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720023)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4
相关作者:孙志海张艺蕾廖小琴袁久红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哲学
  • 3篇人学
  • 2篇效用价值论
  • 1篇语言
  • 1篇元理论
  • 1篇元理论研究
  • 1篇愿望
  • 1篇人性
  • 1篇人性理论
  • 1篇人性论
  • 1篇人学研究
  • 1篇生命
  • 1篇生命结构
  • 1篇实处
  • 1篇思维
  • 1篇他者
  • 1篇主义
  • 1篇资本
  • 1篇自组织
  • 1篇文化

机构

  • 9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孙志海
  • 4篇张艺蕾
  • 1篇袁久红
  • 1篇廖小琴

传媒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哲学研究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学术研究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现代哲学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年份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论抽象的人性理论何以可能与为何必要被引量:4
2013年
一、问题的源起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基于历史和现实的惨痛教训,人学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论文和专著层出不穷,近年来建立人学科学的呼声也日益高涨。由于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是抽象和普遍——通过抽象思维获得普遍性命题,建构普遍性的理论体系,因此,人学科学的首要目标就是把人类的普遍特性抽象出来。然而,这一要求与国内流行的人性观是背道而驰的。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被灌输了这样一种观点:马克思主义是反对抽象人性论的,认为不存在超阶级的普遍的人性,人性都是具体的、历史的。
孙志海
关键词:抽象思维人性理论抽象人性论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
人学存在论的反思和重构——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关系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及其相互关系一直是人学存在论的主体部分,被认为是人学科学建立的基础。但该研究一直处于非反思状态,被日常经验和其他学科知识所统治。事实上,三大概念的划分存在严重的逻辑错误,并与当代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相冲突;其研究思路也一直没有得到系统的探讨,核心问题不明。本文以自组织的进化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物质存在方式、进化的主体、进化的实质和系统结构层次等基本概念的阐释,结合宏观和微观共同进化理论和系统结构层次关系原理,将人性的存在论研究与进化论研究内在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阐释人类整体存在方式的新思路,对三大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新的界定,为人学存在论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框架。
孙志海
关键词:人性存在论
论“人的本质”研究的运思路向和理论特征被引量:2
2014年
"人的本质"研究包括科学研究和哲学研究两种路向。建立科学人学的呼声虽高却困难重重。其原因是"人的本质"的研究长期处于哲学研究的控制之下,干扰了人学科学的思维进程。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长期遭遇哲学性解读,成了科学人学建构的重大障碍之一。"人的本质"研究的哲学路向和科学路向有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哲学的"人的本质"理论具有"反思性和批判性"、"唯一性和排他性"、"片面性和独断性"、"终极性"、"意识形态性"及"乌托邦性"。建构科学的人学必须对"人的本质"的哲学研究保持辩证的认识,警惕其片面性的干扰。人学科学在实践上是渐进的、改良的,而人学哲学要么是激进的、要么是保守的。
张艺蕾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效用价值论”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重构被引量:1
2013年
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科书的价值概念依然立足于有用性、需要的满足来定义,这是效用价值观的核心。这种功利主义、主观主义价值概念之所以长期被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范畴,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误读基础上的,也忽视了马克思价值思想的核心和价值理想。在反思基础上建构一个真正体现马克思价值理想的价值理论,必须重返马克思的价值哲学,突出其总体的人是价值的根源、重视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性在价值理论中的基础地位、把劳动的自由和解放作为价值理论的终极目标等思想。
张艺蕾袁久红
关键词:效用价值论
拉康的主体理论及其现实性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拉康通过镜像理论和小他者理论揭示了儿童自我意象的虚假性,通过结构语言学和大他者理论揭示了近代哲学主体的空无性。拉康与近代哲学一样都把主体限定在社会心理文化层面,但拉康却解构了这个主体。拉康对主体虚无性的解析具有与佛学相似的效果,都设定了具有本体意蕴的实在界的存在,认为实在界是经验、理性或象征无法达到的。佛学认为通过修行人们可以实现对生命本体界的回归,拉康对此则无有说辞。
张艺蕾孙志海
关键词:他者无意识佛学
论拉康对主体理论的贡献被引量:3
2014年
沿着近代哲学和弗洛伊德这两条道路,经过复杂的逻辑演绎,拉康认为理性主宰下的主体的思维、言说、行动不过是大他者操控下的无意识表演,主体即空无。他戏剧性地解构了主体。近代哲学是在认识论层面研究人,提出人即理性,同时在存在论层面赋予理性绝对统治权。拉康是在存在论层面研究人和理性,深化了对人和理性的研究,但却揭示了理性生活的虚幻和荒谬,解构了理性的统治权威。他以理性方式解释弗洛伊德的无意识,阐释了弗氏的自我和超我形成的心理机制,但也使主体虚无化。为了挽救"主体",他设定了康德式的不可知的实在界,这就给现实的人生留下一个巨大的理论难题:失去理性护佑又无法触及实在界的人生将如何进行?而这似乎正是现代人的普遍困境。
张艺蕾孙志海
关键词:近代哲学弗洛伊德
论精神生活发展的现实处境及其超越被引量:1
2013年
资本、科学技术和精神文化是当代社会推动人的精神生活发展的三大实践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文化多元化的交汇作用下,这些支撑力量与人的关系方式发生了变异,人的精神生活发展陷入物化、异化和空虚化处境。但处境的危险性同时也蕴含着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提升和超越的可能性。当代人只有选择创造性的生存方式、坚持全面性的价值取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实现物与人、人与社会的良好互动,进而实现人的精神生活的自觉自由发展。
廖小琴
关键词:资本精神文化
价值理论概念体系的反思与重构——从语言逻辑分析出发
2015年
价值理论陷入混乱和停滞的首要原因是价值命名、界定和使用的混乱。其主要原因则是没有对价值进行语言逻辑分析,没有梳理价值思维的延伸路径,没有确定同一名相在不同语境下的实际含义。文章认为价值是价值判断的简称,包括使用价值判断和交换价值判断两种形态。价值是认识论概念而不是本体论概念,表达的是一种认识结果,各种寻找价值本体的努力都是出于误认。价值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影响价值判断因素及影响机制,包括价值追求、价值判断主体、价值判断客体、价值判断客体的创造活动、市场供需和消费体验及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通过重新阐释供需关系可以将边际效用价值论纳入到劳动价值论中。
孙志海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
重构价值哲学:从价值判断出发被引量:8
2015年
价值判断是价值哲学的研究对象,分为原子性和复合性两大类。原子性价值判断具有简单明晰性,是复合性价值判断的来源。伦理规范无判断之义和判断形式,不是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无规范之义和规范形式,不具有规范性。价值判断是事实判断的一种类型,语法形式是S is P,适用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应当句仅是伦理规范的语法形式。价值哲学的问题体系是:价值判断的含义、形式和形成规则,影响价值判断的因素,价值判断推理规则,价值判断与伦理规范和道德判断的关系等。运思路径是:事实判断(+心理意向+价值判断标准)→价值判断(+事实判断+行为意向)→伦理规范(+伦理判断标准)→伦理判断(+道德判断标准)→道德判断。
孙志海
关键词:价值哲学价值思维元理论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