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710042)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孙寿涛李楠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阶级
  • 3篇主义
  • 2篇资本主义
  • 2篇资本主义国家
  • 2篇阶级构成
  • 2篇工人阶级
  • 2篇发达资本主义
  • 2篇发达资本主义...
  • 2篇白领
  • 1篇调节学派
  • 1篇学派
  • 1篇学者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变迁
  • 1篇女性
  • 1篇女性化
  • 1篇去工业化
  • 1篇外包
  • 1篇外籍
  • 1篇马克思主义

机构

  • 6篇南开大学

作者

  • 5篇孙寿涛
  • 1篇李楠

传媒

  • 2篇马克思主义研...
  • 2篇中共天津市委...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对雇佣劳动者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在过去了几个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质的变化,产生全球化趋势,呈现出新特点。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的资本对劳工发起新一轮阶级斗争,对社会阶级关系特别是劳资关系进行重组:一方面,资本通过生产过程全球化布局的实现,在产业结构上导致"去工业化";另一方面,资本在企业经营上则借助信息技术实施业务"外包"。"去工业化"极大影响了发达国家的蓝领工人,削弱了以"蓝领工人"为主体的传统产业工人的组织和力量,"外包"则对白领雇员造成很大影响,恶化了白领雇员的生活状况。
孙寿涛
关键词:去工业化外包蓝领工人
发达国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劳资关系研究的方法论比较被引量:2
2010年
劳资关系作为矛盾统一体,内含着劳动与资本两个对立面。法国调节学派和美国社会积累结构学派从资本一极出发,视劳动一极为被动的适应资本要求的客体;而意大利的"自主论马克思主义"则强调劳动一极,力主劳动相对于资本而言的自主性而非依赖性。在劳资关系的研究中,应综合这两种方法论倾向,将劳动与资本结合起来予以辩证考察。
孙寿涛
关键词:劳资关系调节学派
国外学者有关发达国家社会变迁的阶级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非主流学派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变迁的阶级分析主要有: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问题的争论,加尔布雷思的"权力转移论",普瑞尔曼有关信息时代阶级冲突的理论,社会积累结构(SSA)学派的"劳动分割论",自主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构成"理论等。另一些注重对发达国家社会阶级阶层的测定和分析,如罗伯特.普鲁西和厄尔.维宋关于美国形成了新阶级社会的分析,吉尔伯特、赖特、高德索普等有关美国及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调查研究等。
孙寿涛李楠
关键词:阶级阶级构成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数量增长与构成变动
<正>经过二战后二三十年的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在发达国家范围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阶级关系已扩展至全社会的各个方面,剩下的一小部分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甚至也披上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外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实成为民族-国家范...
孙寿涛
文献传递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数量增长与构成变动被引量:8
2012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承续各自历史上的"无产阶级化"趋势,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受雇佣者在数量上持续增长。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革命的深入发展,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了新一轮的"信息化重组"过程。这轮重组中的"无产阶级化",同样体现在数量增长与构成变化两个方面,并更多地体现在后者的变化上。工人阶级在内部构成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部门结构的"服务化"、职业结构的"白领化",社会结构的"女性化"和"外籍化"。不管内部构成如何变化,工人阶级仍是推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社会力量。
孙寿涛
关键词:服务化女性化
意大利自主论马克思主义简析被引量:1
2011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社会运动的兴起和现实危机的影响,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复兴中,意大利出现了一个新的马克思主义流派——"自主论马克思主义",该学派的主要理论贡献之一是提出并论证工人自主论,力主劳动相对于资本而言的自主性而非依赖性,认为不是资本而是工人阶级及其斗争,才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发展和社会制度演变的动态的首发的社会动力和主导力量,这种强调和考察带来了对将所有权力归诸于资本的"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哥白尼式革命";之二是从工人阶级阶级构成和阶级斗争周期角度解读资本主义的历史演变,他们辨别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人阶级主体:早期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手艺人",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时期特别是福特主义时代的"大众工人",和后福特主义时代的"社会工人"或"社会化工人"。这些理论探讨标志着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孙寿涛
关键词:阶级构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