美的理想的教育客体,从而提高教育研究质量,提升教育实践品质。
- 李太平刘燕楠
- 关键词:教育研究教育理论教育实践
- 学科规训与工程教育科学化的突围被引量:7
- 2013年
- 工程教育按照科学教育的体系来构建,并且脱离工程实践与产业需求,是目前工程教育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从学科规训的视角来对科学教育体系进行分析,可以对科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如何影响着工程教育、工程教育的实践性是如何被遮蔽,以及工程教育是如何在学科规训中走上了科学化的人才培养道路等问题作出更为深层次的解读。工程教育要回归到工程自身,就必须打破纯科学学科体系中以理论逻辑为中心的学科规训制度,重构应用学科以实践逻辑为中心的学科规训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套真正意义上的工程师养成的教育培养体制。
- 彭静雯
- 关键词: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学科规训应用学科
- 被“规训”的学科规训理论:误读与重释被引量:10
- 2012年
- 我国研究者在运用学科规训理论的过程中存在着三个方面的误读:片面地将学科规训等同于学科制度或学科建制;以静态的方式对学科规训进行把握;将整体学科群的学科规训简单移植于各个不同的学科,从而致使学科规训理论沦落成为被"规训"的理论。因此,有必要通过对学科规训理论的重新释读,进一步明晰学科的多元内涵:学科兼具学术与社会的双重属性;学科是学科理智与学科制度的互动与制衡;学科有其自身的自发自生秩序。
- 刘亚敏
- 关键词:学科规训自生自发秩序误读
- 对教育研究的再认识——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研究之辨被引量:7
- 2014年
- 教育研究分为教育理论研究(教育学研究)和教育实践研究(教育活动研究)两个向度。教育理论研究是对教育普遍规律和一般性知识的审视和再认识,教育实践研究是对教育问题、教育现象的感知、理解和认识,二者的逻辑起点不同,对象、方法、途径也不相同。教育研究既需要对于教育一般原理、规律进行理论向度的认识,也需要对于教育的特殊问题、具体事件进行实践向度的解释,更需要关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即在理论与实践中反思和判断,使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研究在不同的逻辑起点上,实现一个共同的指向——反思和判断力的提升以及教育智慧的生成。
- 刘燕楠
- 关键词:教育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育实践研究教育智慧
- 知识与价值:“教育学”学科性质的重新定位——对“教育学”虚假性命题的批判被引量:3
- 2013年
- 教育学被广泛定义为"研究教育现象和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对此,我们需要重新反思教育学是否真实地具有这样一种预设的价值,教育学这门学科到底存不存有所谓的"功能性"等等。这些,是我们对"教育学"这门学科重新认识的前提,也是"教育学"在其研究路径上能够"去空化""去口号化"并真实显示其自身价值的基础。
- 刘燕楠
- 关键词:教育学学科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