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720007)

作品数:12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韩志伟郝继松程敬华秦荣张静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主义
  • 4篇唯物
  • 4篇唯物主义
  • 4篇历史唯物主义
  • 2篇哲学
  • 2篇世界历史
  • 2篇历史意识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律
  • 1篇动力学
  • 1篇依法
  • 1篇依法治国
  • 1篇影像
  • 1篇政治
  • 1篇政治自由
  • 1篇治国
  • 1篇社会
  • 1篇生产力
  • 1篇实践哲学
  • 1篇释学

机构

  • 11篇吉林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韩志伟
  • 4篇郝继松
  • 1篇刘菲菲
  • 1篇秦荣
  • 1篇程敬华
  • 1篇倪娜
  • 1篇鲁宇滴
  • 1篇张静

传媒

  • 2篇长白学刊
  • 1篇天津行政学院...
  • 1篇理论探讨
  • 1篇行政论坛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晋阳学刊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哈耶克的“消极自由观”与依法治国被引量:1
2015年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若要有效地推进依法治国,应当重视有关依法治国的深厚思想资源,哈耶克的"消极自由观"就是其中值得借鉴的思想资源。消极自由的哲学基础是点滴进化、尊重传统,其基本内涵是一种有所限制、有一定边界的自由,自由的边界在于遵守传统的习惯、法律等形式规则,这些形式规则对行动主体既是一种限制,又是一种保障。依此逻辑,"消极自由观"的逻辑展演必然是依法治国,其对依法治国所提供的借鉴是:首先,要进行长期的制度建设;其次,要保证形式法律对个人、政府、社会法人等所有主体的普遍适用;最后,应当切实保证形式法律的效力,使其得到有效贯彻。
程敬华韩志伟
关键词:消极自由依法治国哈耶克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全球社会发展问题
2013年
当今全球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全球社会发展的客观力量和人类自身主体力量的矛盾。任何把全球社会发展基本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关系割裂开来的理论观点,都最终无法把握到全球社会发展问题的全景和实质。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出发,围绕阶级和现实利益的冲突来谈全球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生产与消费、公平与效率、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等具体问题,才能展现唯物史观的时代性和全球化的历史性的双重镜像。
倪娜鲁宇滴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
物化时代的新面孔被引量:1
2013年
时尚品牌的花样翻新和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给予人们丰富的产品和享受,使人们在追求舒适自由的现实生活中忽略了自身的承受界限,在多样化的产品和享受下趋向极度的空虚化和同质化,身处当代的物化社会关系之中。面对品牌、广告和影像这些物化时代的新面孔,把这些崭新的变化简单地归结为资本的普遍逻辑使然是敷衍了事的,现在最要紧的是去阐释和理解这些新面孔,从而反思和批判人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一物化时代。
郝继松
关键词:广告影像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关键是实现历史和唯物主义的真正结合,把人类历史发展奠定在坚实的物质基础之上,把唯物主义观点贯穿到人类历史进程之中,最终实现彻底的历史意识和彻底的唯物主义的统一。在批判地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历史性发展进程中,我们总是已经处于这种历史的唯物主义的视域中,其方法论意义不容忽视。
韩志伟
关键词:历史意识唯物主义资本主义
先验反思的界限与现代哲学观念变革
2012年
康德把哲学反思提高到先验的水平,并在自我的构造性与对象的被给予性的张力关系中呈现出先验反思的界限。这种界限在康德之后被不断突破,使得近代以来强烈的征服意识、抽象的自我意识以及执着的对象意识发展到极致。通过分析先验反思中各种关系的不同层次,揭示其历史发展的内在困境,现代哲学观念变革所固有的开放的参与意识、充盈的存在意识和显现的世界意识就清晰地展现出来。
韩志伟
马克思现代技术批判的历史维度被引量:4
2014年
现代技术作为新的社会控制形式,导致了人与世界的疏离化、人与人的冷漠化、人与自我的虚无化。海德格尔立足技术的促逼座架,安德斯基于技术的绝对命令,分别对现代技术的本质展开了追问,从中诊断出现代技术的症结所在,但由于他们把现代技术作为非历史的先验规定来加以把握,最终陷入了消极悲观的境地。马克思在世界历史的语境中将现代技术批判置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批判之中,其现代技术批判的历史维度获得了充分的展现,为我们积极面对和解决当代技术问题指明了现实的可能性方向。
郝继松韩志伟
关键词:世界历史
论技术决定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读
2015年
历史唯物主义学说自创立至今一再面临着被曲解的命运。威廉姆·肖立足于生产力动力学的立场,柯亨则诉诸功能解释学的模式,分别对马克思历史理论的本质展开追问,但是由于他们都脱离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的社会历史性,把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非历史的先验规定来加以阐释,最终都滑向了实证化的解读。重新回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出发来领会社会历史的发展,才能彰显历史唯物主义辩证的、革命的批判本性。
刘菲菲韩志伟
关键词:技术决定论
主体性的困境:近代启蒙美学理论批判
2013年
近代启蒙美学是一种主体性美学。理性主义美学、经验主义美学和直觉主义美学是近代主体性美学的主要样态。三种美学理论面对着一个共同的困境:独立于对象世界之外的主体如何通达对象领域?因此,通过分析近代启蒙美学的主体性困境,揭示出只有扬弃近代的主体性概念,建立一种以存在的境遇为前提和根基,以参与的意识为主要特征,以感性的活动为普遍性和现实性依据的有限主体性美学才是出路。
韩志伟郝继松
关键词:主体性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从马克思的几个比喻谈起
2013年
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一种新世界观,而且是一种新方法论。它实现了历史和唯物主义的真正结合,实现了彻底的历史意识和彻底的唯物观点的内在统一。从马克思的几个比喻谈起,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涵,并不是要给出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要探寻那些提出的问题,深入理解这门"内容确实丰富的和真正的科学"。
韩志伟
关键词:历史意识资产阶级社会
人的历史性存在何以可能——基于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思考被引量:3
2012年
对于人的历史性存在何以可能这一问题,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给予了初步的回答。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真正的历史性存在在世界历史发展中不断敞开,人的新型的社会关系在现代生产活动中正在形成,人的全面的自由个性在人类自我解放中逐步实现。这种回答与其说为我们提供了某种解决现代社会生活矛盾的答案,不如说为我们展现了一条更加深入地理解现代社会生活矛盾的道路。
韩志伟郝继松
关键词:共产主义世界历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