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08187)

作品数:13 被引量:73H指数:5
相关作者:刘东燕薛凯喜赵宝云朱正伟董倩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重庆科技学院东华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矿业工程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矿业工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稳定性
  • 4篇边坡
  • 2篇蠕变
  • 2篇蠕变模型
  • 2篇自组织临界
  • 2篇自组织临界性
  • 2篇稳定性分析
  • 2篇滑坡
  • 2篇降雨
  • 2篇FLAC数值...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灾害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力学
  • 1篇岩质
  • 1篇岩质边坡
  • 1篇岩质边坡稳定
  • 1篇岩质边坡稳定...
  • 1篇岩质边坡稳定...
  • 1篇哲学

机构

  • 10篇重庆大学
  • 5篇重庆科技学院
  • 2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江西省数字国...
  • 1篇重庆房地产职...

作者

  • 9篇刘东燕
  • 5篇薛凯喜
  • 5篇朱正伟
  • 4篇董倩
  • 4篇赵宝云
  • 2篇郑志明
  • 2篇胡艳香
  • 1篇杨泽平
  • 1篇袁侨英
  • 1篇彭文轩
  • 1篇罗虎
  • 1篇徐兴伦
  • 1篇朱可善
  • 1篇顾连胜
  • 1篇胡明华

传媒

  • 2篇地球与环境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高等建筑教育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压电与声光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采矿与安全工...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降雨诱发公路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动态权重系统被引量:7
2011年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影响降雨诱发公路滑坡灾害危险性的因素,构建了考虑不同降雨强度的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并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测算各分项指标的权重,最终以童家湾滑坡为例对动态权重系统应用于危险性评价的效果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随降雨工况的变化,表征各因素对评价系统影响程度的权重系统呈动态非线性变化趋势,由此导致滑坡危险性相对于各等级的隶属度随之变化,评判结果更加精准。因此,在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的过程中根据降雨工况的变化为评价指标体系动态的分配权重系统符合客观实际。
薛凯喜胡艳香赵忠营赵宝云
关键词:降雨公路滑坡
崩塌堆积体的渐性破坏及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崩塌堆积体是我国西南高山峡谷区常见的不良地质体,该类边坡的失稳破坏呈现渐进性破坏特征,由于传统的边坡稳定性计算的条分法无法反映它的破坏过程和机理,也无法确定其长期稳定性,因此,分析崩塌堆积体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FLAC内嵌fish程序语言对崩塌堆积体边坡的渐进性破坏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其中,数值模拟时考虑了崩塌堆积体边坡物料抗剪强度的非线性等堆积特点对其稳定性的影响.通过FLAC数值模拟仿真分析,清晰地揭示了崩塌堆积体边坡渐进破坏的演化过程,证实了崩塌堆积体边坡的稳定性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的趋势.
董倩朱正伟刘东燕
关键词:稳定性渐进性破坏FLAC数值模拟
降雨条件下的矸石山稳定性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矸石山为典型人工堆积散体,由于特殊的散体物料构成、排弃方式、自然堆积等因素导致矸石山呈现自组织临界性等特征。作者结合典型矸石山,在分析矸石山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试验、理论分析及FLAC数值模拟,探索矸石山降雨条件下的失稳过程及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随降雨持续,降雨及地表径流入渗导致坡顶和坡面散体孔隙水压力逐步增大,散体抗剪强度降低,进而导致矸石山散粒层局部不稳定区域增加,坡面局部滑塌几率增大,坡体内潜在滑移面逐渐形成。随着矸石山系统整体敏感性渐增、鲁棒性减弱,扰动作用下,矸石山系统扰动-反馈将不断放大,矸石山逐渐丧失自组织临界状态,坡体失稳表现为渐进性。研究成果可为降雨条件下堆积散体的稳定分析提供参考。
董倩刘东燕朱正伟彭文轩
关键词:稳定性自组织临界性降雨FLAC数值模拟
重庆韦家沟矸石山滑坡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对韦家沟老矸石山进行勘察、研究,分析了矸石山的滑坡成因机制,揭示出特殊堆积散体构成、排弃地点条件、排弃强度等因素造成矸石山特殊堆积特征,导致矸石山具有二元空间结构、堆积地点水文地质条件改变、可能失稳滑动方式形成及呈现自组织临界性等性状,进而影响着矸石山稳定性的变化发展。在此基础上,采用极限分析上限法及数值模拟分析评价矸石山的稳定性,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矸石山滑坡灾害防治措施。文章将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研究方法及结论可为类似矸石山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董倩朱正伟刘东燕
关键词:稳定性滑坡自组织临界性
光电技术在边坡稳定监测的应用被引量:6
2009年
因边坡不稳定所造成的灾害损失巨大,这占全球尤其是我国国民经济损失较大部分。较之传统的监测技术,时域反射计(TDR)、光时域反射计(OTDR)、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反射(BOTDR)、光纤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和光纤水听器等光电技术本身具有的高精度、高灵敏度、高增益充分体现了它在边坡稳定监测应用中的实时性、连续性、高效性和可行性,将成为边坡稳定监测研究与应用的新方向。
朱正伟刘东燕袁侨英董倩
关键词:边坡光电技术
边坡工程问题的哲学思考被引量:1
2009年
边坡的产生由来已久。自然边坡和人为边坡因其不稳定产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巨大,因此对不稳定边坡的监测和治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事情。文章回顾了边坡监测和治理的技术和方法及其进展,从哲学的角度反思了这些治理方法和技术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基于这些思考提出了以环境为本、以人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边坡监测和治理原则及相应的方法。
朱正伟刘东燕
关键词:哲学思考边坡可持续发展
重庆红砂岩单轴直接拉伸蠕变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以重庆市典型的红砂岩为研究对象,应用自行设计加工的岩石单轴直接拉伸装置进行该红砂岩的单轴直接拉伸蠕变试验。基于试验结果,研究红砂岩在单轴直接拉伸作用下的轴向蠕变、侧向蠕变以及卸荷蠕变规律,并探讨红砂岩蠕变断裂特征。最后,应用改进的非线性西原蠕变模型分别对该红砂岩的轴向、侧向蠕变试验曲线进行辨识,基于Levenberg-Marquardt(LM)优化算法的Matlab编程获得改进西原模型的材料参数。蠕变模型与试验结果比较,显示蠕变模型在该红砂岩直接拉伸蠕变中的适用性。研究成果丰富了重庆市红砂岩蠕变资料,对该地区进行大型岩土工程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赵宝云刘东燕朱可善郑志明薛凯喜
关键词:岩石力学红砂岩蠕变蠕变模型
光纤传感技术在边坡稳定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边坡不稳定造成的山体滑坡一直是自然界较大的灾害,边坡稳定的监测就显得十分重要。光纤传感技术(BOTDR、BOTDA、OTDR、FBG、复合光纤装置法)在边坡稳定监测中具有很多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光纤传感技术将成为滑坡监测的一个发展方向。但该技术目前还存在一些缺陷,有待进一步研究。
罗虎刘东燕徐兴伦
关键词:光纤传感
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模糊模式识别方法研究及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边坡稳定性分析是不确定性问题,伴有随机性的同时兼具模糊性。本文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优选影响岩质边坡稳定性的特性指标,进而构建边坡稳定性模式和待识别边坡的隶属函数,并确定计算贴近度的方法,以此建立了边坡稳定性的模糊识别模型。在通过模型进行实例仿真的过程中,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程度的大小,用德尔菲(Delphi)方法确定了各特性指标的权值,使计算结果更趋合理,发现识别结果与与采用传递系数法在天然工况和暴雨工况下计算所取得的结果一致,充分说明利用所建模型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判别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薛凯喜刘东燕赵宝云胡艳香
关键词:岩质边坡稳定性模式识别
基于短时三轴蠕变试验的岩石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研究被引量:19
2011年
为了研究一种更适合岩石短时三轴蠕变特性的蠕变模型,在对蠕变试验曲线三元件广义Kelvin模型参数识别基础上,基于加速蠕变试验特性对黏塑性模型中的黏性元件进行了非线性改进,并将得到的非线性黏塑性模型与三元件广义Kelvin模型串联组成一个新的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同时表征岩石瞬时加载应变、衰减蠕变、稳态蠕变以及加速蠕变等蠕变特征.最后,基于BFGS非线性优化算法对该模型参数进行了识别,同时将模型拟合曲线与改进西原模型曲线进行了比较分析,验证了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的正确性.
赵宝云刘东燕郑志明薛凯喜
关键词:砂岩蠕变蠕变模型屈服强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